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乍暖还寒”还是继续“回暖”?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是中日复交35周年,又是“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使得这一年的中日关系充满了机遇和挑战。2006年10月以来,中日关系走出“政冷”低谷。2007年,中日关系能否在“乍暖还寒”中继续“回暖”?
  
  既非“蜜月”,也非“政冷”
  
  2001年到2006年期间,小泉首相连年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把中日关系推入“政冷”低谷。小泉路线在亚洲陷于“四面楚歌”困境,在国内导致“参拜疲劳”症状,并终于遭到美国的“轻度敲打”。2006年9月安倍晋三接任首相后,顺乎潮流,做出了修正小泉路线的明智选择。
  安倍上任伊始,就定下了把中国作为首站出访国的方针,为此不断向中方发出友善的信号。在2006年9月底中日副部长级战略对话中,双方就消除小泉参拜造成的“政治障碍”达成了共识。在10月初的国会答辩中,安倍在关于历史问题的表态上实现了重大转变,表示将继承历届内阁关于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
  10月8日到9日,安倍首相应邀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分别与安倍会见并举行会谈——中日首脑互访中断五年、首脑会谈中断一年半的政治僵局被打破,中日关系实现了重要的转圜,呈现持续“回暖”趋势。按照安倍访华时达成的共识,中日双方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于2006年12月26~27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中日政党间交流十分活跃。2006年12月中旬,自民党前干事长、众议员加藤纮一等议员代表团访华。2007年1月初,日本执政两党之一的公明党派团访华。2月初,日本自民党众议员、日中协会会长野田毅访华。种种迹象表明,中日关系正在走出前五年的“政冷”低谷。
  1972年复交以来,中日关系曾经历了 “前20年蜜月期”和“后15年重新调整、重新定位期”。这15年间,中日关系又经历了两轮“政冷低谷期”和两轮“走出低谷期”。可以说,2006年10月以来的中日关系,正在进入1972年以后的“友好高涨期”和“合作与竞争并存期”。
  
  “战略互惠”,还是“两面下注”?
  
  安倍首相上任伊始就提出要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中方接受了这一提法。其实,中国历来主张中日应进行战略对话和推动战略合作,日本则曾长期拒绝在中日关系上使用“战略”一词。安倍提出要与中国“战略互惠”,是显著提升对华关系定位档次的重要决断。如何使这一新的定位从字面落实到实践上,是摆在今后中日两国面前的共同课题。
  中日走向“战略互惠”,关键在于“战略”和“互惠”这两点上。推动“战略”关系,就不应只推动经贸与民间交流,而应推动包括政治与安全关系在内的全方位、全局性的合作关系。“互惠”,就不应是一方受益,一方受损。为此,应在考虑本国的政治与安全利益时,照顾到对方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实现“双赢”或“共赢”。
  两国关系正欲“回暖”,日本传来的不和谐音却让人感到丝丝“寒意”。显然,安倍在对华关系上正在采取“合作与防范”并举的“两面下注”战略:一方面着手纠正小泉过度激化中日矛盾的做法,另一方面加紧构筑对华“软”、“硬”遏制体制。首先,日本配合美国加紧构筑针对中国的军事防范体制;其次,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日益活跃。一是要构筑由日、美、澳、印组成的东南部海洋“共同价值观”联盟。二是要构筑欧亚大陆“价值观联盟”,把东北亚、中亚、高加索、土耳其、中东欧直至波罗的海各国连接成带状来创建“自由与繁荣之弧”,还要加强与欧盟和北约的战略合作。这两个“价值观联盟”的地理分布,对我形成完整包围之势。日本不时表现出冷战思维,试图在中国周围构筑一堵意识形态围墙。一些日本“战略专家”渲染“中国是大陆国家,日本是海洋国家,海洋势力必然与大陆势力相对立”。他们还声称“中国收回台湾,就会扼住日本的生命线”,因而主张阻挠中国的统一进程。这些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日本执政势力的思维。日本右翼势力并没有放弃推动安倍在2007年内参拜靖国神社的努力。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中日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而注定充满不确定性。
  由于地缘政治、历史问题、国力对比、民族心理等原因,中日关系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必然是合作与竞争、共同利益与相互矛盾并存,双方又都力求“斗而不破”的局面。日本对中国采取“两面下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日关系两重性在日本对华政策中的反映。
  所以,近期内中日关系的前景将取决于走向两国“战略互惠”和日本对华“两面下注”两种趋势如何发展。目前,中日关系的总体温度是“乍暖还寒”,其前景将是既有“阳光”又有“阴影”,其基本样式将是既要发展共同利益,又要调整相互矛盾。中日关系此番潮起的基本目标,将是力求实现合作大于竞争、共同利益大于相互矛盾的局面。
  
  “乍暖还寒”中的“回暖”
  
  中日双方已商定,温家宝总理将于2007年4月份访问日本。这将是2000年10月以来中国总理再次访日。温总理在访日期间,将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这是继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和1985年彭真委员长之后,中国领导人时隔22年再次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这将是打破日本“妖魔化中国”的舆论氛围、正面影响日本舆论的良好机会。中日政治关系如能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安倍首相就有可能在近期内再度访华,胡锦涛主席的访日也有望提到议事日程。“中日战略对话”有待于超越相互试探阶段而进入名副其实的“战略”对话阶段。这意味着两国围绕双边与多边问题的对话应得到进一步深化,其目标应是推动两国形成新的战略合作框架。
  中日已就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访日和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长斋藤隆访华以及中国舰艇今夏访日和日本舰艇明年访华进行了磋商,其实现前景值得关注。东海问题磋商也将借政治氛围改善而尝试新的突破。目前,“共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已成为中日两国的共识。能否巩固这一成果、进一步扩大共识,是下一步中日磋商的关键。中日能否尽快落实防止偶发性冲突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热线”联系机制,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焦点。
  中日政治关系持续改善,有望开创一个“双边促多边、多边促双边”的良性互动局面。根据中日首脑会谈达成的共识,今后两国有望在防核扩散、反恐、防灾、防海盗、卫生与保健、环保与能源合作等广泛领域不断增进共识,提高合作层次。中日两国政府正在仿效上世纪80年代的“中日部长级会议”和2006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而筹划设立“经济部长级会议”,就节能、环保、替代性能源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进行战略对话。
  日本提出了2007年实现中日500万人往来的目标,中日双方将在影视、体育、学术、媒体等对社会舆论和民众感情影响较大的领域开展更多、更好的交流活动。在中日复交35周年、“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之际,两国能否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宗旨联合举办多层次、多渠道的纪念活动,将是这一年两国关系的又一重要领域。2007年,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将继续进行。这项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中日间的历史问题逐渐在非政治化、理性化、民间化、专业化的轨道上走向“软着陆”。
  当今的中日关系本来就是合作与竞争的复合体,其改善进程必将伴随曲折与起伏。既然两国领导人已就发展“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既然两国利益与情感的钟摆开始向良性互动回摆,那么2007年的中日关系将有望继续保持“回暖”势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其他文献
对港人来说改天换地的回归,已经过去了10年。这10年,或许也是香港电影自诞生以来最激烈动荡、最徘徊不定、最不知所措的10年。每一年,电影工作者都认为是落到谷底的一年,但是下一年又跌到更低处,直到2006年,最低迷时期的年产量为51部,同年韩国电影的产量为118部。    认真回味,如今港片的面目和10年前已大不一样,其实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除去电影工业总体萎缩的因素,港片在质素的追求上实际是在不
期刊
港珠澳大桥,这座提出20余年而至今未能建成的工程,也许可以作为香港与内地合作的一个样本进行解剖,看一看两地的交流有什么经验可以吸取,有什么教训应该铭记。为此,本刊专访了著名港澳问题专家、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郑天祥教授。    港珠澳大桥何以迟迟未建    《同舟共进》:早在1983年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就提出修建的伶仃洋大桥,被认为是港珠澳大桥的前身。2003年他又说,“期望(这座桥)20
期刊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方针,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减轻了环境、资源对经济建设的压力,有利于今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但这个方针的核心内容“独生子女”政策经过多年实践,其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一、从生命科学的层面上说,生物的繁殖规律总是从少到多的,以人为的办法强行使它从多到少就是反自然。  二、从伦理学的层面上说,兄弟姐妹一起玩乐,欢天喜地,这是自然。独生子女只能成天围着
期刊
岳经纶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亚洲管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年报执行主任。2004年离港,正式执教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现为中山大学副教授。他深谙两地异同,关于两地的比较视角颇为新颖,也值得深思。    两地师生大相径庭    《同舟共进》:2004年您正式离开香港城市大学,受聘于中山大学,媒体称之为“弃高薪北上”,请问为何会有这样的选择?  岳经纶:不能说是“弃高薪”
期刊
最近,英国女王去美国访问,美国总统布什为表示欢迎的诚意,不仅临时突击学了不少英国王室的繁琐礼节,而且专门到街上租了一套燕尾服,以参加欢迎典礼。(《南方都市报》2007年5月9日)  看到这条消息,我不由得发出疑问:堂堂美国总统、世界首富的一号头头,为什么是租衣服,而不是买衣服、做衣服?买一套名牌衣服或请高手量身定做一套衣服能花几个钱?何况还是正儿八经的“工作需要”,事关“国家形象”,居然可怜巴巴地
期刊
我知道“做客人要有礼貌”。我知道我“不是香港人,所以不懂香港”。我完全承认“你们台湾更糟糕”。所以,讲这个题目还真的“我有压力”,套一句“巴士阿叔”的真情告白。但是,我也相信香港人的开阔,容得了善意的直率。    添马舰有故事    “添马舰”这个名词的来源是什么?我问了10个香港人,发现10个香港人都不知道。  于是做了些研究。添马舰,HMS Tamar,是英国海军一艘军舰,建造在1863年——
期刊
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相比,中国网络的自由度不知要大多少倍。网络的宽松,固然会带来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但也正因为网络有自由表达的权利,特别是怀疑、质疑、纠偏和挑战的权利,所以公众辨别真伪、分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也随之增强。    包袱沉重的传统媒体不断输给网络    传统纸媒行业有一句话:“因为我怀疑,所以我当编辑。”意思是,报刊上发表的任何信息,都先由编辑把关以确保真实可靠,对社会、对读者负
期刊
笔者2003年到北京大学求学,至今已5年多。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2005年反日游行、抵制日货活动,2008年毒饺子事件等给中日关系蒙上阴影,笔者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2006年安倍晋三首相闪电式访华、2007年福田康夫首相对华访问并在北大演讲,以及日本政府向四川大地震派遣海外救援队等有利于两国关系的事件发生时,笔者也在现场目睹。2008年5月3日,胡锦涛主席看望北大师生,笔者作为日本
期刊
受访人    冯昭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日本爱知大学客座教授)     中日外交的五个“温差”    《同舟共进》:中日两国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但政府外交似乎并未影响民间交流,您能介绍一下近年来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状况吗?  冯昭奎:总体来说,这几年的中日关系在政府和民间有不同表现,可以说存在五个“温差”:  自2002年小泉执政开始,
期刊
我不知这位被毛戏称为“张飞的后代”、连江青都要讨好她几分的“小张”,与此时返朴归真之张玉凤,有着怎样的区别。百闻不如一见,至少澄清了个别无聊的传闻,改变了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    文老未习武,武老却能文。  文老姓冒,名舒諲①,是元朝镇南王脱欢帖木儿(一说中书右丞相脱脱)的苗裔,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后代,其父冒广生(鹤亭)②是一代诗词大家。舒諲以倜傥风流的世家公子,蜚声文、剧、影坛,又服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