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它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
《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使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已越来越重视幼儿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那么,科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呢?
一、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索的重要性。
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对于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发展特长、激发科学趣、培养科学素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小养成这种探索精神,将会推动他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地认识世界,促进自身的发展。
有了主动探索精神,幼儿所从事的探究活动才能够满足幼儿的内在成长需要,有了主动探索精神,幼儿的探究活动才能够使教育获得更为开放的目标和内容,有了主动探索精神,幼儿才能够体验活动的过程、获得探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了探索精神,幼儿的主动探索活动才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缺乏主动探索的原因。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对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兴趣更为浓厚,经常会主动地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琢磨。
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经常表现出的这种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有时不仅不被我们教师接纳、重视和鼓励,反而被我们误解,将其作为错误行为加以指责。因为有的老师往往把知识获得放在首位,而忽视对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教育只是教给幼儿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往往用讲、演示、幼儿看的方法,幼儿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即使有也是材料甚少,而且时间、空间也不能保证。所进行的往往是练习性的操作,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权利。
三、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索的方法和策略。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其实,培养孩子爱好自然科学,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多么昂贵的设备,只需我们珍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让孩子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并加以积极引导,这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我们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必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如:在春天,我带孩子们到野外春游,让孩子们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宝宝”,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孩子们格外兴奋,纷纷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春宝宝”。有的说:“我发现柳树发芽了”;有的说:“美丽的野花开了”;有的说:“春天的田野里,到处是绿油油的”;还有的说:“春天的空气最新鲜、最舒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找到了答案,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都得以体现。
(二)幼儿科学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年龄特征。
幼儿年龄小,知识、生活经验贫乏;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有限,这就决定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具有趣味性、启蒙性、可懂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这种兴趣能使幼儿对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地感知和主动的探究,进而发展为主动探究的习惯。幼儿天生喜爱探究,对许多事物感兴趣,而且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幼儿生活中教育契机,追随幼儿的兴趣,充分利用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三)重视幼儿在各种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动手动脑。
1.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产生多种想法,萌发創造意识。
如:秋天到了,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了豆子,孩子们天天都去看。在“豆宝宝发芽”活动中,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自己提出种豆需要水,我们就根据孩子们的问题设想几个瓶子,有的缺少水,有的缺少空气,有的缺少阳光的照射,并根据设想制作了记录纸,孩子们通过记录纸与老师设计的装置对照,详细记录蚕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植物因为在我们的地球上,空气是无处不在的,跟瓶子里有空气是分不开的;豆子宝宝发芽还需要一定的水分,没有水分,也是没办法发芽的。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等,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大胆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如在“沉浮的鸡蛋”的科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准备了人手一份生鸡蛋、熟鸡蛋、食盐、玻璃容器、矿泉水空瓶、小棒、筷子、擦手布等材料。在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安全的事项后,提出了“看谁的发现最多”的活动要求,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允许自己决定操作方法、步骤及次数。由于幼儿探索方向明确,便能很有针对性地操作材料,小朋友们惊奇地发现如果要让沉在水底的鸡蛋浮出起来,需往水中加盐,同时用小棒快速搅拌。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鸡蛋浮出上来,有的还是沉在水底,幼儿纷纷提出问题并至始至终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去发现、思考“鸡蛋”的一系列现象。在幼儿对一些问题得出结论后,我再和幼儿共同验证操作过程和思维结果是否正确,培养了幼儿的大胆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及时鼓励幼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失败了不要紧,可以试一试其他的解决办法,培养幼儿坚毅的性格品质。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以百倍的耐心呵护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并伴随着他们一块成长!
总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主动探索的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吧。
《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使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已越来越重视幼儿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那么,科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呢?
一、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索的重要性。
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对于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发展特长、激发科学趣、培养科学素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小养成这种探索精神,将会推动他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地认识世界,促进自身的发展。
有了主动探索精神,幼儿所从事的探究活动才能够满足幼儿的内在成长需要,有了主动探索精神,幼儿的探究活动才能够使教育获得更为开放的目标和内容,有了主动探索精神,幼儿才能够体验活动的过程、获得探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了探索精神,幼儿的主动探索活动才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缺乏主动探索的原因。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对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兴趣更为浓厚,经常会主动地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琢磨。
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经常表现出的这种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有时不仅不被我们教师接纳、重视和鼓励,反而被我们误解,将其作为错误行为加以指责。因为有的老师往往把知识获得放在首位,而忽视对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教育只是教给幼儿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往往用讲、演示、幼儿看的方法,幼儿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即使有也是材料甚少,而且时间、空间也不能保证。所进行的往往是练习性的操作,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权利。
三、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索的方法和策略。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其实,培养孩子爱好自然科学,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多么昂贵的设备,只需我们珍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让孩子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并加以积极引导,这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我们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必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如:在春天,我带孩子们到野外春游,让孩子们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宝宝”,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孩子们格外兴奋,纷纷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春宝宝”。有的说:“我发现柳树发芽了”;有的说:“美丽的野花开了”;有的说:“春天的田野里,到处是绿油油的”;还有的说:“春天的空气最新鲜、最舒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找到了答案,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都得以体现。
(二)幼儿科学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年龄特征。
幼儿年龄小,知识、生活经验贫乏;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有限,这就决定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具有趣味性、启蒙性、可懂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这种兴趣能使幼儿对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地感知和主动的探究,进而发展为主动探究的习惯。幼儿天生喜爱探究,对许多事物感兴趣,而且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幼儿生活中教育契机,追随幼儿的兴趣,充分利用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三)重视幼儿在各种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动手动脑。
1.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产生多种想法,萌发創造意识。
如:秋天到了,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了豆子,孩子们天天都去看。在“豆宝宝发芽”活动中,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自己提出种豆需要水,我们就根据孩子们的问题设想几个瓶子,有的缺少水,有的缺少空气,有的缺少阳光的照射,并根据设想制作了记录纸,孩子们通过记录纸与老师设计的装置对照,详细记录蚕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植物因为在我们的地球上,空气是无处不在的,跟瓶子里有空气是分不开的;豆子宝宝发芽还需要一定的水分,没有水分,也是没办法发芽的。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等,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大胆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如在“沉浮的鸡蛋”的科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准备了人手一份生鸡蛋、熟鸡蛋、食盐、玻璃容器、矿泉水空瓶、小棒、筷子、擦手布等材料。在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安全的事项后,提出了“看谁的发现最多”的活动要求,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允许自己决定操作方法、步骤及次数。由于幼儿探索方向明确,便能很有针对性地操作材料,小朋友们惊奇地发现如果要让沉在水底的鸡蛋浮出起来,需往水中加盐,同时用小棒快速搅拌。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鸡蛋浮出上来,有的还是沉在水底,幼儿纷纷提出问题并至始至终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去发现、思考“鸡蛋”的一系列现象。在幼儿对一些问题得出结论后,我再和幼儿共同验证操作过程和思维结果是否正确,培养了幼儿的大胆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及时鼓励幼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失败了不要紧,可以试一试其他的解决办法,培养幼儿坚毅的性格品质。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以百倍的耐心呵护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并伴随着他们一块成长!
总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主动探索的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