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手操作是课堂上的一个学习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并因此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手段。与传统的“讲授”教学相比,操作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是主动地、有意地去获取知识,而非传统讲授式教学中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因而对所学习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多创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学习知识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有效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突出强调讲了“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特别强调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并通过多种感受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在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很多老师都碰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由于学生习惯了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开始进行动手探究的时候总是不适应;表现出兴奋莫名、盲目操作;自觉性、纪律性不够强、课堂的秩序不能保证等现象,导致貌似自主的操作,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一堂课热闹之后什么也没留下,使教师对操作活动失去信心,觉得这种教学模式行不通,甚至为了省心干脆自己操作让学生看。
我认为,小学数学中要确保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策略:
一、趣味性导入活动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探究的兴趣,这就有赖于我们对活动导入的设计,导入设計得好,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操作活动中来,操作探究活动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操作活动开始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配图小故事:村长给懒羊羊和喜羊羊分巧克力,懒羊羊得到的巧克力是正方形的,喜羊羊得到的巧克力是长方形的,懒羊羊总觉得自己的巧克力比喜羊羊的小,伤心得大哭起来。你能帮懒羊羊看看它的巧克力是否真的比喜羊羊的小吗?学生都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帮助懒羊羊,所以动手操作的热情自然高涨了。
二、提前准备好操作的工具
要动手操作探究,操作的工具肯定少不了,很多版本教材都配有一些操作探究活动的工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操作活动都能在教材配套工具在找到,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探究操作内容找好活动的工具。如《圆的周长》教学中,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我们要学生通过绕绳法、滚动法来量度圆的周长,所以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就要让学生准备好硬币、绳子、尺子、计算器等工具,而老师就要准备好学生操作时填写数据的表格,还要备一些学生用的工具,以备和时之需。
三、向学生明确操作活动的目的、流程和方法,避免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告知学生操作的目的避免操作的盲目性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之所以会有盲目性,是因为不明白操作的目的,而且见到操作工具太过兴奋,急于动手造成的。所以在每次的操作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都要向学生明确这次操作的目的,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去操作探究,克服操作的盲目性。例如:在教学《确定起跑线》一课时,我们可以先告诉学生我们今天探究的任务是确定起跑线的问题,我们要通过量度,找出赛跑的时候每位选手的起跑点为什么不一样;也可以在让学生动手量度跑道前先向学生提出疑问:在运动会的一些赛跑比赛中,起跑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有的前一点,有的后一点,而冲剌却是同一个点,你觉得这样公平吗?让我们去实地量度一下,研究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量度探究。
2、操作前告知学生操作的流程和方法避免操作的随意性
由于小学生做事的条理性较差,所以在操作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告知学生操作的流程及方法,让学生跟着流程去操作,根据老师指导的方法去操作,使操作更有序、更顺利。对于刚接触操作探究活动的学生或操作探究过程过于复杂的活动,教师还可先示范操作,让学生先看老师示范再自行操作,避免操作的随意性。
四、明确组内分工
为了保证探究活动有序、顺利地进行,在活动开始之前,必须要做好组内的分工,让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动手能力强的的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文字功底好的学生负责记录和总结归纳;口头表达能力好的的学生负责汇报,使他们都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各施其职,确保探究活动高效运作。
五、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巡视辅导、归纳总结
在学生进行操作探究活动时,教师勤于巡视辅导,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督促操作进度和实效,及时掌握每个操作小组的动态,表扬、鼓励表现好好的小组和个人,给全体学生树立一个行为表现的榜样和典范。此外,教师还要对每次活动进行小结,针对本次探究活动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以使学生逐渐形成操作活动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更使他们掌握操作探究活动的一些基本策略。
六、培养学生借助动手操作探究解决难题的习惯
当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探究的能力时,我们对于操作的指导可以适当地少一些,渐渐让学生独立去操作探究,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在知识提出的疑问、争议,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通过动手操作去解决问题,让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如:学生对于“几个一模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这一问题,学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四个,有人认为是八个,这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动手去摆一摆得出“八个”是正确的答案,这样比起老师的说理教学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要我们敢于实践,不断探究,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定能让我们的学生养成动手操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能真正反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有得到强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陈清容, 吕世虎.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欧北娣,(1975.12.11-),女,汉族,出生于广东省四会市,现任四会市下茆镇小学数学教研员,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关键词: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有效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突出强调讲了“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特别强调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并通过多种感受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在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很多老师都碰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由于学生习惯了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开始进行动手探究的时候总是不适应;表现出兴奋莫名、盲目操作;自觉性、纪律性不够强、课堂的秩序不能保证等现象,导致貌似自主的操作,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一堂课热闹之后什么也没留下,使教师对操作活动失去信心,觉得这种教学模式行不通,甚至为了省心干脆自己操作让学生看。
我认为,小学数学中要确保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策略:
一、趣味性导入活动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探究的兴趣,这就有赖于我们对活动导入的设计,导入设計得好,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操作活动中来,操作探究活动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操作活动开始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配图小故事:村长给懒羊羊和喜羊羊分巧克力,懒羊羊得到的巧克力是正方形的,喜羊羊得到的巧克力是长方形的,懒羊羊总觉得自己的巧克力比喜羊羊的小,伤心得大哭起来。你能帮懒羊羊看看它的巧克力是否真的比喜羊羊的小吗?学生都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帮助懒羊羊,所以动手操作的热情自然高涨了。
二、提前准备好操作的工具
要动手操作探究,操作的工具肯定少不了,很多版本教材都配有一些操作探究活动的工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操作活动都能在教材配套工具在找到,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探究操作内容找好活动的工具。如《圆的周长》教学中,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我们要学生通过绕绳法、滚动法来量度圆的周长,所以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就要让学生准备好硬币、绳子、尺子、计算器等工具,而老师就要准备好学生操作时填写数据的表格,还要备一些学生用的工具,以备和时之需。
三、向学生明确操作活动的目的、流程和方法,避免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告知学生操作的目的避免操作的盲目性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之所以会有盲目性,是因为不明白操作的目的,而且见到操作工具太过兴奋,急于动手造成的。所以在每次的操作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都要向学生明确这次操作的目的,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去操作探究,克服操作的盲目性。例如:在教学《确定起跑线》一课时,我们可以先告诉学生我们今天探究的任务是确定起跑线的问题,我们要通过量度,找出赛跑的时候每位选手的起跑点为什么不一样;也可以在让学生动手量度跑道前先向学生提出疑问:在运动会的一些赛跑比赛中,起跑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有的前一点,有的后一点,而冲剌却是同一个点,你觉得这样公平吗?让我们去实地量度一下,研究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量度探究。
2、操作前告知学生操作的流程和方法避免操作的随意性
由于小学生做事的条理性较差,所以在操作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告知学生操作的流程及方法,让学生跟着流程去操作,根据老师指导的方法去操作,使操作更有序、更顺利。对于刚接触操作探究活动的学生或操作探究过程过于复杂的活动,教师还可先示范操作,让学生先看老师示范再自行操作,避免操作的随意性。
四、明确组内分工
为了保证探究活动有序、顺利地进行,在活动开始之前,必须要做好组内的分工,让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动手能力强的的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文字功底好的学生负责记录和总结归纳;口头表达能力好的的学生负责汇报,使他们都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各施其职,确保探究活动高效运作。
五、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巡视辅导、归纳总结
在学生进行操作探究活动时,教师勤于巡视辅导,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督促操作进度和实效,及时掌握每个操作小组的动态,表扬、鼓励表现好好的小组和个人,给全体学生树立一个行为表现的榜样和典范。此外,教师还要对每次活动进行小结,针对本次探究活动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以使学生逐渐形成操作活动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更使他们掌握操作探究活动的一些基本策略。
六、培养学生借助动手操作探究解决难题的习惯
当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探究的能力时,我们对于操作的指导可以适当地少一些,渐渐让学生独立去操作探究,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在知识提出的疑问、争议,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通过动手操作去解决问题,让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如:学生对于“几个一模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这一问题,学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四个,有人认为是八个,这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动手去摆一摆得出“八个”是正确的答案,这样比起老师的说理教学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要我们敢于实践,不断探究,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定能让我们的学生养成动手操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能真正反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有得到强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陈清容, 吕世虎.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欧北娣,(1975.12.11-),女,汉族,出生于广东省四会市,现任四会市下茆镇小学数学教研员,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