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核推理的过程。思维的品质则是指思维的特性,如逻辑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创造性等,在启发思维的同时必须培养思维的品质。本文仅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谈点浅见。
一、科学推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首先必须加强基本概念的学习,并能透彻理解它。在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掌握其来龙去脉。如学习盐类水解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盐的溶液酸碱性不同,经过学习讨论,教师集中学生疑问,逐一提出如下问题:(1)某些盐的组成中既不含H+,也不含OH-,为什么水溶液却表现出一定的酸碱性?(2)溶液中的H+,OH-从何而来?(3)盐溶液所呈现出的酸碱性与组成盐的离子之间有何关系?(4)水的电离平衡为什么会被破坏?最终导致什么结果?这样,经过逐一分析,推断盐类水解的原因、实质、水解反应规律,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首先必须克服思维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因为,思维定势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常常阻碍人们应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二采用一题多问或一题多解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倡导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则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如一常规试题:室温下,把PH=3的酸溶液与PH=11的减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是大于7、小于7、还是等于7?
该题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概念不清则很容易引起混淆。我们可把它分解成下面各种形式,分别判断混合液的PH,以逐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1)把PH=3的HCL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把PH=3的H2SO4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3)把PH=3的HAc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4) 把PH=3的HCL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5)把PH=3的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6) 把PH=3的HNO3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当然该题还有很多不同的设问方式。通过将典型题目有目的、分层次的变化,在对比中可以轻松地学会并灵活地应用概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巧解巧算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指的是思维过程中速度,表现为解决问题时的灵活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有了思维的敏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适应迫切情况进行积极思维、周密思考,从而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出一些解题的技巧方法,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将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如:取Wg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烧,将所得产物通入足量的Na2O2中充分反应, Na2O2增重Wg,则该有机物不可能是:(A)甲醛(B)甲醇(C)甲酸(D)甲酸甲酯。
如果按一般的方法,先写出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CO2和H2O分别被Na2O2吸收的化学方程式求解,那就走弯路,中“圈套”。如果仔细分析CO2、H2O分别被Na2O2吸收时的化学方程式,不难发现Na2O2质量增加,只相当于吸收了CO2中的CO, H2O中的H2。因此,只要符合通式(CO)nH2m(n、m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的有机物,就能被完全吸收,正确答案为(C)。
上述培养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并不孤立,而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这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科学推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首先必须加强基本概念的学习,并能透彻理解它。在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掌握其来龙去脉。如学习盐类水解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盐的溶液酸碱性不同,经过学习讨论,教师集中学生疑问,逐一提出如下问题:(1)某些盐的组成中既不含H+,也不含OH-,为什么水溶液却表现出一定的酸碱性?(2)溶液中的H+,OH-从何而来?(3)盐溶液所呈现出的酸碱性与组成盐的离子之间有何关系?(4)水的电离平衡为什么会被破坏?最终导致什么结果?这样,经过逐一分析,推断盐类水解的原因、实质、水解反应规律,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首先必须克服思维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因为,思维定势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常常阻碍人们应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二采用一题多问或一题多解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倡导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则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如一常规试题:室温下,把PH=3的酸溶液与PH=11的减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是大于7、小于7、还是等于7?
该题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概念不清则很容易引起混淆。我们可把它分解成下面各种形式,分别判断混合液的PH,以逐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1)把PH=3的HCL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把PH=3的H2SO4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3)把PH=3的HAc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4) 把PH=3的HCL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5)把PH=3的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6) 把PH=3的HNO3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当然该题还有很多不同的设问方式。通过将典型题目有目的、分层次的变化,在对比中可以轻松地学会并灵活地应用概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巧解巧算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指的是思维过程中速度,表现为解决问题时的灵活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有了思维的敏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适应迫切情况进行积极思维、周密思考,从而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出一些解题的技巧方法,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将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如:取Wg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烧,将所得产物通入足量的Na2O2中充分反应, Na2O2增重Wg,则该有机物不可能是:(A)甲醛(B)甲醇(C)甲酸(D)甲酸甲酯。
如果按一般的方法,先写出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CO2和H2O分别被Na2O2吸收的化学方程式求解,那就走弯路,中“圈套”。如果仔细分析CO2、H2O分别被Na2O2吸收时的化学方程式,不难发现Na2O2质量增加,只相当于吸收了CO2中的CO, H2O中的H2。因此,只要符合通式(CO)nH2m(n、m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的有机物,就能被完全吸收,正确答案为(C)。
上述培养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并不孤立,而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这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