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语文集体备课走向误区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集体备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校本教研方式,已被广大学校和教师所认可,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让语文教师从封闭的独立备课走向合作备课,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从独立走向合作。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的是集体备课给语文老师节省出了更多的时间,减轻了语文教师单独备课的压力,使语文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能充分准备教学资源,去反思、创新课堂教学,拥有充沛旺盛的课堂教学精力,使教学效果更是显著。
  在教学过程中,在我们大力倡导“集体备课”积极的作用,但也凸显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深思和反思。
  集体备课演化成为“多课同上”。
  在进行集体备课的语文教研活动的过程中,不少学校组织教师探讨几种教学设计的优劣,最后评出一种“最佳”教学设计模式付诸实施,而其他方法则被否定,把集体研讨演化成同课异构蜕变成“多课同上”。最终达成的是同一备课模式、同一教学方法、同一探究过程的千人一面的“模式化课堂”,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如长期开展这样的语文集体备课,就会让学校的校本教研走入追求同一模式的死胡同,使语文教师形成教学上的“新八股”,把集体备课理解了“一言堂”或“权威主义”。
  我们说,判断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不同教师间的“异”与“同”的多与少,也不在于教师的语文教师教学是否有标新立异的设计,而在于教师在集体研讨活动中,是否能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通过吸收集体研讨活动中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在这一研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集体备课演变成了“同课异上”。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不同语文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了不同教学效果。同学科的语文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往那种“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教相似”的教育现象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语文教师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设计属于自己的语文课。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很多教师为突显自己的构思与众不同、独具匠心,教学文本被无度挖掘,教材被无限拓展。集体备课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味凸显不同。在集体备课中并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材料,也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方法。集体备课要不要“集体”?要!无论怎样的“异构”,肯定是有“同”的,甚至可能有“很多的同”。因为,教学内容是一样的,且教学目标大体相似、教学对象年龄相仿、认知水平相近,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很多方面会“同”,而且还要“殊途同归”,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集体备课衍生出了“懒惰教师”
  集体备课使语文老师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智慧在集体研讨交流中发生碰撞,让不同的教师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各自的教学经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最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逐步,大多数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教研活动算得上轰轰烈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学校或教研组确定教师轮流个人备课并写出“主教案”,在集体备课时再由其他教师补充完善。由于学校或教研组在组织集体备课时程度不一,不少学校缺乏细致的活动策划、系统的任务分担与协作。在集体备课研讨时,表面上看是语文教师人人参与研讨活动,而实际上是统一了教案,将集体备课的实质异化了,出现了一些教师“随波逐流”,培养了一些“不劳而获”的“懒惰”教师,这种倾向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不利,尤其是年轻教师尤为不利。
  集体备课走向了“形式主义”
  集体备课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然而在教学实际中,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出现了形式化现象,有些学校的语文教研组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语文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统一整理后将其打印后分发课任教师,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有些学校的集体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师的“高效备课”,在教研组组长的倡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借用,然后进行稍加改动,抱着捡到篮里就是菜的想法,把网上的资料全盘拿来,变他人为集体所有,美其名曰“拿来主义”。
  面对新课程,老师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有效地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每个教师都充满了热情,如果教师要想系统的掌握教材,把握大纲,准确的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应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只靠教师个体的努力,恐怕是很难完成的,是难以应对教学要求的。因而教师有必要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尽快走出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更准的掌握教材,使集体备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从而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集体备课也可以提高老师的素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会上一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何谓“反思”?简而言之,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教师站在自我之外,对自己的行动及能力进行考察和批评,然后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不断的改进。可以说,对于每一个处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反思教学”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就是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不断积累经
期刊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的状况,即使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这一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掌握有效的教学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注重教学有效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做以下五个方面的探讨: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引路
期刊
一、美育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美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  1.美育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大家知道,审美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创造活动。审美活动有很多特点,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创造性,因为审美活动的核心它要创造一种审美意象。所以审美活动能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的冲动,培养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  2.自然界的任何事物本身是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它又有一种形式美的特征,这种美主要是形式美
期刊
一、分层教学点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必然情感体验”。在参加教学能力提升项目的培训学习中,专家们介绍了《分层测式卡》及使用方法,使我如获甘露。《分层测试卡》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分层测试的题卡,更重要的是分层测试带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分层教学。纵观以往的语文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学生缺乏自信,是由于极少体验成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因此,自实施分层教学后,我对后劲的学生不轻
期刊
不久前,参加了乡中心小学组织的公开课研讨会,现根据张老师执教《铅笔有多长》的有效教学片段,粗浅地谈谈如何改变无效教学行为。  片段一:创设故事情景,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看过《西游记》吗?  生:看过!(学生兴奋状)  师:你最喜欢《西游记》里面的哪个人?  生:孙悟空!(惊喜喊答)  师:孙悟空的什么最厉害啊?  生:武功!金箍棒!……(争先恐后抢答)  师:是啊,孙悟空的金箍棒可长可短,最厉
期刊
下面我就针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几点方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爱护学生,用诚心和爱心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情景营造语言气氛  在教学中,根据课本情节,努力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较真实的环境中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每次课前请一位学
期刊
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正视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1.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坚持传统语法教学中的落后方式,他们忽视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2.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特意回避语法。  3.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标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大量交际活动。  上述倾向都背离了新课程的要求,因而树立正确的语法教学观是当前
期刊
一、学校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之间的关系  学校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学校文化与和谐校园是一下一上的交集,学校文化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学校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文化的目的,学校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校园两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
期刊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朝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成为终身体育的启蒙阶段和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终身体育思想赋予学校体育的新任务  1.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各种运动技术、技能,不能只考虑增强体质,还必须让学生学会理解运动的意义,学会体验在运动中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走入大学或社会后能自觉地从事运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范围也的确非常广泛,从远古时代到二十世纪,中外作品中的各种人物生活的环境以及风情万种的大自然都为我们提供了环境教育的丰厚土壤。而我们的语文许多篇课文都可以很好的渗透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潜移默化的渗透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渠道  首先,“小课堂,大世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的课文,如《罗布泊,消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