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活动对改善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9例。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普及与应用的干预模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50-01
在临床输液治疗中,静脉留置针得到了普遍运用,其可以避免反复穿刺,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1]。然而,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静脉炎等并发症时常发生,不仅困扰了医护人员,还会增加护理纠纷。为此,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一定要重视有关护理干预的落实,改善其应用效果,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护理纠纷。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的研究,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9例。78例患者中,女34例,男44例;年龄42-71岁,平均(56.3±3.4)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可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用药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品管圈,成员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及科室所有护士,由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之后采用小组讨论、顾问辅导、专家讲座等方式对圈内成员予以知识培训及考核,以此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2)根据鱼骨图分析法与头脑风暴形式,分析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及时、护理流程不完善等对静脉留置针的影响,进而集思广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3)利用宣传栏、视频等资源加强有关静脉留置针知识的宣传,提醒与督促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擦参与活动,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治疗效果。(4)对活动实施效果予以评估,分析不足,找出原因,进而加以改进,以此不断完善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输入两组患者的观察数据,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给予X2检验,用( )的形式表示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给予 检验,如果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38例,穿刺成功率是97.4%;参照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31例,穿刺成功率是79.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是(66.3±1.3)h,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44.3±1.2)h,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静脉炎、意外脱管、堵管、外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品管圈活动又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指的就是在自愿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构成,目的是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2]。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通过组建品管圈,组织科室所有护士共同发现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鱼骨图分析法与头脑风暴形式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本文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品管圈活动对改善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3]非常相似。
总而言之,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普及与应用的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福丽,张玲,张敏,等.品管圈应用于提高术前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2):99-100.
[2]闵惠玉.品管圈在降低儿童静脉留置针意外重置发生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7):111-112.
[3]侯雪琴,环晓锋,朱红娟,等.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10(24):109-111.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50-01
在临床输液治疗中,静脉留置针得到了普遍运用,其可以避免反复穿刺,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1]。然而,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静脉炎等并发症时常发生,不仅困扰了医护人员,还会增加护理纠纷。为此,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一定要重视有关护理干预的落实,改善其应用效果,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护理纠纷。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的研究,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9例。78例患者中,女34例,男44例;年龄42-71岁,平均(56.3±3.4)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可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用药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品管圈,成员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及科室所有护士,由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之后采用小组讨论、顾问辅导、专家讲座等方式对圈内成员予以知识培训及考核,以此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2)根据鱼骨图分析法与头脑风暴形式,分析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及时、护理流程不完善等对静脉留置针的影响,进而集思广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3)利用宣传栏、视频等资源加强有关静脉留置针知识的宣传,提醒与督促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擦参与活动,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治疗效果。(4)对活动实施效果予以评估,分析不足,找出原因,进而加以改进,以此不断完善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输入两组患者的观察数据,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给予X2检验,用( )的形式表示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给予 检验,如果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38例,穿刺成功率是97.4%;参照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31例,穿刺成功率是79.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是(66.3±1.3)h,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44.3±1.2)h,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静脉炎、意外脱管、堵管、外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品管圈活动又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指的就是在自愿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构成,目的是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2]。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通过组建品管圈,组织科室所有护士共同发现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鱼骨图分析法与头脑风暴形式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本文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品管圈活动对改善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3]非常相似。
总而言之,在静脉留置针治疗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普及与应用的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福丽,张玲,张敏,等.品管圈应用于提高术前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2):99-100.
[2]闵惠玉.品管圈在降低儿童静脉留置针意外重置发生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7):111-112.
[3]侯雪琴,环晓锋,朱红娟,等.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10(2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