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宁波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y_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部署,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按照中央部署,强调了要坚定不移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去年,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也作出了要提升治水能力和成效的指示。从中央和上级的决策部署可以看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水利投资建设的机遇期,也是水利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宁波水利部门一定要深刻把握当前水利发展新形势,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紧紧围绕“全面推进宁波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任务,全力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为宁波提前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目标贡献更多水利力量。全面推进宁波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认清水利治理的基础和优势
  从水利投资情况看,有实力。“十三五”以来,宁波共完成水利投资403.8亿元,接近全省投资总额的20%,占全市“十三五”水利投资计划460亿元的87.8%。近几年,宁波市级财政水利投入年均超过20亿元。
  从防洪排涝工程情况看,有能力。目前宁波已基本形成以“上拦、中疏、下排、内滞、外挡”为重点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建有大中型水库33座,拦蓄能力近4亿立方米,建成三江干流堤防211公里,甬江流域三江沿线碶闸净宽近2000米,沿江强排泵站规模近1000立方米/秒,这些项目在宁波近几年台风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水资源保障情况看,有魄力。宁波从2003年起就谋划推进境外引水,先后实施了绍兴汤浦水库至慈溪、曹娥江至慈溪、曹娥江至宁波市区等境外引水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亿元,每年可增加供水量7亿立方米,使全市各类供水能力达到30亿立方米,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能力。
  从行业强监管情况看,有执行力。宁波全面加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加大工程质量飞检力度,严抓重大风险隐患整改和治理闭环。近几年,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无较大安全、质量事故发生。同时,修订完善《宁波市水利水电工程投标资格审查办法和招标评标办法》,建立水利建设市场信用动态评价制度,评价结果已应用于招投标活动,并获得了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充分肯定。
  看清水利治理的短板和不足
  防御能力不强。虽然近几年宁波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防洪排涝仍然是水利工作的最大短板。总的来看主要是“堵”的手段不多、“疏”的方法单一、防御措施不强,尤其是防御流域大洪水的能力依然不足。
  管理水平不高。宁波水利治理“建管并重”已经推行了好多年,但思想和行动还存在一定距离,以致管理水平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实施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等现代管理模式的覆盖面比较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约束、取用水监管、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监管强度还有待提升。
  干部队伍不足。随着治水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人民群众对治水要求的提升,宁波水利工作任务与干部队伍力量、能力不匹配的矛盾日渐突显。机构改革以后,宁波单设水利局的区县(市)只有5个,占比50%,与全省62%的单设比例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理清水利治理的思路与举措
  坚持安全为本,构建水灾害防御体系。重点抓好“拦”“疏”“滞”三个环节,构建安全稳固的防洪体系。“拦”,就是要进一步推进实施流域上游拦蓄工程和海塘提标改造,增强挡潮能力,并有效融合交通、人文、旅游等功能,综合打造“安全+”沿海防御体系。“疏”,就是要加强防洪排涝河道建设,继续推进姚江上游西分等分洪工程和海曙平原沿山干河整治工程等。“滞”,就是要拓展蓄滞洪空间,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逐步试点推开,有序提升滞洪面积。重点抓好“封”“泄”“强”三个环节,构建快速有效的排涝体系。“封”,就是要封闭干支流堤防,防止外水入侵平原,重点推进鄞江堤防整治工程以及姚江的河姆渡段、丈亭段、江北湾头段等堤防整治。“泄”,就是要提升水利工程预泄预排能力,加强水库增设预泄设施措施的研究,完善提升洪水风险图预测预报的精准性。“强”,就是加大干流强排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要再增设强排泵站规模500立方米/秒。重点抓好“扩”“蓄”“节”三个环节,构建蓄节兼顾的抗旱体系。“扩”,就是要扩大水面率,通过新建水库、河道拓宽、蓄滞洪区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增加水域面积。“蓄”,就是要尽量多蓄水、蓄足水,多建设蓄水的“盆”。“节”,就是要做好节水工作,发挥好每一滴水的最大效能。
  坚持开源节流,构建水资源保障体系。要在开发上做“加法”。围绕“开源节流、分供提质、城乡统筹”思路,重点实施一批水源工程,加快推进清溪水库建设、柏坑水库扩容、平潭水库扩容和亭溪水库前期工作等。谋划实施一批引调水工程,推进水库群联网联调东西线连通工程、姚江干流至鄞州平原配水工程等。要在节约上做“减法”。強化政策引领,出台《宁波市节水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从政策、措施等方面入手,加大农业节水、生产节水和生活节水力度,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探索实施高校合同节水工作,持续推进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小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在利用上做“乘法”。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加强“三生”用水的统筹合理配置,强化监测预警管理,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取用水户实行在线监测全覆盖。加大雨洪水资源、中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把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力争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要在保护上做“除法”。坚持“减少水污染就是节约水资源”的理念,加强水资源执法管理和地下水监测,以饮用水源地“控污、治污、减污”为目标,推进库尾湿地、清洁型溪道、生态渔业等项目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
  坚持统筹发力,构建水环境治理体系。要构建岸上与岸下的联动体系。立足水环境治理的症结和重点,一抓岸上治理,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的扩容扩建和提标改造,加快推进“截污纳管”“污水零直排”的建设步伐,截断外源污染。二抓岸下清淤,建立常态化河湖库塘淤泥检测和清淤机制,减少内源污染。三抓清水环通,加快水系互联互通,拓宽主干引配水河道,打通断头河和卡口,进一步增强河水流通性。要构建传统与现代的自净体系。在传统河道清淤的基础上,开展底泥生态治理,优化调整水质维护技术路线,根据河道水质维护由污染治理向生态治理过渡的实际,及时调整曝气增氧等传统水质维护技术,加大微纳米曝气、底泥修复等新的生态化治理技术示范、试点和推广,进一步提升河道自净能力。要构建完善与快速的应急体系。建立健全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水体污染等突发性事件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利用引水泵站、排涝碶闸、节制闸等水体调控设施,制定应急调水方案,通过精准调水、应急水质处理等措施及时处置水污染等突发事件。   坚持保护为基,构建水生态修复体系。要强化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抓好预防、管护、治理三个环节,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强化水土资源、山林绿地、重要敏感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管护要求,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加强综合防治,规划2025年前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0平方公里,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要强化生态流量管控。研究制定流域水量分配和生态流量管控方案,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落实到区域、流域和行业,并加强流量监测和管控。切实抓好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增设和监测设施整改,有效提升小水电下游生态用水保障程度。要强化水源生态保护。全面推进水源地水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水域保护,全面开展水域调查,摸清全市水域现状,并编制完成水域保护规划,分区明确基本水面率及控制要求,对违法占用水域行为予以坚决查处。
  聚焦解放思想,提升改革创新能力。要转变观念,提升与时俱进的能力。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转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理念,落实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既要加强行业管理,也要加强社会管理,切实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改革体制,提升勇于突破的能力。加快水利重要领域和现有水利体制的改革攻坚,尤其是在水利设施运行管理市场化等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培育扶持各类市场主体,推进水利企业提质增效,引导企业发展壮大,提升水利行业的竞争力。要创新方法,提升不断开拓的能力。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用科学治水理念、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水利。要结合宁波实际,加强金融创新,推行“金融保险+水利”的联动模式,逐步开展堤防(海塘)等设施的保险机制。
  聚焦依法治水,提升监管服务能力。要注重有法监管。围绕监管服务的领域和重点,提前谋划监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比如在水资源监管方面,要提前部署开展《水资源管理条例》修订,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水资源监管奠定基础。要把握依法监管。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精准分析、精准施策、精准监管,推动强监管工作常态化。要推进规范监管。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提升监管的公信力。进一步强化“三服务”意识,积极帮助基层一线指方向、找出路、破难题,进一步改进作风、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提升效率,助推水利事业向前发展。
  聚焦奋勇争先,提升攻坚克难能力。要抓住攻坚重点。围绕补短板、强监管的相关要求,抓住工作的重點、关键的环节、重要的项目、重大的政策,进行重点分析、集中攻关,一项一项抓好突破、取得成效。要坚定攻坚决心。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要有“天塌下来我顶着”的豪气、“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毅力,全力以赴抓好攻坚措施的落实。要创新攻坚方法。当一条路走不通时,要改变“宁可调整目标也不愿寻找成功路径”的习惯,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开动脑筋、转换思路、转变方式、灵活变通,努力寻找新的出路,从而完成既定目标。
其他文献
“东皋一犁雨,布谷初催耕。”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尚未完全消除,四明大地早已春机盎然。拖拉机耕地的轰鸣声,耕牛奋蹄的奔波声,养殖塘的水流声,已奏响了宁波“三农”春耕生产的繁忙交响乐。  第一乐章:政策好,种植大户信心满  3月17日早晨,公鸡刚刚啼鸣,鄞州区姜山镇沈风水村20余位外来务工人员已忙碌起来,时而为秧盘撒种,时而为秧盘盖膜。宁波伟农粮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英伟对笔者说:“今年准备播种280
期刊
春回大地,农事渐起。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今年春耕带来了不小影响,但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下,整体疫情防控形势已经趋稳,企业复工、工人返岗、物流畅通等,为春耕工作提供了动力和保障。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春耕工作,把发展时机抢回来,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住“三农”基本盘,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
期刊
当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尽管疫情对宁波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冲击,但也应看到,这次冲击在客观上加速了各类生产要素的重组配置,催生出众多新的市场需求,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也随之而来。结合宁波基础和优势来看,宁波预计将在区域产业黏性、制造业数字化、城市治理智慧化等七个方面迎来新发展机遇。  机遇一:区域产业黏性优势进一步突出  此次疫情导致不少产业的供
期刊
为加大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月23日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8家用人单位的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其中有3家用人单位被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3月23日中国新闻网、央广网)  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不少地方的劳动维权机制由于将工作重心轉向抗疫以及用人单位大面积停工停产、交通管控、避免人员聚集等原因,在某些环节一度处于“停工停产”或“开
期刊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看望慰问一线医务工作者,称赞他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这些英雄,依然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努力着,“平凡”如我们。但疫情让他们挺身而出:选择了责任,选择了担当,选择了逆行。  这些英雄,是我们身边的党员、干部。在疫情和灾难来临的那一刻,他们不是想到躲一躲,而是坚定地举起了党
期刊
3月18日,值得国人永远铭记,我国首次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称:中国本土病例零新增是了不起的成就!  “疫”来如山倒,“疫”去如抽丝。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这青史永存的光辉篇章如何写就?答案也许多种多样,不过,在战“疫”历程中,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大放异彩,应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一,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翻开中国历史,大凡盛世,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
期刊
经学作为中国现代化之前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先是西汉的经今文学,而后是东汉至唐的经古文学,其后是两宋的程朱理学,至明中叶兴盛的陆王心学,经学的形态几經变换。在经学时代结束之后,董仲舒、郑玄乃至程朱之学都只能在学院保有一席之地,阳明学却具有社会热度,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自明中叶以来,阳明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中心位置达百年之久,尤其在东南地区,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19年,宁波在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宏观环境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克难攻坚、激流勇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诸多成就。其中,有一项荣誉特别引人瞩目——在广州举办的2019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宁波第十次登上榜单,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有道是“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宁波城市的“幸福密码”是什么呢?  “幸福宁波”,来自人文积淀。“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历史
期刊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本书据此将作品分为两章,“歌诗合为事而作”部分收录诗作40篇;“文章合为时而著”部分收录文章25篇。汇集的65篇作品来自65位不同職业、不同年龄和身份的作者。其中有国内著名的作家,如吉狄马加、何建明、白庚胜、刘醒龙、池莉、秦文君等,他们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充分显示了重大时事之下文学的魅力。作者不仅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也来自国内各地甚至海外,展示了华夏儿女勠力同心共克时
期刊
老字号是中华民族工匠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沿袭和继承,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独特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让民族品牌大放光彩,做好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工作,营造良好的有利环境。”2006年,商务部启动“振兴老字号工程”。2008年,浙江省开展挖掘保护老字号工作。2017年,商务部等16部门印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