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可是每每谈起作文,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会谈之色变,追根究底,根源在于“写”上。如何指导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不再害怕“写”呢?我想,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笛卡尔曾说:“用几何图形表达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进入人们的思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构建写作提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长久以来,学生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下,对写作都是一种畏惧、麻木的态度。如何能让学生不再抵触写作?兴趣的激发是作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只有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思维导图恰恰能做到这一点。思维导图能够用“画”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涂鸦”的方式展示出来,体验一种全新的作文学习方式。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将自己的思路直接梳理成为框架图,让学生可以对要写的内容一目了然,并且明确写作的主旨,清楚各个段落要写的内容,更好地组织语言,进行写作。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抓住要点。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引发学生展开想象,积极思考,对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以此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之后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在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又充分挖掘其潜能。
(三)转变传统学习模式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过分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能实践运用,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收获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习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通过教师的教,结合自己的想法,自主绘制。课堂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抛砖引玉,改变了以往死气沉沉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学生有了全新的学习方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为例。我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将习作要点进行串联,在打破学生原有的固化思维方式的同时,实现了知识点的整合。在《“漫画”老师》的习作教学中,要求能够通过一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一步:审题。在作文教学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对第二单元的课文写作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第5课《搭石》通过乡亲们走搭石、摆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第6课《将相和》则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忠君爱国,廉颇顾大局、识大体的特点。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在把握了本单元的写作特点之后,再通过一些漫画中的人物图片导入课题,出示光头强、叮当猫等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感受漫画的一大特点——夸张。通过思维导图总结夸张手法的好处: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再结合本次习作主题,引导学生确定写作对象以及写作要求,以思维导图方式将审题中的关键词出示出来。
第二步:探究。本次习作最关键的一点是“人物特点”。人物特点有哪些呢?如何引导学生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呢?从以往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思路很窄,对于人物特点这一概念其实是模糊且容易混淆的,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通常会使用不恰当。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对人物特点进行概括和梳理。例如:人物特点可以从外形特点、性格特点、行为特点、品质特点出发,然后提炼出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外形特点包括五官、高矮、胖瘦、穿着等;性格特点包括开朗、暴躁、善变、温柔等;行为特点又包括动作、语言、神态等;品质特点包括了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等等。将这些关键词逐一梳理出来之后,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宽思路,确定写作对象,并结合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总结出自己写作对象的特点。如何将人物特点写具体呢?这就离不开具体的事件。同样,把一件事写具体,这也是学生作文的关键之处。有很多学生能写出一件事,但是却写不具体,根本原因在于在写事件的过程中,极其粗枝大叶,忽略了细节描写。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列举出写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并将细节描写作为详细讲解部分,列举出关键词: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恰当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等。通过有细节描写与无细节描写的例文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细节描写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老师列举的这些关键词,自己进行梳理、总结,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第三步:练笔。在与同学交流之后,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已有了大致的写作轮廓,这时就需要学生归纳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来代替以往的提纲。这个过程很关键。前期教师的讲只是起到一个“抛砖”的作用,学生有没有能力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思维导图表现出来,这是检测教师教的一个最好方式。学生绘制完自己的思维导图,再进行小组的汇报交流。我根据各组汇报情况,选择两名同学向全班汇报,并进行点评。教师此时的点评要能客观地评价出这名同学思维导图的优点与不足,这对班级其他学生又是一次很好的教的过程。之后,学生们根据老师的点评进行整改。最终,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所列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将本单元习作的各个要点串联起来,整合自己的思路,完成自己的习作。
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让我看到了与以往作文教学中不一样的学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活力,更收获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混乱、畏惧,变得主动积极、条理清晰、乐于动笔了,而这都得归功于思维导图的运用。从作文教学中,我感受到了思维导图的魅力。我想,在语文的其他教学领域也可以加以运用。例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等,都能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整合。这些都还有待于探究。
教学,重要的是“教”,教的方法有很多种,适合学生的才是好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途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一、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长久以来,学生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下,对写作都是一种畏惧、麻木的态度。如何能让学生不再抵触写作?兴趣的激发是作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只有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思维导图恰恰能做到这一点。思维导图能够用“画”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涂鸦”的方式展示出来,体验一种全新的作文学习方式。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将自己的思路直接梳理成为框架图,让学生可以对要写的内容一目了然,并且明确写作的主旨,清楚各个段落要写的内容,更好地组织语言,进行写作。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抓住要点。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引发学生展开想象,积极思考,对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以此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之后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在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又充分挖掘其潜能。
(三)转变传统学习模式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过分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能实践运用,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收获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习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通过教师的教,结合自己的想法,自主绘制。课堂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抛砖引玉,改变了以往死气沉沉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学生有了全新的学习方式。
二、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实践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为例。我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将习作要点进行串联,在打破学生原有的固化思维方式的同时,实现了知识点的整合。在《“漫画”老师》的习作教学中,要求能够通过一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一步:审题。在作文教学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对第二单元的课文写作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第5课《搭石》通过乡亲们走搭石、摆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第6课《将相和》则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忠君爱国,廉颇顾大局、识大体的特点。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在把握了本单元的写作特点之后,再通过一些漫画中的人物图片导入课题,出示光头强、叮当猫等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感受漫画的一大特点——夸张。通过思维导图总结夸张手法的好处: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再结合本次习作主题,引导学生确定写作对象以及写作要求,以思维导图方式将审题中的关键词出示出来。
第二步:探究。本次习作最关键的一点是“人物特点”。人物特点有哪些呢?如何引导学生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呢?从以往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思路很窄,对于人物特点这一概念其实是模糊且容易混淆的,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通常会使用不恰当。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对人物特点进行概括和梳理。例如:人物特点可以从外形特点、性格特点、行为特点、品质特点出发,然后提炼出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外形特点包括五官、高矮、胖瘦、穿着等;性格特点包括开朗、暴躁、善变、温柔等;行为特点又包括动作、语言、神态等;品质特点包括了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等等。将这些关键词逐一梳理出来之后,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宽思路,确定写作对象,并结合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总结出自己写作对象的特点。如何将人物特点写具体呢?这就离不开具体的事件。同样,把一件事写具体,这也是学生作文的关键之处。有很多学生能写出一件事,但是却写不具体,根本原因在于在写事件的过程中,极其粗枝大叶,忽略了细节描写。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列举出写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并将细节描写作为详细讲解部分,列举出关键词: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恰当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等。通过有细节描写与无细节描写的例文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细节描写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老师列举的这些关键词,自己进行梳理、总结,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第三步:练笔。在与同学交流之后,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已有了大致的写作轮廓,这时就需要学生归纳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来代替以往的提纲。这个过程很关键。前期教师的讲只是起到一个“抛砖”的作用,学生有没有能力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思维导图表现出来,这是检测教师教的一个最好方式。学生绘制完自己的思维导图,再进行小组的汇报交流。我根据各组汇报情况,选择两名同学向全班汇报,并进行点评。教师此时的点评要能客观地评价出这名同学思维导图的优点与不足,这对班级其他学生又是一次很好的教的过程。之后,学生们根据老师的点评进行整改。最终,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所列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将本单元习作的各个要点串联起来,整合自己的思路,完成自己的习作。
三、思维导图亦可举一反三
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让我看到了与以往作文教学中不一样的学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活力,更收获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混乱、畏惧,变得主动积极、条理清晰、乐于动笔了,而这都得归功于思维导图的运用。从作文教学中,我感受到了思维导图的魅力。我想,在语文的其他教学领域也可以加以运用。例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等,都能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整合。这些都还有待于探究。
教学,重要的是“教”,教的方法有很多种,适合学生的才是好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途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