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改善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体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special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活动对改善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9例。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普及与应用的干预模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50-01
  在临床输液治疗中,静脉留置针得到了普遍运用,其可以避免反复穿刺,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1]。然而,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静脉炎等并发症时常发生,不仅困扰了医护人员,还会增加护理纠纷。为此,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一定要重视有关护理干预的落实,改善其应用效果,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护理纠纷。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的研究,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9例。78例患者中,女34例,男44例;年龄42-71岁,平均(56.3±3.4)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可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用药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品管圈,成员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及科室所有护士,由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之后采用小组讨论、顾问辅导、专家讲座等方式对圈内成员予以知识培训及考核,以此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2)根据鱼骨图分析法与头脑风暴形式,分析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及时、护理流程不完善等对静脉留置针的影响,进而集思广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3)利用宣传栏、视频等资源加强有关静脉留置针知识的宣传,提醒与督促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擦参与活动,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治疗效果。(4)对活动实施效果予以评估,分析不足,找出原因,进而加以改进,以此不断完善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输入两组患者的观察数据,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给予X2检验,用( )的形式表示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给予 检验,如果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38例,穿刺成功率是97.4%;参照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31例,穿刺成功率是79.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是(66.3±1.3)h,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44.3±1.2)h,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静脉炎、意外脱管、堵管、外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品管圈活动又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指的就是在自愿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构成,目的是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2]。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通过组建品管圈,组织科室所有护士共同发现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鱼骨图分析法与头脑风暴形式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本文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品管圈活动对改善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3]非常相似。
  总而言之,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普及与应用的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福丽,张玲,张敏,等.品管圈应用于提高术前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2):99-100.
  [2]闵惠玉.品管圈在降低儿童静脉留置针意外重置发生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7):111-112.
  [3]侯雪琴,环晓锋,朱红娟,等.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10(24):109-1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对急性偏瘫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方案,治疗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干预方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期刊
【摘要】当前有关临床中药学的相关问题很多,人们的认识不一,存在很多歧义,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对该学科的建设及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有关临床中药学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坚持医药结合全方位发展的观点,理顺学科体系和中药学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临床中药学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医药结合;全方位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脑电图改变。方法:选择2014年10月到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89例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8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电图改变。结果:观察组的头疼、耳鸣、心悸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脑电图的异常率分别为69.00% 与14.00%,观察组的脑电异常率明显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丹参川芎嗪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肺心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穹嗪予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是86.1%,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63.8%,差异明显(P<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常规对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6年7月选取我院46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4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hs-CRP、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s-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更高(P<0.05)。实验组诊断情况:联合检测hs-CRP、血常规的肺炎阳性检出率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急诊血液净化治疗重度乌头碱中毒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102例(2015.12月~2016.2月期间)。将其简单随机分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使用急诊血液净化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8%)优于对照组(45.10%)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妈富隆治疗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70例药物流产后阴道持续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妈富隆治疗的观察组与服用中药益母草颗粒治疗的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后止血效果、月经减少、月经复潮、宫腔积血等情况作以对比。结果:观察组人工流产口服妈富隆治疗后阴道流血时间为(9.4±5.8)d明显短于对照组(15.8±6.7)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经腹部B超、经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91例,分别对患者行经腹部B超诊断(腹部组)、经阴道B超诊断(阴道组),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阴道组诊断的准确率为97.80%,腹部组诊断的准确率为70.33%,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明显,即P<0.05。结论:相对比经腹部B超而言,经阴道B超在异位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梅花针叩刺督脉与夹脊穴为主治疗用于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52例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法,而观察组采用的则是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运用梅花针叩刺督脉与夹脊穴为主治疗法。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治疗作用效率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论:对不随意运动型小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低分子肝素、泼尼松联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NS)的疗效情况。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NS患儿分为对照组43例(应用泼尼松)及试验组43例(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泼尼松);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81.40%,P<0.05,差异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