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面劳动是各国劳动者共享的权利,也是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的一个理念。单从改善劳动者工作条件、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和完善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等物质层面实现体面劳动,会造成诸如使劳动者形成依赖心理、给企业带来巨大生存压力、增加政府经济负担等问题。因此,体面劳动的实现还需要从提高社会成员思想认识、增强劳动者自豪感和满意度等精神层面来推动。
关键词:体面劳动;精神层面;基层劳动者
作者简介:陈美(1982-),女,山东胶南人,聊城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社会保障;
刘友磊,男,山东德州人,聊城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7.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7-01-02
所谓体面劳动,是指在政府、有代表性的工人组织和雇主组织共同参与下,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有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和社会保护。这一概念自上世纪末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以来,受到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在2008年“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当前,很多专家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就如何实现体面的劳动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但是大多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涉及精神层面的寥寥无几。本文主要从精神层面角度论述体面劳动的实现。
一、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及其不足
(一)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路径
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在探讨如何实现体面劳动时,通常关注的是劳动者的收入、以及工作条件等问题。他们认为,政府和工会应该致力于提高劳动者收入,督促企业改善劳动者工作条件,政府应出台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完善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会则应辅助政府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具体来讲,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路径:
1.政府的作用。作为劳动者的坚强后盾,政府应该积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各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监督企业的用工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克扣劳动者工资、任意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非法雇佣童工等违法行为,鼓励企业实施提高劳动者工资待遇、改善劳动者工作条件的措施,对表现积极、优秀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全社会给予宣传,号召所有企业向其学习,大力营造实现体面劳动的氛围。
2.工会的作用。各级工会组织应该从自身职能出发,积极为广大劳动者说话办事,特别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各种合法权益。另外,工会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发挥自身职能:首先,工会应推动企业、劳动者及自身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预防和处理劳资冲突;其次,工会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体面劳动的理念,使体面劳动内化为劳动者的诉求、企业和政府的责任;最后,发挥工会的教育培训职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劳动者自身的维权意识。[1]
3.企业的作用。作为劳动者的最终雇佣者,企业在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体面劳动,除了工会组织和政府充分发挥自身应有职能外,还有赖于“企业家有道德的血液”。温家宝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对企业家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中一条就是企业家要有道德。企业家身上都应流着道德的血液,生产经营与道德的结合才能使一个企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企业。政府的监督、工会的协调虽然对实现体面劳动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企业能够自觉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和公民精神,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社会成本必然会降低很多 [2]。
(二)物质层面实现体面劳动存在的不足
体面劳动的实现需要物质层面的努力,但是,“如果仅仅从给劳动者增加收入、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理解体面劳动的内涵,那就显得极为表面和肤浅”[3]。具体而言,仅仅实现物质层面的体面劳动会造成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使劳动者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劳动者素质和工作技能的提升。仅仅依靠政府和工会的努力为劳动者争取更多的物质利益,使很多不知满足、不思进取的劳动者一味追求高薪、工作环境好的工作,对满足自己基本生活保障的帮助不再重视,只关注消费水平极高的生活条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在全社会仅仅倡导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会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即自己不需要努力就能够得到国家的帮助,获得属于自己的更多的合法权益。使很多劳动者不再重视自身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使社会总体生产能力停滞不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给企业带来巨大生存压力,使很多中小型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甚至濒临倒闭。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工会的不断博弈,使很多企业为达到“体面劳动”的标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企业要花费更多的费用来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等,人力资本投资越来越大,会造成很多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难以持续发展。
3.增加政府经济负担,不利于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仅强调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会使政府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上花费很多的费用和精力,给政府带来巨大经济负担,比如,政府要为监督企业的用工行为付出很大的人力资本和经济成本;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用于制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由于政府工作缺失导致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到位,会引起劳动者的强烈不满,甚至会破坏社会稳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精神层面体面劳动实现的重要性
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有利于弥补物质层面体面劳动实现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实现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同时,积极促进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才是体面劳动的真正要求。
(一)提高全社会成员素质和劳动者工作技能的需要
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是建立在全社会成员素质普遍提升的基础上的。应让劳动者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真正价值,增强劳动者的自豪感和安全感。鼓励劳动者参加政府和企业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倡导劳动者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改善自身生活水平。提拔和晋升那些积极参与职业培训、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的劳动者,号召其他劳动者向其学习,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
在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的同时,改变全社会成员对基层劳动者的看法,在全社会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培养人们的感恩意识,增强劳动者自身的自豪感,无疑会增加劳动者的满意度,改善社会的劳资关系,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会使劳动者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劳动者工作能力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劳动者工作积极性得到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劳资关系更加和谐,会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本用于自身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力必定会得到提升。
(四)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劳动者满意度和自豪感的提高、社会成员对从事最基层工作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恩、劳动者工作技能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入负担的减轻,以及生产能力的增强都会促进社会进步。社会成员幸福指数的提高,社会风气积极向上,各种形式犯罪的减少,都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路径
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改善社会成员对从事基层工作的劳动者的看法,增强社会成员的感恩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另一方面是使劳动者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增强劳动者的自豪感和安全感,提升劳动者的满意度,让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这些都离不开政府、工会和企业的积极参与。
(一)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劳动者奖励力度。政府可以每年举行一次劳动模范评选活动,在基层劳动者中评选出工作积极、事迹突出的劳动模范进行奖励。其次,加强对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多种载体将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宣传出去,通过请劳动模范到各种公共场合做演讲、报告等形式,在全社会成员意识里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最后,政府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由政府相关部门颁布实施各种保护基层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利于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措施,使全社会成员意识到政府对基层工作者的重视,从而起到转变社会成员思想认识的作用。
(二)增强劳动者的自豪感和满意度
在增强劳动者自身满意度方面,除了发挥政府的表彰鼓励作用外,还要发挥工会和企业的作用。首先,工会和企业应该发挥自身教育培训功能。工会和企业在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时,要注意引导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真正价值。同时,帮助员工提高自身劳动技能,使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其次,工会和企业要发挥建言献策作用。工会和企业应该积极协助政府制定实施更多保护基层劳动者合法权益及有利于劳动者社会地位提升的政策和措施。最后,工会和企业应该发挥自身内部文化建设作用。工会和企业应积极促进组织内部精神文化的建设,在组织内部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睦融洽的氛围,使劳动者能够在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工作。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体面劳动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时期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是真正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物质层面体面劳动实现的必要前提。只要我们提高认识,认真及时地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切实将各种措施落到实处,积极有效地推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体面劳动的共同实现,全社会真正的“体面劳动”必定会实现。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马桂萍,卜红双.体面劳动视域中的工会工作 [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06).
[2]陈方.如何实现“体面劳动”?[N].西安晚报,2009-2-23.
[3]马用浩.“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农民工为主要分析对象 [J].学习与实践,2010,(09).
关键词:体面劳动;精神层面;基层劳动者
作者简介:陈美(1982-),女,山东胶南人,聊城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社会保障;
刘友磊,男,山东德州人,聊城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7.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7-01-02
所谓体面劳动,是指在政府、有代表性的工人组织和雇主组织共同参与下,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有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和社会保护。这一概念自上世纪末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以来,受到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在2008年“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当前,很多专家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就如何实现体面的劳动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但是大多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涉及精神层面的寥寥无几。本文主要从精神层面角度论述体面劳动的实现。
一、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及其不足
(一)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路径
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在探讨如何实现体面劳动时,通常关注的是劳动者的收入、以及工作条件等问题。他们认为,政府和工会应该致力于提高劳动者收入,督促企业改善劳动者工作条件,政府应出台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完善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会则应辅助政府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具体来讲,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路径:
1.政府的作用。作为劳动者的坚强后盾,政府应该积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各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监督企业的用工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克扣劳动者工资、任意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非法雇佣童工等违法行为,鼓励企业实施提高劳动者工资待遇、改善劳动者工作条件的措施,对表现积极、优秀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全社会给予宣传,号召所有企业向其学习,大力营造实现体面劳动的氛围。
2.工会的作用。各级工会组织应该从自身职能出发,积极为广大劳动者说话办事,特别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各种合法权益。另外,工会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发挥自身职能:首先,工会应推动企业、劳动者及自身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预防和处理劳资冲突;其次,工会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体面劳动的理念,使体面劳动内化为劳动者的诉求、企业和政府的责任;最后,发挥工会的教育培训职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劳动者自身的维权意识。[1]
3.企业的作用。作为劳动者的最终雇佣者,企业在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体面劳动,除了工会组织和政府充分发挥自身应有职能外,还有赖于“企业家有道德的血液”。温家宝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对企业家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中一条就是企业家要有道德。企业家身上都应流着道德的血液,生产经营与道德的结合才能使一个企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企业。政府的监督、工会的协调虽然对实现体面劳动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企业能够自觉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和公民精神,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社会成本必然会降低很多 [2]。
(二)物质层面实现体面劳动存在的不足
体面劳动的实现需要物质层面的努力,但是,“如果仅仅从给劳动者增加收入、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理解体面劳动的内涵,那就显得极为表面和肤浅”[3]。具体而言,仅仅实现物质层面的体面劳动会造成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使劳动者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劳动者素质和工作技能的提升。仅仅依靠政府和工会的努力为劳动者争取更多的物质利益,使很多不知满足、不思进取的劳动者一味追求高薪、工作环境好的工作,对满足自己基本生活保障的帮助不再重视,只关注消费水平极高的生活条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在全社会仅仅倡导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会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即自己不需要努力就能够得到国家的帮助,获得属于自己的更多的合法权益。使很多劳动者不再重视自身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使社会总体生产能力停滞不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给企业带来巨大生存压力,使很多中小型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甚至濒临倒闭。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工会的不断博弈,使很多企业为达到“体面劳动”的标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企业要花费更多的费用来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等,人力资本投资越来越大,会造成很多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难以持续发展。
3.增加政府经济负担,不利于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仅强调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会使政府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上花费很多的费用和精力,给政府带来巨大经济负担,比如,政府要为监督企业的用工行为付出很大的人力资本和经济成本;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用于制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由于政府工作缺失导致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到位,会引起劳动者的强烈不满,甚至会破坏社会稳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精神层面体面劳动实现的重要性
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有利于弥补物质层面体面劳动实现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实现物质层面体面劳动的同时,积极促进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才是体面劳动的真正要求。
(一)提高全社会成员素质和劳动者工作技能的需要
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是建立在全社会成员素质普遍提升的基础上的。应让劳动者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真正价值,增强劳动者的自豪感和安全感。鼓励劳动者参加政府和企业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倡导劳动者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改善自身生活水平。提拔和晋升那些积极参与职业培训、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的劳动者,号召其他劳动者向其学习,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
在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的同时,改变全社会成员对基层劳动者的看法,在全社会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培养人们的感恩意识,增强劳动者自身的自豪感,无疑会增加劳动者的满意度,改善社会的劳资关系,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会使劳动者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劳动者工作能力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劳动者工作积极性得到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劳资关系更加和谐,会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本用于自身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力必定会得到提升。
(四)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劳动者满意度和自豪感的提高、社会成员对从事最基层工作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恩、劳动者工作技能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入负担的减轻,以及生产能力的增强都会促进社会进步。社会成员幸福指数的提高,社会风气积极向上,各种形式犯罪的减少,都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路径
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改善社会成员对从事基层工作的劳动者的看法,增强社会成员的感恩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另一方面是使劳动者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增强劳动者的自豪感和安全感,提升劳动者的满意度,让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这些都离不开政府、工会和企业的积极参与。
(一)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劳动者奖励力度。政府可以每年举行一次劳动模范评选活动,在基层劳动者中评选出工作积极、事迹突出的劳动模范进行奖励。其次,加强对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多种载体将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宣传出去,通过请劳动模范到各种公共场合做演讲、报告等形式,在全社会成员意识里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最后,政府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由政府相关部门颁布实施各种保护基层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利于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措施,使全社会成员意识到政府对基层工作者的重视,从而起到转变社会成员思想认识的作用。
(二)增强劳动者的自豪感和满意度
在增强劳动者自身满意度方面,除了发挥政府的表彰鼓励作用外,还要发挥工会和企业的作用。首先,工会和企业应该发挥自身教育培训功能。工会和企业在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时,要注意引导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真正价值。同时,帮助员工提高自身劳动技能,使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其次,工会和企业要发挥建言献策作用。工会和企业应该积极协助政府制定实施更多保护基层劳动者合法权益及有利于劳动者社会地位提升的政策和措施。最后,工会和企业应该发挥自身内部文化建设作用。工会和企业应积极促进组织内部精神文化的建设,在组织内部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睦融洽的氛围,使劳动者能够在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工作。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体面劳动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时期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是真正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物质层面体面劳动实现的必要前提。只要我们提高认识,认真及时地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切实将各种措施落到实处,积极有效地推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体面劳动的共同实现,全社会真正的“体面劳动”必定会实现。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马桂萍,卜红双.体面劳动视域中的工会工作 [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06).
[2]陈方.如何实现“体面劳动”?[N].西安晚报,2009-2-23.
[3]马用浩.“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农民工为主要分析对象 [J].学习与实践,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