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万全话后置词“先”的多功能性及其演化历程

来源 :语言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321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万全话存在着一个多功能的后置词“先”。“先”可以用作过去时间标记,具有标状性质,也可以用作过去虚拟标记,具有标句性质。“先”从时间名词发展为过去时间标记,又发展为过去虚拟标记。万全话“先”的演变反映了“时间-条件”的一般惯例,“先”的用法又是晋方言区域背景的产物。 Hebei universal words there is a versatile postposition “first ”. “First ” can be used as a past time mark, has the nature of a mark, and can also be used as a past virtual mark with a punctuation property. “First ” evolves from a time noun to a past time marker and develops into a past virtual marker. The whole story “Evolution ” reflects the general practice “time - conditions ”, “the first ” usage is the product of Jin dialect regional background.
其他文献
“别拿N1不当N”是现代汉语的惯用表达式,发话人认为处于边缘地位的N1同样是N家族的成员,劝诫受话人不应忽视N1所具有的N的相关属性.N1是话题,表示类指或个指;N只能是类指,凸
本文从以下四个时期分论徐铉“闲人”“芳草”意象内涵的转变。富贵闲人《宋史·徐铉传》“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控制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实义动词,它与受控动词组成一个控制结构,表示主语事物在形成受控动词所述状态之前,还有一个在内部进行酝酿、准备之类活动的过程。控制动词是整个构式
正反同用的反问句,用肯定和否定并列提问的形式表达同一种确定的看法.这类语用现象的存在,说明“命题否定”观存在问题,反问“无疑”和“否定”的运作机制需要澄清.文章讨论
比喻按照认知加工过程可以分为三种,即相似性比喻、同一性比喻和否定性比喻。相似性比喻说明比喻关系中事物的无限接近;同一性比喻说明比喻认知的飞跃发展。否定性比喻,则从
【编者按】本文作者2012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研究班”,在北京师范大学接受了为期一年半的小学校长培训。其间,根据培训计划安排,赴德国访学一个月,并将学习考察情况形成万余字的长篇报告,全面介绍和分析了德国中小教育的现状。由于版面所限,本刊将这篇考察报告分为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学校管理以及小学课程建设三篇,陆续刊载在“域外来风”栏目,以期对我省中小学校建设和发展有所裨益。  在德国,教
语言学研究中“假设”和“假说”是两个虽很基本但学界有时不甚区分的重要概念,施春宏(2015a)对此做了阐释。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语言学理论构建过程中假说的基本论证
文章分析了“何苦”的词汇化和“何苦呢”的标记化过程。“何苦”在词汇化和语法化共同作用下由非句法结构演化为评注性副词,语言表达的主观性是推动“何苦”词汇化的动因,反
杨树翻飞的叶子  杨树翻飞的叶子像一种久违的心情  积雪化尽。杨树叶子从深处飞出来  像一群翠鸟扑腾着翅膀  江堤上,老人推着童车  风筝追赶白云  杨树叶子欣快的碰撞声  有着婴儿和青铜兼具的质地:  清越、柔和,难以言喻  芦 花  芦花开在秋水边  开在枯黄的叶之上  沿着河湾,连绵起伏  仿佛就要燃起来  芦花开在蓝色的有波纹的镜子里  静静的、毫不艳丽地开着  谁能否认这盛开  信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