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的种子在聆听中发芽、开花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学生上过一节公开课后,得到学生的肯定和挂念,常常能给教师带来一种职业幸福感。教书生涯中,没有什么比与孩子在一起更快乐的事了。想想那节让学生雀跃不已的阅读指导课上,我只是给他们读了几个小故事而已,清清楚楚、简简单单两个字:读与听。如果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在读与听的过程中,想办法让孩子与书本、与生活产生对接。说实话,简单可不随便,简单中包含着教师对书目的精心选择,对所读故事的精心选择,对问题的精心设置……阅读中,我履行了下列职责:
  
  一、 精心选择内容,让起点富有品位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认为,一本书如果只是小孩喜欢是不可靠的,孩子70%的读书空间应该由教师控制。因此为人师者要履行选择的责任,用慧眼果断过滤、选择那些既有品位又有趣味的书籍。《小猪唏哩呼噜》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的一篇力作:小猪唏哩呼噜憨憨的、傻傻的,很可爱,有颗纯洁的善良的心,对人对事充满热情,在不断出点小错的同时还有些了不起的作为;本书的文字诙谐有趣,是一本难得的适合孩子阅读的好书。
  
  二、 讲究阅读技巧,让孩子乐于倾听
  
  俗话说,三分写七分读。好的作品还需要上乘的读法,这样才不辜负了好的作品。对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不多,但喜欢听故事。教师阅读,孩子聆听;家长阅读,孩子聆听……这些都可以满足孩子的欲望。但其中也有较大的差别,家长的阅读那叫“亲子阅读”,面对的是一个,时间一般在晚上,地点在床上,旁边还有朦胧的灯光……一切都很温馨,这种特殊的环境本身就有艺术的品味,因此家长不需要过多地准备,一切都是自然与惬意的。但教师的阅读对象是几十个,时间与地点具有规定性,有些刻板与严肃。如何避免单调与枯燥,使教师的阅读具有一种艺术的品味,有一种特别的感染力,既养孩子的眼又养孩子的心?因此教师的阅读应更费心思,更讲究策略。一要学会摘取书中的内容。一本书的故事很多,教师不可能把整本的书都读给孩子听,教师的阅读只是诱因,目的是吊起孩子的阅读胃口,如果能引发孩子的“读”瘾,大功就告成了。因此教师要对整本书了如指掌,然后作出选择。选择那些有趣又能引人深思的故事。二要善于用体态语让孩子与书中人物进行角色对接。读的过程中不断用目光与孩子交流,读着读着用体态语巧妙地把他们当作故事中的某个人,孩子因此有些羞涩,有些激动,不过他们的心弦已被紧紧扣住,他们对书中的人物产生了特别的感情。在书本被轻轻合上的那一刻,我相信,他们的心灵已经受到影响。三要适时巧妙地追问,让孩子在表达中进行思维爬坡。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地读书,学生由于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往往会失去耐心。因此阅读过程中必须适时追问一些问题,如在读完一个故事或故事的一个部分后,匀出时间与孩子讨论。一个故事或故事的一个部分可以启发思想,点燃希望,引起思索,带来发现。让孩子去探索——猜测下面情节,让孩子口头表达感受——对某个人物进行评价等等。孩子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大脑活跃起来,思维、情感、语言交织在一起,作出各种反应。孩子的猜测评价开始是粗糙的,但在不断碰撞中灵动起来,其认知在天真的讨论诉说中逐渐完善丰满起来。这就是鉴赏的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高高在上,冷眼旁观,甚至轻易下是与非的结论,而要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以此丰富孩子的认识,提升阅读的鉴赏力。
  唯有如此,才能让阅读的种子在孩子聆听的过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孩子也许在某一年的某一月某一天,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老师。
  (作者单位:句容市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教师该如何开展默读训练,让学生的默读变得“有滋有味”呢?笔者以为,我们应该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默读训练中落实好“教、学、做合一”。  一、 明确训练要求  小学中高年级默读训练应有三方面的要求:①默读技巧方面,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②默读理解方面,要求边读书边思考,能理解文章的词句、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③默读速度方面,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快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教学时,
期刊
“醉”在其中  《清平乐 村居》教学片段    《清平乐村居》中有这样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此句一个“醉”字,是辛弃疾画龙点睛之笔,如何让学生体会其意境呢,教师在回环往复的诵读中,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师: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师:对啊,他们刚刚喝了点酒,悠闲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哪个词让你看出他们刚刚喝了酒?  生:醉。  师:这里的“醉”仅仅是酒醉吗?  生:还可以
期刊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插图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图片“活”起来、“开口说话”,发挥它特有的教学功能。    一、 模仿续接时使用    模仿续接,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训练方法,而插图的使用,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创作的难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享受到创作的成功体验。  案例:《孔子游春》春景部分  内容: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
期刊
做学问,有疑则进。读教材,也是这个道理。  《蚕姑娘》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但,拿到这篇教材,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于是,希望在疑惑的追问中能向教学点漫溯。  一问:《蚕姑娘》为何要“驻”进春的单元  初读《蚕姑娘》,怎么也不解,为何要在写春景的单元中冒出这么长的一篇科普文来。“老师,快看,快看,柳树冒芽啦!”陈雨指着窗外的柳树喊道。“当然啦,春天,万物萌发的季节。”不自觉地说出“萌
期刊
何谓团队?团队是不是人多就可以?我们为什么而组成一个团队?这些问题要想清楚。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你的表达才会切中团队的精神实质。  完成了审题,接下来我们还要想一想打算写什么类型的文章。我的建议是记叙文。作为记叙文,这篇作文讲得应该就是团队故事,团队精神应该通过故事来表达,应该是在团队故事充分描写后的一点小小议论,点到即可。  “唉,真倒霉!丁小草居然也分到了我们这个组。”班主任宣布完名单,我就像泄
期刊
“为和平,心连心,我们同住地球村。”歌声绕梁骊,繁花争春容。2008年11月18日在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实验学校、中国国家级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隆重举行的“小学汉语国际推广友好学校合作组织南京论坛”活动,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    上篇:为梦想千里行    在国家“汉办”的亲切指导下,游府西街小学被批准为中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为实践“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的
期刊
常有教师感叹:习作难教啊,不会教也教不好!试问,好习作是“教”出来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习作是学生写出来的,教师的“教”虽然发挥着引导的作用,但绝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发挥关键作用的应是教师的“不教”。  但事实上,“不教”比“教”更难把握。    一、 分析“教”与“不教”    传统的习作教学常常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从文章的结构到词句的运用都要讲透。长此以往,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千篇一律,缺乏个
期刊
学校只是学习的中心起点,有效的语文学习,除了课堂,还应充分运用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积极地获取新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发挥才干,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学习同样重要,是我国香港学校、教师的共识。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主导是香港地区小学中文学与教的主要原则。    一、 课内    没有内地课堂教学的严密有序,没有内地教师的字斟句酌,香港教师的课堂显得比较自然和
期刊
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一把尺子。语文考试应该让学生体验到什么,如何命题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我区语文考试命题,谈几点认识。    一、 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语文是有用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考试不仅仅是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就评价而言,其实践性强弱,
期刊
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诗歌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山上的流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了,可是花儿依然争奇斗艳,人走到鸟旁边,鸟儿却没有被惊动。  孙双金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诗歌亮点  王维这首《画》,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呢?是抓住了“画”的特点,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