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实践性、科学性。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性的特征,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新课标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注重学习过程,而初中生物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生物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呢?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目的是行动的先导,有了目的才会产生行动的动机,而动机又会激励行动的动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让人明确实验目的,就会产生动手实验的动机,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效果。初中生对实验充满好奇,但是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实验课好玩,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会给实验教学带来难题。所以实验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明白教材上的实验目的,还要结合实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学“显微镜的使用”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显微镜的实际应用,如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判断,除了传统的问、查之外,还要借助化验,用显微镜对病人患病部位进行诊断,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没有科学手段辅助诊断,误诊病患,可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让学生认识到显微镜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解决教学难题。
二、师生互动演示,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变抽象为具体,易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演示实验基本上都是探究性实验,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受到严谨的科学态度的熏陶。演示实验请学生参与,师生进行互动演示,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进行“测量肺活量”的实验,事先可以让学生想想能用什么方法进行肺活量实验,很多学生准备了气球,他们想用气球测量自己肺活量的大小。用气球测量肺活量的方法简单易行,操作简单,材料也好找,教师要给予鼓励。但这种方法测量出来的结果不精确,课堂实验中教师应再用上肺活量计,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了解自己真正的肺活量。学生参与互动演示,大大提高了可信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过程中实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学生动手规范的要领,只有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所以要优化实验方法,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临时装片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了解每一步的含义,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教师再详细讲解每个步骤需注意的问题,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模仿操作。然后讲解需要注意的问题,滴一滴清水,如果太多容易外溢,如果太少则不易出现气泡等。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还可以采用悬念激趣法、情境激趣法、生活激趣法等。如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前,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用胶卷可以拍照,那大家知不知道绿叶也能用来拍照?学生很是好奇,急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进行分组实验,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操作是重要的实验形式,但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内容多、实验材料多、过程比较复杂,靠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实验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时,教师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小组,组内成员合理分工,既分工又协作,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如进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有的学生负责制作实验装置、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清洗实验器材,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不断地巡视每组学生的实验情况,对学生遇到的情况适时地给予点拨,使小组实验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实验效果。
五、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意味着生物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融合的过程,学生要获得生物知识,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科技活动,将生物知识融于学习之中,将探究融于游戏之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如与生物相关的试管婴儿、克隆等,学生都很感兴趣。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生物知识,如探测脉搏的运动、探究种子的成分、观察种子的结构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认真观察、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是眼、手、脑的并用下完成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如能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必会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黄春香)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目的是行动的先导,有了目的才会产生行动的动机,而动机又会激励行动的动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让人明确实验目的,就会产生动手实验的动机,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效果。初中生对实验充满好奇,但是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实验课好玩,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会给实验教学带来难题。所以实验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明白教材上的实验目的,还要结合实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学“显微镜的使用”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显微镜的实际应用,如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判断,除了传统的问、查之外,还要借助化验,用显微镜对病人患病部位进行诊断,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没有科学手段辅助诊断,误诊病患,可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让学生认识到显微镜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解决教学难题。
二、师生互动演示,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变抽象为具体,易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演示实验基本上都是探究性实验,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受到严谨的科学态度的熏陶。演示实验请学生参与,师生进行互动演示,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进行“测量肺活量”的实验,事先可以让学生想想能用什么方法进行肺活量实验,很多学生准备了气球,他们想用气球测量自己肺活量的大小。用气球测量肺活量的方法简单易行,操作简单,材料也好找,教师要给予鼓励。但这种方法测量出来的结果不精确,课堂实验中教师应再用上肺活量计,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了解自己真正的肺活量。学生参与互动演示,大大提高了可信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过程中实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学生动手规范的要领,只有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所以要优化实验方法,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临时装片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了解每一步的含义,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教师再详细讲解每个步骤需注意的问题,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模仿操作。然后讲解需要注意的问题,滴一滴清水,如果太多容易外溢,如果太少则不易出现气泡等。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还可以采用悬念激趣法、情境激趣法、生活激趣法等。如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前,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用胶卷可以拍照,那大家知不知道绿叶也能用来拍照?学生很是好奇,急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进行分组实验,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操作是重要的实验形式,但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内容多、实验材料多、过程比较复杂,靠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实验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时,教师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小组,组内成员合理分工,既分工又协作,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如进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有的学生负责制作实验装置、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清洗实验器材,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不断地巡视每组学生的实验情况,对学生遇到的情况适时地给予点拨,使小组实验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实验效果。
五、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意味着生物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融合的过程,学生要获得生物知识,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科技活动,将生物知识融于学习之中,将探究融于游戏之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如与生物相关的试管婴儿、克隆等,学生都很感兴趣。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生物知识,如探测脉搏的运动、探究种子的成分、观察种子的结构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认真观察、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是眼、手、脑的并用下完成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如能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必会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