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已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进城务工人员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机制性因素,加之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变动大、收入水平低、居住和生活不稳定等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和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来自父母双亲的关爱,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与发展收到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但关系到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自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祖国未来一代的成长,更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的长期和谐与稳定。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原因;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对其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我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留守儿童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心理抑或是健康甚至前途各个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留守儿童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群体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那么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深入地研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提出了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权威调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外)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2、缺乏抚慰。据我在学校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1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等现象。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3、疏于照顾。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尤其是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4、关爱不足。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导致认知上的偏离。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自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严重缺失父母关爱。虽然有些是隔代长辈或亲朋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关心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儿童大部分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然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觉空落和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觉父母不守候在自己身边,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父母挣的钱无法满足孩子渴求的拥抱和无微不至的關怀,从而厌烦埋怨父母。笔者所教班级留守女童L,其父母均在北京打工。她在日常交流中根本不会谈及父母。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父母时,留守女童内心较为脆弱,满脸泪水。偶尔她的母亲来学校看望她,留守女童也只是伤心地哭泣,不和母亲进行言语交流。
2、学习问题。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责。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不完成作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情绪严重。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笔者所教班级留守男童Y,其父外出务工,其母在家经营商店,Y被寄宿学校。Y性格倔强,学习态度不端正,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在课堂上睡觉;每次返校后还未进教室,就边拽着妈妈边哭着嚷着回家,产生严重的严重情绪。尽管老师和母亲与他约法三章,每次返校时还是必须再回家调整情绪。否则,其行为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原因;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对其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我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留守儿童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心理抑或是健康甚至前途各个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留守儿童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群体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那么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深入地研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提出了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权威调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外)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2、缺乏抚慰。据我在学校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1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等现象。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3、疏于照顾。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尤其是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4、关爱不足。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导致认知上的偏离。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自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严重缺失父母关爱。虽然有些是隔代长辈或亲朋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关心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儿童大部分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然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觉空落和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觉父母不守候在自己身边,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父母挣的钱无法满足孩子渴求的拥抱和无微不至的關怀,从而厌烦埋怨父母。笔者所教班级留守女童L,其父母均在北京打工。她在日常交流中根本不会谈及父母。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父母时,留守女童内心较为脆弱,满脸泪水。偶尔她的母亲来学校看望她,留守女童也只是伤心地哭泣,不和母亲进行言语交流。
2、学习问题。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责。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不完成作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情绪严重。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笔者所教班级留守男童Y,其父外出务工,其母在家经营商店,Y被寄宿学校。Y性格倔强,学习态度不端正,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在课堂上睡觉;每次返校后还未进教室,就边拽着妈妈边哭着嚷着回家,产生严重的严重情绪。尽管老师和母亲与他约法三章,每次返校时还是必须再回家调整情绪。否则,其行为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