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突出护士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活动中的作用,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8-01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或栓塞,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现象发生[1]。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原因是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致残率高、恢复期长,急性发作时多有单侧肢体瘫痪、失语、口角歪斜等,严重者大小便失禁、昏迷。出院时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康复护理对于减轻患者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康复护理时间
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是极为重要。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 使正常情况下, 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 进而使机体重新组织和再生, 减少伤残程度, 提高生存质量。许凤莲等[2]认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可从入院当天开始介入;陈玉兰等[3]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6h最佳。
2 康复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和环境变化,患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沮丧和忧郁,因此,及时进行心理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我们要以热情和积极的态度用语言、手势、表情与患者反复交谈,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康复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帮助患者矫治心理障碍、克服负面情绪。此外,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影响,对脑梗死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沟通、获取家属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2饮食护理:
脑梗死病人饮食宜选用低脂肪食物,如植物油、酸奶、豆类、鸡蛋蛋清、适量瘦肉、家禽、鱼类等,并注意增加维生素纤维的摄入,如各种蔬菜、瓜果、适量洋葱、大蒜、香菇、木耳等。忌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鱼卵等,忌食肥甘甜腻、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如甜味饮品、奶油蛋糕等;忌食过多酱、咸菜等。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白酒、麻椒等。
2.3吞咽障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症状,轻者进食时易发生误吸、呛咳,影响营养的摄入,重者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据报道[4],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及恰当的功能训练,有效率可达80%以上,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吞咽障碍问题,另外对需长期鼻饲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鼻饲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指导,使其掌握鼻饲相关知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4 失语护理:
脑梗死引起的失语,影响了患者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对患者的生活极为不便。对失语患者,在护理时应用非语言支持,即通过表情、触摸、手势、姿态、眼神等与失语患者进行沟通,能明显消除患者的
焦虑和烦躁,使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5]。在发病早期,即进行主动性的失语康复护理,能促进脑梗死致语言障碍患者恢复[6];姜鸿等[7]认为,失语恢复最明显的时间为发病后2周内,因此宜在发病早期对患者的语言康复进行护理干预,能加速代偿活动,有助于脑损伤后高级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
2.5 肢体康复护理:
2.5.1保持良好体位:
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的一种治疗体位[8]。脑梗死发病开始,应注意良肢位的摆放,防止痉挛姿势的出现对促进患肢的康复极为重要。
2.5.2 偏瘫肢体的护理:
脑梗死的急性期可进行偏瘫肢体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辅助运动;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可有效的预防关节挛缩及肌肉废用性萎缩,促进全身机能恢复。胡明鑫等[9]认为,肢体被动康复训练的原则是在无痛状态下训练,杜绝粗暴手法,训练时防止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手关节综合征和加重痉挛。脑梗死恢复期应根据患者肌力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循序渐进,进行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平衡练习、步行练习。
3 体会
对于脑梗死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及早进行康复护理介入,通过心理护理,失语护理,吞咽障碍护理及肢体康复等综合护理,尽可能地预防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使其功能障碍减少到最低限度, 同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使其尽早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 许爱芳.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6,2(3) :28.
[2] 许凤莲,叶兰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163.
[3] 陈玉兰,赵连菊,杨艳丽.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41.
[4] 滑培梅.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5):615.
[5] 程丽秋.非语言护理支持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05.
[6] 赵英子,何丹.早期康复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恢复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6(6):689.
[7] 姜鸿,赵海霞.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25.
[8]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05~118.
[9] 胡明鑫,赵美娜.高龄脑梗死52例的康复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407.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8-01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或栓塞,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现象发生[1]。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原因是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致残率高、恢复期长,急性发作时多有单侧肢体瘫痪、失语、口角歪斜等,严重者大小便失禁、昏迷。出院时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康复护理对于减轻患者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康复护理时间
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是极为重要。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 使正常情况下, 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 进而使机体重新组织和再生, 减少伤残程度, 提高生存质量。许凤莲等[2]认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可从入院当天开始介入;陈玉兰等[3]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6h最佳。
2 康复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和环境变化,患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沮丧和忧郁,因此,及时进行心理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我们要以热情和积极的态度用语言、手势、表情与患者反复交谈,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康复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帮助患者矫治心理障碍、克服负面情绪。此外,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影响,对脑梗死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沟通、获取家属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2饮食护理:
脑梗死病人饮食宜选用低脂肪食物,如植物油、酸奶、豆类、鸡蛋蛋清、适量瘦肉、家禽、鱼类等,并注意增加维生素纤维的摄入,如各种蔬菜、瓜果、适量洋葱、大蒜、香菇、木耳等。忌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鱼卵等,忌食肥甘甜腻、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如甜味饮品、奶油蛋糕等;忌食过多酱、咸菜等。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白酒、麻椒等。
2.3吞咽障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症状,轻者进食时易发生误吸、呛咳,影响营养的摄入,重者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据报道[4],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及恰当的功能训练,有效率可达80%以上,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吞咽障碍问题,另外对需长期鼻饲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鼻饲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指导,使其掌握鼻饲相关知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4 失语护理:
脑梗死引起的失语,影响了患者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对患者的生活极为不便。对失语患者,在护理时应用非语言支持,即通过表情、触摸、手势、姿态、眼神等与失语患者进行沟通,能明显消除患者的
焦虑和烦躁,使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5]。在发病早期,即进行主动性的失语康复护理,能促进脑梗死致语言障碍患者恢复[6];姜鸿等[7]认为,失语恢复最明显的时间为发病后2周内,因此宜在发病早期对患者的语言康复进行护理干预,能加速代偿活动,有助于脑损伤后高级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
2.5 肢体康复护理:
2.5.1保持良好体位:
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的一种治疗体位[8]。脑梗死发病开始,应注意良肢位的摆放,防止痉挛姿势的出现对促进患肢的康复极为重要。
2.5.2 偏瘫肢体的护理:
脑梗死的急性期可进行偏瘫肢体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辅助运动;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可有效的预防关节挛缩及肌肉废用性萎缩,促进全身机能恢复。胡明鑫等[9]认为,肢体被动康复训练的原则是在无痛状态下训练,杜绝粗暴手法,训练时防止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手关节综合征和加重痉挛。脑梗死恢复期应根据患者肌力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循序渐进,进行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平衡练习、步行练习。
3 体会
对于脑梗死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及早进行康复护理介入,通过心理护理,失语护理,吞咽障碍护理及肢体康复等综合护理,尽可能地预防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使其功能障碍减少到最低限度, 同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使其尽早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 许爱芳.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6,2(3) :28.
[2] 许凤莲,叶兰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163.
[3] 陈玉兰,赵连菊,杨艳丽.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41.
[4] 滑培梅.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5):615.
[5] 程丽秋.非语言护理支持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05.
[6] 赵英子,何丹.早期康复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恢复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6(6):689.
[7] 姜鸿,赵海霞.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25.
[8]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05~118.
[9] 胡明鑫,赵美娜.高龄脑梗死52例的康复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