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图阅读在地理学科中的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既经济又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更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地图呢?在此作通过指导读图法、地图笔记记忆发、一图多思总结法浅显分析。
  关键字:地理 地图 阅读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既经济又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更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在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区域地图主要包括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等等,它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原理应用的基础。那么,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地图呢?在此作浅显分析。
  一、培养用图能力,指导读图方法
  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如读图要注意地图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区域分布图要指导学生学会从下面几方面尽可能获得多种信息:淤地理位置;于读出经纬网大致范围;盂读出国家、省区、城市、铁路、山脉、河流等重要地名;榆读出工农业、人口、气候等要素的主要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层次思考,分析该地区的综合地理特征。
  用图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准确、灵活运用图像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析图的目的在于用图,用图的结果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又丰富并验证了读、析图的内容,因而用图更为关键。
  1.要选准图像
  如解答中国地形特征规律时,要懂得选用《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
  2.培养学生运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用图的核心所在:提高学生用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如:学到地理上五带分布时,将比较繁杂的文字叙述简化浓缩在图上,使之一目了然,便于记忆。于教会学生用图解释地理原理、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如:运用《地球公转图》分析地球的四季变化。运用图像所提供的知识解“题”。如:叙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就运用《我国冬季气温分布图》得出我国越往北气温越低的变化规律。运用图像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用图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学生敢于提出假设、敢于有不同意见、敢于用不同方法解题,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向用图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如:分析《地球公转图》时,结合《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示意图》说明地球四季变化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夹角成90 度时地球就没有四季变化的这种新的设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提出如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指向始终在变化,地球将会怎样?让学生放开思维大胆设想,学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做好地图笔记,加深地图记忆
  这里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地图上,用钢笔做笔记,以帮助学生准确落实各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扩大地图信息量,读懂地图所隐含的地理信息,使读书、读图、绘图和填图四者统一起来:描出轮廓和线条。勾画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或打上斜线,描出线状物等。可落实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和大致范围、方向、长度等。于标出地理事物成因的文字和符号,可深化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如在欧洲西岸标上“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及其流向、风带及其风向,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用关键符号画出图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目的是明确记忆和复习的重点。如将容易写错的地理事物名称圈注或作下划线,以便看准,避免重新犯错。补充新的事物,目的是适应地理事物的变化,较快接受地理新信息。如图上只写地理事物名称,要求学生画出其范围;新出现的地理事件(重大事件、新建铁路等)在图上相应位置标出来;更正地名或填上相关历史地名。写出读图记录,目的是及时记下所看所想所问的问题。如图中隐含的知识点和图中的疑难点等。这样做,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的活动能及时加深对地图的记忆,回顾时,地图笔记能再现原来记在地图上的大量信息,明确记忆重点、难点。
  三、一图多思,学会归纳总结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因素的结合和联系,都可以通过区域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一图多思。每一幅图都可以提出“有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什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既可以从中读出其分布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又可以与北美洲同类气候分布图比较,得出其差异及形成因素。还可以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加强记忆地理知识,区别不同区域的异同点,而且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交叉运用各类区域图进行对比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如观察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来自海洋信风、沿岸暖流、山地迎风坡等),再考虑和这一现象相类似的地区(澳大利亚和巴西东部沿海地区),从而总结出分布规律,得出热带雨林气候在大陆东岸可以向较高纬度方向伸展的结论。这样,从直观形象思维上升到概括抽象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多方位判断图像能力。
  總之,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在地图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重文轻图”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地图的教学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
其他文献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看似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但实际上这种思维是处于被动状态,既影响教学效果,又束缚了学生的探索思维,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对多年的教学实践的总结以及近两年多来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我发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由思质疑、由疑生问、因问寻解,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发现并生成问题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化学是义务教育中学生接触时间最晚的一门学科,在整整一个学年的化学教学中,不仅仅需要展开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求能够做好初中化学的复习教学;更因为初三年级的教学压力和教学课程安排条件的限制,致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時间有限,因此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素质教育下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化学课程在教学大纲设定时,主要是以化学知识
期刊
所谓学习弱势生即我们所说的学困生、后进生,是指那些自卑厌学,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心,逆反心理重,纪律涣散、行为习惯不好,自我期望值低,懒惰不思进取,学习潜能未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的孩子。弱势生在每个班级都普遍存在,他们对班级班风学风的影响很大。而学习弱势生的形成原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大多数学习弱势生的形成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造成的,因而是可以转化的。  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师明显感到学
期刊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探索的一个永恒话题。常规管理既繁且杂,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既牢牢把握班级的发展方向,又能让学生多元发展?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所谓的“费”,其本质是无事可做!如果找到“事”给他们做,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读书”就是最好的方式——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在阅读中能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掌
期刊
纵观当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学生必须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知识型人才,尤其是个性发展体现其独特性。而体育课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的定位是一个很好的促进途径与空间。目前体育教学中许多老师缺乏个性化教学的理论指导。  人的生長发育和生命过程有不同的阶段性,各年龄阶段个体的生理特征也不相同。同时每个个体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家庭等因素在每个阶段也有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的个体
期刊
数学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所以在为学生提供他们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数学的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
期刊
“管理”在辞海里是这样阐释的:“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其实管理是一种读懂人内心世界的事,是一门研究人心的技术。所以现代的管理就需要更多地注重人性化,通过对人有效的激励,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组织的效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指南》中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培养目标,
期刊
摘要:生物学是初中学科中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能很好地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大多数初中生对于生物的奥秘不能理解,甚至提不起兴趣,这也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因此上好中生物课程极其困难,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案 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一、引言  生物种类千万种,学生要学好生物,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认识生物,就是认识自我,如何上好初中生
期刊
“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客观事物存在着异同点和共同点是比较的客观基础,比较以分析综合为前提。通过分析,人们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方面区分开来,从而进行比较,确定他们的异同。比较是人认识事物不可缺少的思维活动,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通过比较并启发学生运用比较去理解、掌握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有助于理解概念的内涵,深刻认识规律的本质特征,抓住知识
期刊
2019年9月新的学期,新的期待,随着文综高考历史的远去,高中历史在最新版历史新课程标准、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的全新高中历史新教材和山东省自主命题的历史单科新高考的背景和形势下,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历史教学一些思考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将自己历史课堂教学打造成“学生喜欢、优质高效”且适应“三新”时代需要的全新课堂,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新形势下高一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姜钢老师在《落实立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