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军民融合应急物流能够进一步认识其特点和构成,找出影响其衔接运作的关键要素,为提高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效率提供支撑。
一、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的特点
(一)系统性
系统性是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的本质特点之一。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包含了军事物流系统、公共物流系统和商业物流系统等几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各具特点,各有优势。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需要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分散资源,加强分工协作,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优势,就需要具备极强的系统整合能力。
(二)效益性
效益性是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最为关注的特性之一。应急物流保障面临的大规模突发事件往往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情况发生之后,一分一秒的耽搁都会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带来更大的损失。同时,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是跨部门、跨系统的融合性物流體系,必须要注重效益才能够减少中间冗余环节,提高应急保障速度,完成应急保障任务。
(三)规范性
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所包含的物流体系虽然各具优势,但在融合过程中必须要通过确定规范性来搞好系统衔接,使各方力量融合为一。明确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相关规范,能够使各方物流力量在统一的指挥体系、统一的运输标准、统一的通信方式下,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相互补位,顺利完成应急物流保障。
二、 提高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能力的措施
(一)搭建应急物流平台
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行实施需要有一个科学、广泛、适用的运行平台。对于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而言,当前正在迅猛发展的物联网就是重要的可行性平台之一。物联网是一种高度的信息化集成网络,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施物品的可视化追踪管理,即是“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应急保障力量,大幅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速度和保障效率。
物联网平台在处置突发事件时主要分为事件感知阶段、事件响应阶段和事件收尾阶段。事件感知阶段主要是突发事件初期,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灾害信息并利用无线传感等技术迅速将信息传输给军民有关部门,并迅速成立指挥机构。同时根据应急框架协议启动协同信息平台,将各类数据分析整合并最终形成应急供应和配送方案,做好应对事件的前期准备。
事件响应阶段中,指挥机构迅速整合建立联合保障力量,并通过物联网所获取的数据预测保障所需的人员及物资,对事件区域实行先期保障;随着事件升级,要根据物联网所提供的数据向上级提出准确的保障支援需求,并要通过物资可视化传输实施准确保障,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保障作用。
事件收尾阶段中,随着事件影响逐步减小,联合指挥机构通过物联网平台向外界通报保障情况,避免资源过量涌入。要协同各单位回收过量资源,并搜集保障数据,以便将来更好地应对此类事件。
(二)军地合作共育人才
人是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的主体,实现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的多元融合,首先要从人才融合着手,通过军地共育人才来培养通用型、融合型人才。军地共育物流人才不仅可以整合军地物流教育资源,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还有利于物流人才树立军地一体的先进思想,促进军地物流人才的相互交流、共同使用,并在人才资源上使军民实现紧密融合。
培育军地共育物流人才,首先要通过开展学历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其次要开展进修深造进行精英培育,同时要开展岗位培训扩大人才规模,最后要通过军地联合使用强化物流人才在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中能力的发挥。在军地共育物流人才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好网络资源和就近资源,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完善教育教学相关的方案、法规、制度和标准,强化教学管理与教学考核,全方面、多角度、整体化的推进军地共育人才的质量。
(三)制定军民通用标准
军民各方在物流保障上都存在着差异,在信息系统、运输模式、配送管理上,解放军、武警部队、政府公共交通、企事业单位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一个通用的标准系统是实现军民融合应急物流有效运行的先决条件。
在军民融合应急物流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先决条件之下,在应急保障之中必须要做好先期规划,以标准研发制定作为系统衔接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通过研发推广通用标准系统,能够有利于军队、地方在应急物流体系上的系统升级,提升自身的物流能力。另一方面,统一的军民两用物流标准也能够为军地物流一体化创造条件,深化军民融合,提升应急物流保障水平。在建立通用标准的同时,也应当做好物资编目管理、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为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的军民通用标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
三、结论与展望
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本身还处于创立和发展阶段,很多理论尚不成熟,很多实践还不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深入拓展:一是应当进一步拓宽应急物流的保障范围,促进应急物流的深度融合,使地方资源更好的为我所用,并通过军民融合使地方企业从中获益;二是着眼平战结合,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要指导实践。因此,必须利用实战演练来理顺应急物流保障链条,提高军地双方衔接的能力,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
一、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的特点
(一)系统性
系统性是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的本质特点之一。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包含了军事物流系统、公共物流系统和商业物流系统等几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各具特点,各有优势。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需要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分散资源,加强分工协作,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优势,就需要具备极强的系统整合能力。
(二)效益性
效益性是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最为关注的特性之一。应急物流保障面临的大规模突发事件往往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情况发生之后,一分一秒的耽搁都会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带来更大的损失。同时,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是跨部门、跨系统的融合性物流體系,必须要注重效益才能够减少中间冗余环节,提高应急保障速度,完成应急保障任务。
(三)规范性
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所包含的物流体系虽然各具优势,但在融合过程中必须要通过确定规范性来搞好系统衔接,使各方力量融合为一。明确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相关规范,能够使各方物流力量在统一的指挥体系、统一的运输标准、统一的通信方式下,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相互补位,顺利完成应急物流保障。
二、 提高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能力的措施
(一)搭建应急物流平台
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行实施需要有一个科学、广泛、适用的运行平台。对于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而言,当前正在迅猛发展的物联网就是重要的可行性平台之一。物联网是一种高度的信息化集成网络,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施物品的可视化追踪管理,即是“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应急保障力量,大幅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速度和保障效率。
物联网平台在处置突发事件时主要分为事件感知阶段、事件响应阶段和事件收尾阶段。事件感知阶段主要是突发事件初期,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灾害信息并利用无线传感等技术迅速将信息传输给军民有关部门,并迅速成立指挥机构。同时根据应急框架协议启动协同信息平台,将各类数据分析整合并最终形成应急供应和配送方案,做好应对事件的前期准备。
事件响应阶段中,指挥机构迅速整合建立联合保障力量,并通过物联网所获取的数据预测保障所需的人员及物资,对事件区域实行先期保障;随着事件升级,要根据物联网所提供的数据向上级提出准确的保障支援需求,并要通过物资可视化传输实施准确保障,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保障作用。
事件收尾阶段中,随着事件影响逐步减小,联合指挥机构通过物联网平台向外界通报保障情况,避免资源过量涌入。要协同各单位回收过量资源,并搜集保障数据,以便将来更好地应对此类事件。
(二)军地合作共育人才
人是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的主体,实现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的多元融合,首先要从人才融合着手,通过军地共育人才来培养通用型、融合型人才。军地共育物流人才不仅可以整合军地物流教育资源,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还有利于物流人才树立军地一体的先进思想,促进军地物流人才的相互交流、共同使用,并在人才资源上使军民实现紧密融合。
培育军地共育物流人才,首先要通过开展学历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其次要开展进修深造进行精英培育,同时要开展岗位培训扩大人才规模,最后要通过军地联合使用强化物流人才在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中能力的发挥。在军地共育物流人才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好网络资源和就近资源,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完善教育教学相关的方案、法规、制度和标准,强化教学管理与教学考核,全方面、多角度、整体化的推进军地共育人才的质量。
(三)制定军民通用标准
军民各方在物流保障上都存在着差异,在信息系统、运输模式、配送管理上,解放军、武警部队、政府公共交通、企事业单位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一个通用的标准系统是实现军民融合应急物流有效运行的先决条件。
在军民融合应急物流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先决条件之下,在应急保障之中必须要做好先期规划,以标准研发制定作为系统衔接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通过研发推广通用标准系统,能够有利于军队、地方在应急物流体系上的系统升级,提升自身的物流能力。另一方面,统一的军民两用物流标准也能够为军地物流一体化创造条件,深化军民融合,提升应急物流保障水平。在建立通用标准的同时,也应当做好物资编目管理、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为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的军民通用标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
三、结论与展望
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系统本身还处于创立和发展阶段,很多理论尚不成熟,很多实践还不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深入拓展:一是应当进一步拓宽应急物流的保障范围,促进应急物流的深度融合,使地方资源更好的为我所用,并通过军民融合使地方企业从中获益;二是着眼平战结合,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要指导实践。因此,必须利用实战演练来理顺应急物流保障链条,提高军地双方衔接的能力,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