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即充分考虑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更大的突破,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本文试图以数学教学的若干因素为线索,对数学改革发表几点个人看法,目的在于引起更多的讨论。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探究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由于多媒体技术逐步引入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为增强教学的探究性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色差对比、字体变形、闪烁提示等功能,显示事物的动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如教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并不是简单地讲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知识,而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发现”关于年、月、日的“奥秘”。在教学“闰年”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年份表,从中找出闰年的年份,通过计算,确认它们都是4的倍数。这一教学环节,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探究,学生经反复观察计算、自学课本,理解了“四年一闰”及“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这对学生自学品质的培养、探究能力的形成无疑是有益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形象性
数学比较抽象,特别对小学生而言,有些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有的数学技能也不易掌握。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原则,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形象性,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的兴趣和习惯。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设计形象有趣味的教学过程,引导小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其中,特别有必要强调直观原则,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中安排了关于“克、千克和吨”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重量单位,知道1克、1千克大约的重量,会进行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分这样几步进行:①以实物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感觉1克、1千克的重量。学生在亲自掂一掂的过程中,对克与千克的重量单位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②在直观的基础上,引进1000克=1千克的进率关系,并且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③在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大量与教材相关的信息,如大桥载重量、大象重量、集装箱重量,在这一基础上引入“吨”的重量单位,并掌握1000千克=1吨的进率关系。
数学既是对生活的抽象,又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上述教例的成功之处,即在于创设良好的、适应小学生探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心理,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具有长远的意义。能唤醒、鼓舞、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能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并不会影响数学教学的科学与高效,恰恰是小学数学需要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参与性
布鲁姆的教学观主张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小学数学教学增强参与性,体现了教育规律,也是学生探究能力形成的需要。教师应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环境,让他有更多的独立感知、观察、思考、想象的机会,有更多的发挥自己才能、锻炼才能的机会。教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参与”。积极参与的本质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获得发展,因为只有学生广泛地参与学习,他们的主体地位才有保证,他们的主体作用才得以发挥。增强参与性,要求数学教学应更多地为学生的尝试、自学创设机会,使学生参与学习成为可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率”与“参与度”。
比如,“小学数学课堂自学讨论探究模式”就十分注意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这种模式体现出这样几个要点:①学生的参与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即使在“新授”环节,也是在学生自学与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探究规律。②学生参与面广。该模式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突出小组探究学习,使得全体学生都有可能直接参与学习与讨论,保证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③提高参与的层次。我们注意到模式的各个环节都提出学生参与的要求,如在反馈阶段,逐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深入探究新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即参与的效率。要提高“参与”的效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设计学生参与的载体,如操作学具、操作电脑等。
四、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指导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知识的传递上,而不太关注学生的学,课堂成了讲堂。现代教学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这也对教师原先的作用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基础和依据,努力形成教学中信息的双向和多向积极交流,使探究活动更为主动活泼。
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组织及指导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思维的时空,让学生自主地观察、思考、表达、操作,师生共同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参与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习资源的选择与提供。比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教师在新授环节向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如计数器、数位顺序表、教材、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选择自学,探寻读多位数的规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习的指导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指导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利用学习资源,要比学习一个知识点更为重要、更有意义。
笔者认为,教师应重视对学习活动的组织。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共同构成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动态过程,包括学生个体反馈、小组讨论和群体交流等方式。教师要把这些学习方式合理地组合起来,构成多层次、多通道、全方位的信息交流网络,提高教学效果;要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探究、交往合作等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探究教学”使小学数学教学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它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促进了数学教育目标的完整实现。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探究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由于多媒体技术逐步引入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为增强教学的探究性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色差对比、字体变形、闪烁提示等功能,显示事物的动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如教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并不是简单地讲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知识,而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发现”关于年、月、日的“奥秘”。在教学“闰年”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年份表,从中找出闰年的年份,通过计算,确认它们都是4的倍数。这一教学环节,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探究,学生经反复观察计算、自学课本,理解了“四年一闰”及“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这对学生自学品质的培养、探究能力的形成无疑是有益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形象性
数学比较抽象,特别对小学生而言,有些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有的数学技能也不易掌握。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原则,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形象性,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的兴趣和习惯。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设计形象有趣味的教学过程,引导小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其中,特别有必要强调直观原则,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中安排了关于“克、千克和吨”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重量单位,知道1克、1千克大约的重量,会进行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分这样几步进行:①以实物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感觉1克、1千克的重量。学生在亲自掂一掂的过程中,对克与千克的重量单位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②在直观的基础上,引进1000克=1千克的进率关系,并且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③在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大量与教材相关的信息,如大桥载重量、大象重量、集装箱重量,在这一基础上引入“吨”的重量单位,并掌握1000千克=1吨的进率关系。
数学既是对生活的抽象,又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上述教例的成功之处,即在于创设良好的、适应小学生探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心理,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具有长远的意义。能唤醒、鼓舞、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能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并不会影响数学教学的科学与高效,恰恰是小学数学需要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参与性
布鲁姆的教学观主张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小学数学教学增强参与性,体现了教育规律,也是学生探究能力形成的需要。教师应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环境,让他有更多的独立感知、观察、思考、想象的机会,有更多的发挥自己才能、锻炼才能的机会。教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参与”。积极参与的本质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获得发展,因为只有学生广泛地参与学习,他们的主体地位才有保证,他们的主体作用才得以发挥。增强参与性,要求数学教学应更多地为学生的尝试、自学创设机会,使学生参与学习成为可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率”与“参与度”。
比如,“小学数学课堂自学讨论探究模式”就十分注意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这种模式体现出这样几个要点:①学生的参与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即使在“新授”环节,也是在学生自学与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探究规律。②学生参与面广。该模式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突出小组探究学习,使得全体学生都有可能直接参与学习与讨论,保证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③提高参与的层次。我们注意到模式的各个环节都提出学生参与的要求,如在反馈阶段,逐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深入探究新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即参与的效率。要提高“参与”的效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设计学生参与的载体,如操作学具、操作电脑等。
四、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指导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知识的传递上,而不太关注学生的学,课堂成了讲堂。现代教学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这也对教师原先的作用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基础和依据,努力形成教学中信息的双向和多向积极交流,使探究活动更为主动活泼。
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组织及指导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思维的时空,让学生自主地观察、思考、表达、操作,师生共同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参与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习资源的选择与提供。比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教师在新授环节向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如计数器、数位顺序表、教材、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选择自学,探寻读多位数的规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习的指导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指导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利用学习资源,要比学习一个知识点更为重要、更有意义。
笔者认为,教师应重视对学习活动的组织。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共同构成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动态过程,包括学生个体反馈、小组讨论和群体交流等方式。教师要把这些学习方式合理地组合起来,构成多层次、多通道、全方位的信息交流网络,提高教学效果;要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探究、交往合作等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探究教学”使小学数学教学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它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促进了数学教育目标的完整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