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及从事于创造工作。”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地表达愿望、描述世界,因此,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过多地追求技能和技巧,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把教学重点放在艺术知识和技艺教学上,使美术活动中“术”多“美”少,甚至有“术”无“美”。这样的美术教育,体现的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幼儿不是主动发展的个体,而是被动的模仿者,这样的教育,何谈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我们当代艺术教育要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注重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经验。而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就是强调以幼儿为主,突出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有效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向——教育回归幼儿的生活和原有经验。所谓“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就是要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并多角度引导他们探讨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在这一过程中,为美术表现积累情感经验及其他有用的经验,奠定良好的美术表现基础,使幼儿达到愿说乐画的境界。同时,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一、教育目标突出以美启智
喜爱美术创作是幼儿的天性,因为美术创作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美、抒发情感,有时也能发泄幼儿不愉快的情绪。美术创作活动是幼儿心理的独白,是幼儿不同形式的精神创造活动,因此,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以美启智、全面发展,即通过美术教育,丰富幼儿的感受、激活幼儿的思路、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情操,达到以美启智、以美储善、以美育人的目的。在生活体验式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对各种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中体验审美的愉悦和创造的快乐。
二、教育内容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生活体验创作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同时,幼儿的学习特点就是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熟悉的事物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他们的作品大多与其直接感受的环境有关,是现实生活和内心体验的符号化反映。因此,在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中,把教育内容定位在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把能够激发幼儿创造欲、引起幼儿共鸣的内容作为美术活动的内容。
首先,在主题选择及名称的确定上,注重为幼儿留有想象创作的空间。如:《高兴的妈妈》就不如《妈妈的心情》创作空间大;《漂亮的福娃》就不如《福娃旅行记》有动态变化,容易引发幼儿的想象创造;《我的朋友》就不如《我和朋友的故事》有亲切、生动、曲折的创作内容。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多利用生活中美的元素或幼儿熟悉的美的事物进行想象创作。借用生活中的物,包括瓶子、报纸、手套等等进行再造想象,让幼儿体验再造的快乐;借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例如《彼得和狼》《赛马》《七色花》等进行联想创作;借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赋予幼儿一定的文学艺术形象引发幼儿进行想象,激活幼儿的思路,使幼儿体验创作之美。
再次,在表现形式上,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尽可能地多让幼儿接触各种易于使用的工具材料,逐步掌握它们的用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注重在创作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提供粗细不同、颜色不同、软硬不同的笔,投放大小不同、质地不同的纸,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刮蜡、线描、拓印等不同的创作形式,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受不同工具材料的特性,掌握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体验不同绘画形式产生的不同效果,激发幼儿探索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三、教育手段突出多样化的探究体验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借助于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与客观事物的互动实现的,因此,在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方法上是采取多样化的探究形式,注重与多领域的整合,使幼儿在感知体验中主动建构学习经验,认识身边的事物,发现美的规律,从而达到创造性地表现的目的。
1. 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丰富生活经验。
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注重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给幼儿创设体验操作的机会,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创作。例如,小班幼儿在绘画小鸡前,教师组织幼儿饲养小鸡,让幼儿跟小鸡在草地上玩耍,带小鸡一起出去散步等等。在饲养小鸡的过程中,组织幼儿创作《快乐的小鸡》。这样,幼儿由于有了生活经验,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幼儿就会画出内容丰富、栩栩如生的作品来。创作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小鸡捉虫”“小鸡睡觉”“小鸡跳舞”“小鸡唱歌”等丰富的内容,一改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现象,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还可以带幼儿春季踏青、夏季赏花、秋季采摘,到热闹的农贸市场,去博物馆参观等,增加幼儿的体验,为幼儿的创作积累素材。
2. 在与大师的对话交流中,感受美、理解美。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要引导幼儿欣赏题材接近儿童日常生活的美术作品,认识作品所表现的事物,感受作品的美感特点,初步了解表现的方法。在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中,我们发现,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欣赏活动,恰当地引入欣赏内容,对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引发幼儿想象创作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欣赏蒙德里安的格子画时,让幼儿感受色块与色块、线条与线条之间变化的美感;在欣赏齐白石的水墨画时,感受浓淡、干湿、速度与力度之美;在欣赏凡高的《星空》《向日葵》等作品时,使幼儿感受到色彩搭配与作品的流动之美。欣赏后,孩子们挥毫泼墨,用他们理解的方式,将对美的感受自信满满地表现在画纸上。
3. 在艺术作品中畅游,放飞童心,大胆创造。
在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中,常常借助艺术作品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情操,放飞幼儿的心灵。利用艺术作品教育性和审美性的特点,使幼儿在充分感受艺术作品的基础上,满足幼儿想象创作的需要,进行大胆地联想与创造。
四、教育评价突出幼儿的自主表现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作品评价对培养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成功的作品评价可能会影响孩子终身的艺术感受。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更多地强调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更多采取的方法是倾听,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分享,与幼儿一起欣赏自己和他人的创作结果。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幼儿始终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对创作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
综上所述,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高有着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活动本来就是表现幼儿创造性,展示幼儿个性的最佳方式,我们应该让幼儿密切接触生活,充分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理解生活中的美,为其提供更多实践与创造的机会,鼓励幼儿从中大胆想象和自由表现,让美术教育为幼儿的个性化成长打开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温泉幼儿园 责任编辑:庄严)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过多地追求技能和技巧,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把教学重点放在艺术知识和技艺教学上,使美术活动中“术”多“美”少,甚至有“术”无“美”。这样的美术教育,体现的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幼儿不是主动发展的个体,而是被动的模仿者,这样的教育,何谈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我们当代艺术教育要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注重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经验。而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就是强调以幼儿为主,突出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有效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向——教育回归幼儿的生活和原有经验。所谓“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就是要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并多角度引导他们探讨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在这一过程中,为美术表现积累情感经验及其他有用的经验,奠定良好的美术表现基础,使幼儿达到愿说乐画的境界。同时,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一、教育目标突出以美启智
喜爱美术创作是幼儿的天性,因为美术创作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美、抒发情感,有时也能发泄幼儿不愉快的情绪。美术创作活动是幼儿心理的独白,是幼儿不同形式的精神创造活动,因此,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以美启智、全面发展,即通过美术教育,丰富幼儿的感受、激活幼儿的思路、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情操,达到以美启智、以美储善、以美育人的目的。在生活体验式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对各种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中体验审美的愉悦和创造的快乐。
二、教育内容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生活体验创作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同时,幼儿的学习特点就是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熟悉的事物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他们的作品大多与其直接感受的环境有关,是现实生活和内心体验的符号化反映。因此,在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中,把教育内容定位在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把能够激发幼儿创造欲、引起幼儿共鸣的内容作为美术活动的内容。
首先,在主题选择及名称的确定上,注重为幼儿留有想象创作的空间。如:《高兴的妈妈》就不如《妈妈的心情》创作空间大;《漂亮的福娃》就不如《福娃旅行记》有动态变化,容易引发幼儿的想象创造;《我的朋友》就不如《我和朋友的故事》有亲切、生动、曲折的创作内容。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多利用生活中美的元素或幼儿熟悉的美的事物进行想象创作。借用生活中的物,包括瓶子、报纸、手套等等进行再造想象,让幼儿体验再造的快乐;借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例如《彼得和狼》《赛马》《七色花》等进行联想创作;借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赋予幼儿一定的文学艺术形象引发幼儿进行想象,激活幼儿的思路,使幼儿体验创作之美。
再次,在表现形式上,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尽可能地多让幼儿接触各种易于使用的工具材料,逐步掌握它们的用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注重在创作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提供粗细不同、颜色不同、软硬不同的笔,投放大小不同、质地不同的纸,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刮蜡、线描、拓印等不同的创作形式,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受不同工具材料的特性,掌握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体验不同绘画形式产生的不同效果,激发幼儿探索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三、教育手段突出多样化的探究体验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借助于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与客观事物的互动实现的,因此,在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方法上是采取多样化的探究形式,注重与多领域的整合,使幼儿在感知体验中主动建构学习经验,认识身边的事物,发现美的规律,从而达到创造性地表现的目的。
1. 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丰富生活经验。
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注重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给幼儿创设体验操作的机会,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创作。例如,小班幼儿在绘画小鸡前,教师组织幼儿饲养小鸡,让幼儿跟小鸡在草地上玩耍,带小鸡一起出去散步等等。在饲养小鸡的过程中,组织幼儿创作《快乐的小鸡》。这样,幼儿由于有了生活经验,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幼儿就会画出内容丰富、栩栩如生的作品来。创作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小鸡捉虫”“小鸡睡觉”“小鸡跳舞”“小鸡唱歌”等丰富的内容,一改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现象,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还可以带幼儿春季踏青、夏季赏花、秋季采摘,到热闹的农贸市场,去博物馆参观等,增加幼儿的体验,为幼儿的创作积累素材。
2. 在与大师的对话交流中,感受美、理解美。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要引导幼儿欣赏题材接近儿童日常生活的美术作品,认识作品所表现的事物,感受作品的美感特点,初步了解表现的方法。在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中,我们发现,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欣赏活动,恰当地引入欣赏内容,对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引发幼儿想象创作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欣赏蒙德里安的格子画时,让幼儿感受色块与色块、线条与线条之间变化的美感;在欣赏齐白石的水墨画时,感受浓淡、干湿、速度与力度之美;在欣赏凡高的《星空》《向日葵》等作品时,使幼儿感受到色彩搭配与作品的流动之美。欣赏后,孩子们挥毫泼墨,用他们理解的方式,将对美的感受自信满满地表现在画纸上。
3. 在艺术作品中畅游,放飞童心,大胆创造。
在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中,常常借助艺术作品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情操,放飞幼儿的心灵。利用艺术作品教育性和审美性的特点,使幼儿在充分感受艺术作品的基础上,满足幼儿想象创作的需要,进行大胆地联想与创造。
四、教育评价突出幼儿的自主表现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作品评价对培养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成功的作品评价可能会影响孩子终身的艺术感受。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更多地强调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更多采取的方法是倾听,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分享,与幼儿一起欣赏自己和他人的创作结果。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幼儿始终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对创作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
综上所述,生活体验式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高有着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活动本来就是表现幼儿创造性,展示幼儿个性的最佳方式,我们应该让幼儿密切接触生活,充分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理解生活中的美,为其提供更多实践与创造的机会,鼓励幼儿从中大胆想象和自由表现,让美术教育为幼儿的个性化成长打开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温泉幼儿园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