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从对比华师学前教育中澳班和免费师范班培养方案入手,探讨了两班级在课程设置上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通过探索和分析华师的中澳合作办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中外合作;课程设置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在我国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学前教育“国十条”也明确指出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社会对师资水平的要求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学龄前儿童教师素养的要求在不断提升, 看护孩子不再是唯一目标,社会期待专业教育者引导孩子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也正在大力推进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继大专化实现后,预计在2020年实现幼儿教师学历本科化。这也对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面也有更高要求。
本次研究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2012级学前教育本科中澳合作班和免费师范班。中澳班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项目,于2012年首次在国内招生。这是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2+2”和“4+0”两种培养模式可供选择,两种模式在前两年课程设置一致。选择“2+2”模式的学生将在后两年赴澳学习,“4+0”模式将在华中师范大学继续完成学业,获得华师学位,但在国内教育阶段有澳方教师参与授课。此次研究主要针对中澳班“4+0”模式下的培养方案进行。
课程设置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来说影响深远,“课程设置即教学计划,是课程总体规划,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活动、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其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目前关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有多集中在专科层面,对于本科阶段的研究较少,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还较新颖。因此探讨两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差异对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 两专业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与比较
培养方案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差异:培养目标,课程种类,课程顺序以及实践环节。
两份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共性高于个性,都以培养具备基本教师素质和教学知识能力的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为根本目标,但中澳班增加了对国外学前领域了解的重视,对于能力要求更为具体。师范班人才培养的领域更加集中化。
综合性质和内容两个角度来看,首先师范班要求的选修分数和可供选择的选修课程均多于中澳班,在课程选择上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其次两班级对部分课程的强调程度各有侧重,部分师范班的选修课被纳入中澳班的必修课范围,教育技能课作为师范班必修课但对中澳班却并未要求,中澳班英语能力要求较高。
师范班和中澳班的课程安排顺序大体一致,部分课程开设顺序存在差异。实习环节存在着开设方式,时长和开设时间上的区别,中澳班实习时间较长且相对集中,师范班见习为主,时间分散。
2 两专业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2.1课程评价与期望
2.1.1中澳班外教课评价较低,有待改进
对同一专业课而言,由外教授课的中澳班学生对其评价较由本校教师任课的师范学生低。
中澳班学生在访谈中具体解释了原因,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因为语言障碍,同学们难适应教师语速、语调,理解有障碍。二是因为外教的授课课时不够,外教在中国授课时间有限,往往将课程内容压缩,导致学习不够深入。三是因为没有专业的教师;四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态度敷衍,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2.1.2中澳班对于科研类课程需求大于师范班
问卷反映在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两方面,两个班级的期望存在明显差异,78.9% 的中澳班学生希望在课程中提升科研能力而仅有47.7% 的师范班学生表示重视。这与两班级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自我定位有关。师范班学生表示毕业后更有可能直接工作,目前科研课程已经满足需求。而中澳班学生则希望考研,希望能够有更多相关课程。
2.1.3中澳班英语质量有待改进
问卷反映出两班级学生对英语水平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63.2% 的中澳班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获得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只有6.8% 的师范班學生选择此项。
但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中澳班学生对于目前英语课的授课情况并不满意,他们反映在英语课方面,问题之一为课时过多,英语课课时多让学生感到疲惫,也减少了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其次,英语课重点不突出,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雅思培训、让学生适应海外的教学和学习上,为出国做准备。其次,英语课老师更换过于频繁,学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也给英语学习带来了困难。
2.1.4中澳班学生反映课程顺序安排不合理
超过六成的中澳班学生在问卷中反映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在部分课程上存在衔接问题,极少数师范班学生强调此方面。
虽然目前学校部分专业课程的开设学期是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上课学期。但是中澳班学生反映由于培养方案首次实施,和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导致课程不能很好地统筹安排。
2.2实习相关情况
2.2.1中澳班实习时间安排与部分课程冲突
见习和实习对于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学习,生活和专业认知,校内学习情况等多个方面。一个显著的差异在于63.2% 的中澳班学生认为实习经历耽误了校内课程的学习安排和进度,而仅有4.6% 的师范班学生有此感受。在访谈中老师解释了存在差异的原因,“中澳班在大二上学期的教育实习而师范班没有此安排,这是因为外方对出国学生有要求,必须接触实践。”中澳班学生反映参与实习期间难以兼顾校内课程,造成学习上的不便。
2.2.2中澳班普遍反映学院、学生对实习重视不够,理论基础欠缺 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存在于学院重视程度,教师专业支持,理论基础支持和实习环境四方面。两班级学生对于其中两问题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57.9% 的中澳班学生认为学院或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实习,6.8% 的师范班学生这样认为。其次63.2% 的中澳班学生指出实践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仅有四分之一师范班学生认同。
访谈中了解到中澳班实习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缺乏实习前的动员指导, 二是学生思想重视不够,三是专业知识对实习支持有限。
师范班受访学生则表示自己参与的大多是课堂见习,目标更加明确,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所学知识足够支撑,且见习以观摩为主,对实践能力要求较少。
2.2.3师范生反映实践机会不足
在对课程期望的调查中,81.8%的师范生认为实践性课程不足。师范班受访学生也在访谈中表达出希望有更多的实习机会。
访谈中老师表明导致师范生实习机会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师范班人数较多,幼儿园接收存在问题;其次,目前实习存在制度保证问题,尚未有一个清晰体系,实习目标不够明确,效率不高。
3 学生未来规划
问卷从考研意向,就业方向以及就业地域选择三个维度调查未来规划。大多数学生希望考学前教育方向研究生,工作方向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具体来说,较多师范班学生倾向幼儿园工作,中澳班在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除幼儿园外,师范班学生更倾向于中高职院校的工作。在国内外发展意愿上,1/3以上的中澳班学生表达出国发展意向,而师范班没有学生有此打算。
4 结论与建议
4.1课程种类上的改进建议
4.1.1适当增加中澳班科研类课程时间,增加选择的多样性
尽管从两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培养科研型人才都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但目前安排的必修课程中仅有一门针对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仅有一门任选课涉及科研。综合学生意愿和就业方向来看,中澳班对科研课程的需求更为突出。从需求和目标来看,现阶段科研课程的开设情况并不能满足中澳班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院可开设更多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升科研素养的课程。在课程性质上可将其设置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
4.1.2中澳班英语课区别教学,适应不同需求
中澳班因部分学生需要与澳方课程对接,英语课程比重大,但选择“4+0”模式学生则认为英语课程过于繁重。因而,可采用区别教学,即所有同学都须参加培养英语基本能力的课程,但是为需要备考雅思,计划参与“2+2”模式的同学组织集中训练。在一定阶段内,学生可自由选择加入或退出英语集中训练。这样可以减轻“4+0”模式学生的英语学习压力,他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安排专业学习。
4.1.3中澳班外教课时间固定且增加课时,设置助教增进师生交流
调查中反映外教课时间不确定、时间短,会与其他课程冲突,影响学生学业。可设置助教帮助学生在外教课上的理解,同时增进与外教之间的沟通交流。助教要有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够帮助同学梳理和回顾课堂难点,逐渐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同时也要积极在师生之间传递信息,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让外教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课堂学习更有效率。
4.2 實习、见习上的建议
4.2.1中澳班和师范班统一“全实践”模式,实习见习贯穿四年始终
在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过程中,老师提到“全实践”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大一观摩为主,在大二观摩的同时部分参与,在大三和大四可亲身实践。实践环节可穿插在课程中,也可预先安排出一段时间集中实习使其与专业学习无冲突。
4.2.2加大教师支持力度,增强“园-校”合作
调查反映出学生认为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同时对与幼儿园班级老师沟通感到紧张。因此,在实习期间,可以定期展开交流活动,活动中学院的专业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实习经验,交流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为每个班级指定一位教师固定指导,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直接向指导教师寻求帮助和建议。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增强与幼儿园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学生实习交流机会。
4.3课程顺序上的建议
固定课程之间逻辑顺序,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开课时间有一定合理性。但是由于学生自主选课模式,学生可能会打破课程顺序,提前选择高年级课程,造成知识衔接上的问题。因此,学院应该固定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在培养方案上明确列出,避免时间和课程更改带来的不便和冲突。在顺序固定后,学院应在学生选课前集中指导,强调专业课顺序的重要性,或完善选课系统,在学生选课时对需要先行课的专业课进行提示,以此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程。
4.4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建议
4.4.1树立应用型教育观,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中外办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在就业和科研领域的竞争力,使得学生更好的契合就业市场的需要。这也就意味着在制定培养目标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本专业的应用前景,结合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机遇,明确规定出应该主要培养的相关素质和能力,凸显出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和优势。
4.4.2实施前完善并确定培养方案,减少不定期修改
中外办学对于很多学校而言是新的尝试,因此在实施前应该反复考量,不断吸取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经验教训,并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对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期望与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方案应当相对固定,尽量减少中途更改。
4.4.3召开招生说明会,引导学生明确专业目标与定位
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多样,目标也因专业或合作院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前许多学生对于中外办学的目的和培养模式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故各校在招生时应召开说明会,阐述该合作的主要目标、学习方向以及就业前景,让学生对于专业学习过程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
4.4.4加强监督和测评,保证教学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或上级部门应该定期检查,对老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进行评估,确保教学实施过程与计划保持一致。对于在上一年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的总结和反思,在下一年招生之前统一修订。
4.4.5实施初期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设立多渠道的学生反馈机制,如设立学生意见箱,定期举办座谈会,问卷调查或一对一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交流在学习中感受到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对目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对于反馈的意见及时调查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
[2]舒新城.辞海:教育、心理分册[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1
作者简介:
何婷(1994~),女,湖北仙桃人,汉族,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A类项目;2012级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中澳班和师范班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编号:A2014002)。
关键词: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中外合作;课程设置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在我国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学前教育“国十条”也明确指出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社会对师资水平的要求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学龄前儿童教师素养的要求在不断提升, 看护孩子不再是唯一目标,社会期待专业教育者引导孩子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也正在大力推进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继大专化实现后,预计在2020年实现幼儿教师学历本科化。这也对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面也有更高要求。
本次研究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2012级学前教育本科中澳合作班和免费师范班。中澳班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项目,于2012年首次在国内招生。这是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2+2”和“4+0”两种培养模式可供选择,两种模式在前两年课程设置一致。选择“2+2”模式的学生将在后两年赴澳学习,“4+0”模式将在华中师范大学继续完成学业,获得华师学位,但在国内教育阶段有澳方教师参与授课。此次研究主要针对中澳班“4+0”模式下的培养方案进行。
课程设置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来说影响深远,“课程设置即教学计划,是课程总体规划,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活动、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其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目前关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有多集中在专科层面,对于本科阶段的研究较少,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还较新颖。因此探讨两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差异对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 两专业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与比较
培养方案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差异:培养目标,课程种类,课程顺序以及实践环节。
两份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共性高于个性,都以培养具备基本教师素质和教学知识能力的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为根本目标,但中澳班增加了对国外学前领域了解的重视,对于能力要求更为具体。师范班人才培养的领域更加集中化。
综合性质和内容两个角度来看,首先师范班要求的选修分数和可供选择的选修课程均多于中澳班,在课程选择上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其次两班级对部分课程的强调程度各有侧重,部分师范班的选修课被纳入中澳班的必修课范围,教育技能课作为师范班必修课但对中澳班却并未要求,中澳班英语能力要求较高。
师范班和中澳班的课程安排顺序大体一致,部分课程开设顺序存在差异。实习环节存在着开设方式,时长和开设时间上的区别,中澳班实习时间较长且相对集中,师范班见习为主,时间分散。
2 两专业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2.1课程评价与期望
2.1.1中澳班外教课评价较低,有待改进
对同一专业课而言,由外教授课的中澳班学生对其评价较由本校教师任课的师范学生低。
中澳班学生在访谈中具体解释了原因,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因为语言障碍,同学们难适应教师语速、语调,理解有障碍。二是因为外教的授课课时不够,外教在中国授课时间有限,往往将课程内容压缩,导致学习不够深入。三是因为没有专业的教师;四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态度敷衍,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2.1.2中澳班对于科研类课程需求大于师范班
问卷反映在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两方面,两个班级的期望存在明显差异,78.9% 的中澳班学生希望在课程中提升科研能力而仅有47.7% 的师范班学生表示重视。这与两班级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自我定位有关。师范班学生表示毕业后更有可能直接工作,目前科研课程已经满足需求。而中澳班学生则希望考研,希望能够有更多相关课程。
2.1.3中澳班英语质量有待改进
问卷反映出两班级学生对英语水平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63.2% 的中澳班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获得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只有6.8% 的师范班學生选择此项。
但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中澳班学生对于目前英语课的授课情况并不满意,他们反映在英语课方面,问题之一为课时过多,英语课课时多让学生感到疲惫,也减少了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其次,英语课重点不突出,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雅思培训、让学生适应海外的教学和学习上,为出国做准备。其次,英语课老师更换过于频繁,学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也给英语学习带来了困难。
2.1.4中澳班学生反映课程顺序安排不合理
超过六成的中澳班学生在问卷中反映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在部分课程上存在衔接问题,极少数师范班学生强调此方面。
虽然目前学校部分专业课程的开设学期是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上课学期。但是中澳班学生反映由于培养方案首次实施,和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导致课程不能很好地统筹安排。
2.2实习相关情况
2.2.1中澳班实习时间安排与部分课程冲突
见习和实习对于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学习,生活和专业认知,校内学习情况等多个方面。一个显著的差异在于63.2% 的中澳班学生认为实习经历耽误了校内课程的学习安排和进度,而仅有4.6% 的师范班学生有此感受。在访谈中老师解释了存在差异的原因,“中澳班在大二上学期的教育实习而师范班没有此安排,这是因为外方对出国学生有要求,必须接触实践。”中澳班学生反映参与实习期间难以兼顾校内课程,造成学习上的不便。
2.2.2中澳班普遍反映学院、学生对实习重视不够,理论基础欠缺 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存在于学院重视程度,教师专业支持,理论基础支持和实习环境四方面。两班级学生对于其中两问题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57.9% 的中澳班学生认为学院或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实习,6.8% 的师范班学生这样认为。其次63.2% 的中澳班学生指出实践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仅有四分之一师范班学生认同。
访谈中了解到中澳班实习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缺乏实习前的动员指导, 二是学生思想重视不够,三是专业知识对实习支持有限。
师范班受访学生则表示自己参与的大多是课堂见习,目标更加明确,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所学知识足够支撑,且见习以观摩为主,对实践能力要求较少。
2.2.3师范生反映实践机会不足
在对课程期望的调查中,81.8%的师范生认为实践性课程不足。师范班受访学生也在访谈中表达出希望有更多的实习机会。
访谈中老师表明导致师范生实习机会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师范班人数较多,幼儿园接收存在问题;其次,目前实习存在制度保证问题,尚未有一个清晰体系,实习目标不够明确,效率不高。
3 学生未来规划
问卷从考研意向,就业方向以及就业地域选择三个维度调查未来规划。大多数学生希望考学前教育方向研究生,工作方向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具体来说,较多师范班学生倾向幼儿园工作,中澳班在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除幼儿园外,师范班学生更倾向于中高职院校的工作。在国内外发展意愿上,1/3以上的中澳班学生表达出国发展意向,而师范班没有学生有此打算。
4 结论与建议
4.1课程种类上的改进建议
4.1.1适当增加中澳班科研类课程时间,增加选择的多样性
尽管从两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培养科研型人才都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但目前安排的必修课程中仅有一门针对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仅有一门任选课涉及科研。综合学生意愿和就业方向来看,中澳班对科研课程的需求更为突出。从需求和目标来看,现阶段科研课程的开设情况并不能满足中澳班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院可开设更多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升科研素养的课程。在课程性质上可将其设置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
4.1.2中澳班英语课区别教学,适应不同需求
中澳班因部分学生需要与澳方课程对接,英语课程比重大,但选择“4+0”模式学生则认为英语课程过于繁重。因而,可采用区别教学,即所有同学都须参加培养英语基本能力的课程,但是为需要备考雅思,计划参与“2+2”模式的同学组织集中训练。在一定阶段内,学生可自由选择加入或退出英语集中训练。这样可以减轻“4+0”模式学生的英语学习压力,他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安排专业学习。
4.1.3中澳班外教课时间固定且增加课时,设置助教增进师生交流
调查中反映外教课时间不确定、时间短,会与其他课程冲突,影响学生学业。可设置助教帮助学生在外教课上的理解,同时增进与外教之间的沟通交流。助教要有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够帮助同学梳理和回顾课堂难点,逐渐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同时也要积极在师生之间传递信息,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让外教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课堂学习更有效率。
4.2 實习、见习上的建议
4.2.1中澳班和师范班统一“全实践”模式,实习见习贯穿四年始终
在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过程中,老师提到“全实践”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大一观摩为主,在大二观摩的同时部分参与,在大三和大四可亲身实践。实践环节可穿插在课程中,也可预先安排出一段时间集中实习使其与专业学习无冲突。
4.2.2加大教师支持力度,增强“园-校”合作
调查反映出学生认为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同时对与幼儿园班级老师沟通感到紧张。因此,在实习期间,可以定期展开交流活动,活动中学院的专业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实习经验,交流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为每个班级指定一位教师固定指导,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直接向指导教师寻求帮助和建议。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增强与幼儿园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学生实习交流机会。
4.3课程顺序上的建议
固定课程之间逻辑顺序,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开课时间有一定合理性。但是由于学生自主选课模式,学生可能会打破课程顺序,提前选择高年级课程,造成知识衔接上的问题。因此,学院应该固定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在培养方案上明确列出,避免时间和课程更改带来的不便和冲突。在顺序固定后,学院应在学生选课前集中指导,强调专业课顺序的重要性,或完善选课系统,在学生选课时对需要先行课的专业课进行提示,以此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程。
4.4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建议
4.4.1树立应用型教育观,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中外办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在就业和科研领域的竞争力,使得学生更好的契合就业市场的需要。这也就意味着在制定培养目标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本专业的应用前景,结合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机遇,明确规定出应该主要培养的相关素质和能力,凸显出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和优势。
4.4.2实施前完善并确定培养方案,减少不定期修改
中外办学对于很多学校而言是新的尝试,因此在实施前应该反复考量,不断吸取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经验教训,并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对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期望与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方案应当相对固定,尽量减少中途更改。
4.4.3召开招生说明会,引导学生明确专业目标与定位
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多样,目标也因专业或合作院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前许多学生对于中外办学的目的和培养模式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故各校在招生时应召开说明会,阐述该合作的主要目标、学习方向以及就业前景,让学生对于专业学习过程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
4.4.4加强监督和测评,保证教学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或上级部门应该定期检查,对老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进行评估,确保教学实施过程与计划保持一致。对于在上一年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的总结和反思,在下一年招生之前统一修订。
4.4.5实施初期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设立多渠道的学生反馈机制,如设立学生意见箱,定期举办座谈会,问卷调查或一对一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交流在学习中感受到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对目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对于反馈的意见及时调查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
[2]舒新城.辞海:教育、心理分册[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1
作者简介:
何婷(1994~),女,湖北仙桃人,汉族,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A类项目;2012级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中澳班和师范班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编号:A2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