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棣文教授祖籍江苏太仓。1948年2月28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76年在加州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做博士后研究。1978年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期间,发明了用激光冷却捕陷原子的方法,因此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9岁。他这次获奖,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之后又一位华裔科学家获此殊荣。2009年被奥巴马总统提名出任美国能源部部长。如今已过古稀之龄,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
朱棣文出生书香门第,祖父朱筑岩是江苏太仓城厢镇一位饱读诗书,爱国爱乡的读书人。外祖父李书田,是留学美国的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专家。父亲朱汝瑾和母亲李静贞早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后来留学定居美国。朱汝瑾是国际著名化学工程专家。他治学严谨及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极大地影响教育了三个儿子。至今儿子们均学有所成:大儿朱筑文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二儿朱棣文著名物理学家;小儿朱钦文现为美国著名大律师。朱棣文姑妈朱汝华曾任芝加哥大学化学工程教授,当过美国化学家协会主席,而当时吴健雄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两位太仓才女一时传为佳话,成了全球华人的骄傲,也为太仓人脸上增加了荣光。朱氏家族人才辈出,共有12位博士和教授。
1998年8月24日,朱棣文应邀到上海嘉定中国科学院光机所讲学,受父亲朱汝瑾的嘱托,首次来到太仓寻根问祖。当时接待朱棣文教授的太仓市政协原副主席、太仓市侨联主席曹浩先生,每谈起朱棣文的家乡情,总是难抑心中对朱棣文的激动敬重之情。他说:“朱棣文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他直到50岁时忙里抽空,回太仓寻根探亲。故乡情依然那么深厚,太令人敬佩了。”朱棣文见到家乡人的第一句话是:“你们也晓得我获诺贝尔奖的事?”曹浩亲切地回答说:“怎么不晓得,家乡人民引以为骄傲的一件大事。”说罢,曹浩立即将搜集的有关其获奖的一大堆资料给朱棣文看。朱棣文没有想到家乡人民如此关心他这个华裔科学工作者,深感中华儿女同根同宗,血脉相连之情油然而生。
2000年8月24日至25日,怀着浓浓的乡情,朱棣文偕夫人吉恩专程到太仓寻根祭祖,这是他的第二次故乡行。
这次回乡,朱棣文非常开心。因为这次是与他的太太一起来的。吉恩也十分高兴,她喜欢太仓整洁、美丽、绿树成荫的城市环境,热情、好客、淳朴的太仓人民,给她留下美好的印象。
太仓市政府有关领导亲切地会晤了朱棣文夫妇。在与太仓市领导的谈话中,朱棣文了解到家乡近几年来的巨大变化,当他得知家乡建设飞跃发展,太仓港口货轮通四海,人均GDP已达到3600美元,名列全国百强县第7名时,朱棣文连连称赞:“非常高兴,非常高兴!”
8月24日晚,太仓市政府在娄东宾馆宴会厅设晚宴款待朱棣文夫妇。晚宴后,太仓市政协原副主席曹浩向朱棣文赠送了朱棣文祖父、祖母的两大张照片,虽然照片几经翻拍略微泛黄,但祖父身着长袍坐在藤椅上气宇轩昂,祖母贤淑清秀的形象非常醒目。朱棣文接过来后,欣喜万分,他高兴地将祖父照片捧在胸前,一个劲地问夫人吉恩:“你看我像不像祖父?”吉恩回应说像极了。
得知朱棣文回乡的消息,朱棣文的叔父朱汝琛及婶娘田龙珍,姑妈朱汝宇、朱汝宙,还有堂兄弟妹、表兄表妹共6个家庭20多人纷纷从上海、南京、镇江、苏州、昆山等地风尘仆仆地赶来。看到这么多的亲戚远道而来,朱棣文很感动。他请堂妹朱文静将每个亲戚介绍给他。介绍到长辈时,朱棣文夫妇就恭敬地鞠躬;介绍到同辈兄妹时,他俩就握手致意。为了让在美国年迈的父母也能和这些亲戚“会面”,朱棣文用他的数码相机用心地为每家人照相。他要把亲戚们的音容笑貌带回美国去,让父母想念他们时,就打开相机或电脑,在屏幕上与亲戚见面。他说这次回乡是家族的一次难得大团圆,令他终身难忘。
当晚,太仓市政府安排朱棣文夫妇下榻在太仓市城厢镇娄东宾馆八号楼豪华的套间,朱棣文在这里第一次欣赏到家乡窗外皎洁月色,感受到家乡夜晚的宁静和温馨。
第二天上午,冒着蒙蒙细雨,朱棣文偕夫人来到太仓北郊太仓公墓祭拜祖父母,这是他有生以来首次为祖父母扫墓。朱棣文夫妇俩神情肃穆,在雨丝中缓缓地将手中的素色鲜花摆放在祖父母的墓碑前,与夫人吉恩一起恭敬地三鞠躬。长眠于此的祖父母,终于等来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孙子孙媳的第一次祭扫。临别时,朱棣文让夫人吉恩与他并排站在祖父母的墓前,再一次深深地鞠躬。此时,朱棣文的心是沉甸甸的,他与吉恩这最后的鞠躬是代病卧在床的老父亲的,是为老父亲魂牵梦绕在心的亲情与乡愁鞠躬。朱棣文用相机在祖父母的墓碑前,拍摄了数张照片,带回美国珍藏,让其父母一解数十年乡思乡愁。
8月25日上午10时许,朱棣文夫妇俩来到了新区朱棣文小学。校门口“热烈欢迎朱棣文博士来校检查指导”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学生们知道他们敬仰的朱棣文伯伯要親临学校,手持鲜花守候在校门口,夹道欢迎他们心目中崇拜的科学家。
在学校的会议室里,朱棣文仔细聆听了学校王晓春校长的办学情况汇报。当听到学校正在创建江苏省一流学校时,他满意地笑了。此时,他的夫人吉恩高兴地询问:“学校招收几岁到几岁的孩子?”“6周岁到11周岁的年龄段,小学一至六年级。”“孩子们学英语吗?”朱棣文关心地问。“学校五六年级开英语课。”王校长回答说。朱棣文立即接过话题说:“学习英语越早越好,从小学习两种语言会记得很牢的,不会忘记。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很重要。”对于孩子从小学电脑,朱棣文则认为,学习电脑其实不是难事,在美国小孩都在学用电脑,难的是学习语言、数学。在这方面要越早开发越好。朱棣文建议孩子从小就要用心学好外语和数学,要天天学。朱棣文的一席金玉良言,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得益匪浅。
随后,朱棣文提出要与学生见面,由于正值暑假,因此只有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教室里。英语课外小组几位天真活泼的孩子很有礼貌地向朱棣文伯伯问好,用简单流利的英语与朱棣文交流。看到家乡可爱的孩子,朱教授非常兴奋,他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露出会心的微笑。在书法美术兴趣小组,学生们有的在挥毫水彩画,有的在剪纸,有的在用纸做手工。当朱教授看到孩子们用一些废旧塑料制作坦克、摩托车、龙舟、飞机、东方明珠塔等模型,他立即用照相机照了一张又一张。一位叫邵益菁的小女孩将自己在全国青少年硬笔书法赛中获金奖的书法作品送给朱棣文伯伯。看着那秀丽的书法,他惊奇地说:“小小年纪,能写这么好的字,真了不起!”在音乐教室里,朱棣文夫妇仔细聆听了一位五年级小女生丁雯弹奏的古筝《秦桑田》,全曲弹完,朱棣文举起双手,为小女孩的精湛演奏鼓掌,夫妇俩主动上前与小女孩合影留念。
当朱棣文夫妇参观访问结束,准备离开小学时,王校长提出请他为学校题词。于是朱棣文马上征询夫人吉恩的意见,两人商量后,他拿起笔,流利地用英文写道:“小学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涯中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要在这里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朱棣文 2000年8月25日。”题词是用英文写的,而落款“朱棣文”三个字,是用中文写的。现在这幅珍贵的题词就挂在学校教学大楼底层的大厅镜框中,师生每天看到它,就会想起朱棣文对他们的鼓励和鞭策。(本文得到两次接待朱棣文教授回乡探亲的曹浩先生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为江苏省太仓市政协文史委撰稿员) 责任编辑 周峥嵘
朱棣文出生书香门第,祖父朱筑岩是江苏太仓城厢镇一位饱读诗书,爱国爱乡的读书人。外祖父李书田,是留学美国的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专家。父亲朱汝瑾和母亲李静贞早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后来留学定居美国。朱汝瑾是国际著名化学工程专家。他治学严谨及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极大地影响教育了三个儿子。至今儿子们均学有所成:大儿朱筑文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二儿朱棣文著名物理学家;小儿朱钦文现为美国著名大律师。朱棣文姑妈朱汝华曾任芝加哥大学化学工程教授,当过美国化学家协会主席,而当时吴健雄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两位太仓才女一时传为佳话,成了全球华人的骄傲,也为太仓人脸上增加了荣光。朱氏家族人才辈出,共有12位博士和教授。
1998年8月24日,朱棣文应邀到上海嘉定中国科学院光机所讲学,受父亲朱汝瑾的嘱托,首次来到太仓寻根问祖。当时接待朱棣文教授的太仓市政协原副主席、太仓市侨联主席曹浩先生,每谈起朱棣文的家乡情,总是难抑心中对朱棣文的激动敬重之情。他说:“朱棣文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他直到50岁时忙里抽空,回太仓寻根探亲。故乡情依然那么深厚,太令人敬佩了。”朱棣文见到家乡人的第一句话是:“你们也晓得我获诺贝尔奖的事?”曹浩亲切地回答说:“怎么不晓得,家乡人民引以为骄傲的一件大事。”说罢,曹浩立即将搜集的有关其获奖的一大堆资料给朱棣文看。朱棣文没有想到家乡人民如此关心他这个华裔科学工作者,深感中华儿女同根同宗,血脉相连之情油然而生。
2000年8月24日至25日,怀着浓浓的乡情,朱棣文偕夫人吉恩专程到太仓寻根祭祖,这是他的第二次故乡行。
这次回乡,朱棣文非常开心。因为这次是与他的太太一起来的。吉恩也十分高兴,她喜欢太仓整洁、美丽、绿树成荫的城市环境,热情、好客、淳朴的太仓人民,给她留下美好的印象。
太仓市政府有关领导亲切地会晤了朱棣文夫妇。在与太仓市领导的谈话中,朱棣文了解到家乡近几年来的巨大变化,当他得知家乡建设飞跃发展,太仓港口货轮通四海,人均GDP已达到3600美元,名列全国百强县第7名时,朱棣文连连称赞:“非常高兴,非常高兴!”
8月24日晚,太仓市政府在娄东宾馆宴会厅设晚宴款待朱棣文夫妇。晚宴后,太仓市政协原副主席曹浩向朱棣文赠送了朱棣文祖父、祖母的两大张照片,虽然照片几经翻拍略微泛黄,但祖父身着长袍坐在藤椅上气宇轩昂,祖母贤淑清秀的形象非常醒目。朱棣文接过来后,欣喜万分,他高兴地将祖父照片捧在胸前,一个劲地问夫人吉恩:“你看我像不像祖父?”吉恩回应说像极了。
得知朱棣文回乡的消息,朱棣文的叔父朱汝琛及婶娘田龙珍,姑妈朱汝宇、朱汝宙,还有堂兄弟妹、表兄表妹共6个家庭20多人纷纷从上海、南京、镇江、苏州、昆山等地风尘仆仆地赶来。看到这么多的亲戚远道而来,朱棣文很感动。他请堂妹朱文静将每个亲戚介绍给他。介绍到长辈时,朱棣文夫妇就恭敬地鞠躬;介绍到同辈兄妹时,他俩就握手致意。为了让在美国年迈的父母也能和这些亲戚“会面”,朱棣文用他的数码相机用心地为每家人照相。他要把亲戚们的音容笑貌带回美国去,让父母想念他们时,就打开相机或电脑,在屏幕上与亲戚见面。他说这次回乡是家族的一次难得大团圆,令他终身难忘。
当晚,太仓市政府安排朱棣文夫妇下榻在太仓市城厢镇娄东宾馆八号楼豪华的套间,朱棣文在这里第一次欣赏到家乡窗外皎洁月色,感受到家乡夜晚的宁静和温馨。
第二天上午,冒着蒙蒙细雨,朱棣文偕夫人来到太仓北郊太仓公墓祭拜祖父母,这是他有生以来首次为祖父母扫墓。朱棣文夫妇俩神情肃穆,在雨丝中缓缓地将手中的素色鲜花摆放在祖父母的墓碑前,与夫人吉恩一起恭敬地三鞠躬。长眠于此的祖父母,终于等来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孙子孙媳的第一次祭扫。临别时,朱棣文让夫人吉恩与他并排站在祖父母的墓前,再一次深深地鞠躬。此时,朱棣文的心是沉甸甸的,他与吉恩这最后的鞠躬是代病卧在床的老父亲的,是为老父亲魂牵梦绕在心的亲情与乡愁鞠躬。朱棣文用相机在祖父母的墓碑前,拍摄了数张照片,带回美国珍藏,让其父母一解数十年乡思乡愁。
8月25日上午10时许,朱棣文夫妇俩来到了新区朱棣文小学。校门口“热烈欢迎朱棣文博士来校检查指导”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学生们知道他们敬仰的朱棣文伯伯要親临学校,手持鲜花守候在校门口,夹道欢迎他们心目中崇拜的科学家。
在学校的会议室里,朱棣文仔细聆听了学校王晓春校长的办学情况汇报。当听到学校正在创建江苏省一流学校时,他满意地笑了。此时,他的夫人吉恩高兴地询问:“学校招收几岁到几岁的孩子?”“6周岁到11周岁的年龄段,小学一至六年级。”“孩子们学英语吗?”朱棣文关心地问。“学校五六年级开英语课。”王校长回答说。朱棣文立即接过话题说:“学习英语越早越好,从小学习两种语言会记得很牢的,不会忘记。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很重要。”对于孩子从小学电脑,朱棣文则认为,学习电脑其实不是难事,在美国小孩都在学用电脑,难的是学习语言、数学。在这方面要越早开发越好。朱棣文建议孩子从小就要用心学好外语和数学,要天天学。朱棣文的一席金玉良言,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得益匪浅。
随后,朱棣文提出要与学生见面,由于正值暑假,因此只有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教室里。英语课外小组几位天真活泼的孩子很有礼貌地向朱棣文伯伯问好,用简单流利的英语与朱棣文交流。看到家乡可爱的孩子,朱教授非常兴奋,他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露出会心的微笑。在书法美术兴趣小组,学生们有的在挥毫水彩画,有的在剪纸,有的在用纸做手工。当朱教授看到孩子们用一些废旧塑料制作坦克、摩托车、龙舟、飞机、东方明珠塔等模型,他立即用照相机照了一张又一张。一位叫邵益菁的小女孩将自己在全国青少年硬笔书法赛中获金奖的书法作品送给朱棣文伯伯。看着那秀丽的书法,他惊奇地说:“小小年纪,能写这么好的字,真了不起!”在音乐教室里,朱棣文夫妇仔细聆听了一位五年级小女生丁雯弹奏的古筝《秦桑田》,全曲弹完,朱棣文举起双手,为小女孩的精湛演奏鼓掌,夫妇俩主动上前与小女孩合影留念。
当朱棣文夫妇参观访问结束,准备离开小学时,王校长提出请他为学校题词。于是朱棣文马上征询夫人吉恩的意见,两人商量后,他拿起笔,流利地用英文写道:“小学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涯中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要在这里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朱棣文 2000年8月25日。”题词是用英文写的,而落款“朱棣文”三个字,是用中文写的。现在这幅珍贵的题词就挂在学校教学大楼底层的大厅镜框中,师生每天看到它,就会想起朱棣文对他们的鼓励和鞭策。(本文得到两次接待朱棣文教授回乡探亲的曹浩先生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为江苏省太仓市政协文史委撰稿员) 责任编辑 周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