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更好的方法。方法:将14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综合治疗组(75例)和西药组(73例)。综合治疗组采用热敏灸同时結合穴位贴敷;西药组采用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月,采用临床症状评分和免疫功能检查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有效率92.0%明显优于西药组79.31%,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免疫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综合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改善更加显著(均P<0.05)。结论:对于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能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在控制症状或改善症状的同时,增强了体质。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热敏灸: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99—0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四季均易发生,是长期困扰医生、家长及患儿的临床常见病,病情反复,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笔者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和“冬病夏治”的理论,在农历“三伏”期间,采用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48例,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共148例均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其中综合治疗组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年。西药组73例,男38例,女35例;病程最短1年半,最长3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程度、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且排除了急性传染病后确诊。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成都“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执行【1】。①年龄从出生至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②3-5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③6-1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说明:①上呼吸道感染第1次距第2次至少7d以上。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加下呼吸道次数,反之则不成了。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实用中医儿科学》【2-3】。主症:反复感冒,感冒次数参考西医诊断标准。次症:面色少华、腹胀、厌食、乏力、自汗、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数无力、指纹淡。具备主症及次症中的2项,即可诊断。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近3个月内未应用中西医免疫调节剂;③治疗期间处于症状缓解期者;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治疗期间患急性发热性疾病者;②正接受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③伴有心、肝、肾及造血系统原发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小儿结核病、过敏性体质和对已知试验药物或药物组分过敏者。
2治疗方法
2.1综合治疗组:
采用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
①热敏灸治疗:
取穴:双侧风门、肺俞、脾俞、心俞、膈俞等穴位。
工具:2支特质精艾绒艾条,直径22mm、长120mm,江西省中医院生产,材料为二级精艾绒。
方法:①探查热敏化腧穴:手持调控点燃的艾条,在背侧足太阳膀胱经两外侧线以内,风门穴和膈俞穴两水平线之间的区域,距离选定部位皮肤表面2~3cm左右高度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艾热从施灸部位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扩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偱某一方向传导)、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距离施灸部位感觉甚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关节腔感觉远甚热)和非热感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即所为热敏化穴。②对已探查出的热敏穴逐个悬灸,并每隔2min弹灰(时间不超过10s),调整艾条与皮肤距离,保持足够热度,在此穴灸至感传消失,皮肤灼热为止。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
②穴位贴敷治疗
取穴:双侧定喘、肺俞、膏肓及大椎、天突穴。
贴敷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防风、生姜,按4:1:1:2:2比例混合,共研细粉,加鲜生姜汁调和成为膏状。制成1cm×1cm大小,厚度为3mm左右的方药块,将药块贴敷于穴位上,外用6cm×6cm大小的胶布固定。通常6岁以下贴敷1~2h,6岁以上贴敷2~6h,以贴药处皮肤潮红为度,贴敷的时间为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皮肤敏感者可适当减少贴敷时间。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禁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不吃肥甘厚腻,禁食海鲜、虾等发物。
2.2西药组: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溶液(商品芙露饮,由江苏吴中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42611-089),<小于3岁者,每次5ml/次,1次/d连用2个月;>3岁者每次10ml/次,1次/d连用1个月。
复感儿防治期间,若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两组均分别给予抗生素、退热药等对症处理,待症状控制后即停药,防治疗程继续实施。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主要包括感冒、发热、咳嗽、气喘、饮食、睡眠、二便、出汗及面色毛发改变等。专人记录急性呼吸道感染次数、持续时间、病种,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进行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监测,主要包括IgA、IgG、IgM等。
3.2评定标准
3.2.1病情分级标准 ①发病次数:Ⅰ级每月发病少于1次,Ⅱ级每月发病1~2次,Ⅲ级每月发病多于2次;②发作期病程:Ⅰ级为每次发病<5d,Ⅱ级每月发病少于5~10d,Ⅲ级每次发病>10d;③病情:Ⅰ级为上呼吸道感染,Ⅱ级为支气管炎,Ⅲ级为支气管肺炎。 ②疗效标准 ①不在发病或发病次数减少1级以上;②病程缩短1级以上;③病情减轻1级以上;④治疗后免疫指标正常或明显改善。显效:具备以上1~3项中任2项以上,第4项属明显改善;有效:具備以上1~3项中任何一项者;无效:上述各项均无明显改变。
3.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3.4治疗结果
①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0%;西药组总有效率79.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②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Ig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IgG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综合治疗组的IgA、IgG含量比较P<0.001,西药组的IgA、IgG含量的比较P<0.001,均有显性差异(见表2)。
③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 综合治疗组治疗前多数患儿有感冒、咳嗽、气喘、多汗等症状,经治疗后,感冒、咳嗽、气喘、多汗、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P<0.05)。而西药组患儿经治疗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变化(P>0.05)。提示治疗组患儿经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后,在控制症状或改善症状的同时,增强了体质。
4 讨论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RRI等。“夏治” 是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5】。冬病夏治利用了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代谢旺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缠绵难愈,近几年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及补充营养的方法。祖国医学注重整体观念,治病求本,多采用扶正固本祛邪的方法治疗,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症状改善快,但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对中药治疗依从性较差,患儿和家长有时难以接受,而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疗法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患儿活动不受影响,易于接受。
热敏灸疗法是陈日新教授等人通过长期的灸疗临床实践中创新研究出的一种艾灸方法,全称“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该法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点燃的艾材悬灸热敏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得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6】。热敏灸遵循“气至而有效”的理论【7】,在临床实践中可个体化、动态地激发腧穴经络感传现象【6,-8】,实现穴位“小刺激大反应”的治疗目的。通过热敏灸来调节机体的阴阳气血,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理脾胃,宣通肺气,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激发人体卫外自然抗病能力。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三伏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天灸的一种。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为庚日属金,以五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借助自然界阳气最旺之时,两阳相加以彻底根除体内寒凝之邪,扶正固本,以防疾病反复发作。
中药贴敷所选定喘为经外奇穴,具有化痰、宣肺、平喘的功效,是治疗哮喘的经验穴,也是临床用以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特定穴。现代研究认为针刺定喘穴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增加肺的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肺俞、膏肓为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大椎为手三阳督脉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天突穴为阴维,任脉之会《甲乙经》,本穴内应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可宣肺平喘,清音利痰。诸穴合用,可激发人体的阳气,通调各脏腑之气。有研究表明,贴药可刺激穴位,激活皮肤中的某些神经末梢和酶类,而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提高免疫力或降低过敏状态。小儿虽为柔嫩之体,但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其皮肤角质层较薄,药物的吸收较成人强,故应用外贴穴位疗效更为显著,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即是基于这个原理衍生的一种外治疗法。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中药穴位贴敷,一方面通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贴敷于相应的穴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本研究通过热敏灸结合中药穴位贴敷进一步加强疗效,最终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治疗组通过热敏灸配合中药穴位贴敷,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从而发挥作用。
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突出了内病外治、预防为主的方针。由于简便、经济、亦无毒副反应,患儿容易配合治疗,既可治疗咳嗽、哮喘,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并且节省医疗费用,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 26(1):14.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8.
[3] 杨涛.中药辩证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4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2):49-50.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53-58.
[6] 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4.
[7] 陈日新,康明飞.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J】. 中国针灸2008,28(1)44—46.
[8] 陈日新,康明飞.腧穴热敏化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3—164.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热敏灸: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99—0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四季均易发生,是长期困扰医生、家长及患儿的临床常见病,病情反复,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笔者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和“冬病夏治”的理论,在农历“三伏”期间,采用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48例,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共148例均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其中综合治疗组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年。西药组73例,男38例,女35例;病程最短1年半,最长3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程度、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且排除了急性传染病后确诊。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成都“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执行【1】。①年龄从出生至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②3-5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③6-1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说明:①上呼吸道感染第1次距第2次至少7d以上。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加下呼吸道次数,反之则不成了。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实用中医儿科学》【2-3】。主症:反复感冒,感冒次数参考西医诊断标准。次症:面色少华、腹胀、厌食、乏力、自汗、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数无力、指纹淡。具备主症及次症中的2项,即可诊断。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近3个月内未应用中西医免疫调节剂;③治疗期间处于症状缓解期者;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治疗期间患急性发热性疾病者;②正接受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③伴有心、肝、肾及造血系统原发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小儿结核病、过敏性体质和对已知试验药物或药物组分过敏者。
2治疗方法
2.1综合治疗组:
采用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
①热敏灸治疗:
取穴:双侧风门、肺俞、脾俞、心俞、膈俞等穴位。
工具:2支特质精艾绒艾条,直径22mm、长120mm,江西省中医院生产,材料为二级精艾绒。
方法:①探查热敏化腧穴:手持调控点燃的艾条,在背侧足太阳膀胱经两外侧线以内,风门穴和膈俞穴两水平线之间的区域,距离选定部位皮肤表面2~3cm左右高度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艾热从施灸部位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扩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偱某一方向传导)、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距离施灸部位感觉甚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关节腔感觉远甚热)和非热感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即所为热敏化穴。②对已探查出的热敏穴逐个悬灸,并每隔2min弹灰(时间不超过10s),调整艾条与皮肤距离,保持足够热度,在此穴灸至感传消失,皮肤灼热为止。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
②穴位贴敷治疗
取穴:双侧定喘、肺俞、膏肓及大椎、天突穴。
贴敷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防风、生姜,按4:1:1:2:2比例混合,共研细粉,加鲜生姜汁调和成为膏状。制成1cm×1cm大小,厚度为3mm左右的方药块,将药块贴敷于穴位上,外用6cm×6cm大小的胶布固定。通常6岁以下贴敷1~2h,6岁以上贴敷2~6h,以贴药处皮肤潮红为度,贴敷的时间为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皮肤敏感者可适当减少贴敷时间。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禁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不吃肥甘厚腻,禁食海鲜、虾等发物。
2.2西药组: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溶液(商品芙露饮,由江苏吴中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42611-089),<小于3岁者,每次5ml/次,1次/d连用2个月;>3岁者每次10ml/次,1次/d连用1个月。
复感儿防治期间,若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两组均分别给予抗生素、退热药等对症处理,待症状控制后即停药,防治疗程继续实施。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主要包括感冒、发热、咳嗽、气喘、饮食、睡眠、二便、出汗及面色毛发改变等。专人记录急性呼吸道感染次数、持续时间、病种,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进行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监测,主要包括IgA、IgG、IgM等。
3.2评定标准
3.2.1病情分级标准 ①发病次数:Ⅰ级每月发病少于1次,Ⅱ级每月发病1~2次,Ⅲ级每月发病多于2次;②发作期病程:Ⅰ级为每次发病<5d,Ⅱ级每月发病少于5~10d,Ⅲ级每次发病>10d;③病情:Ⅰ级为上呼吸道感染,Ⅱ级为支气管炎,Ⅲ级为支气管肺炎。 ②疗效标准 ①不在发病或发病次数减少1级以上;②病程缩短1级以上;③病情减轻1级以上;④治疗后免疫指标正常或明显改善。显效:具备以上1~3项中任2项以上,第4项属明显改善;有效:具備以上1~3项中任何一项者;无效:上述各项均无明显改变。
3.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3.4治疗结果
①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0%;西药组总有效率79.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②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Ig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IgG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综合治疗组的IgA、IgG含量比较P<0.001,西药组的IgA、IgG含量的比较P<0.001,均有显性差异(见表2)。
③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 综合治疗组治疗前多数患儿有感冒、咳嗽、气喘、多汗等症状,经治疗后,感冒、咳嗽、气喘、多汗、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P<0.05)。而西药组患儿经治疗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变化(P>0.05)。提示治疗组患儿经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后,在控制症状或改善症状的同时,增强了体质。
4 讨论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RRI等。“夏治” 是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5】。冬病夏治利用了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代谢旺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缠绵难愈,近几年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及补充营养的方法。祖国医学注重整体观念,治病求本,多采用扶正固本祛邪的方法治疗,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症状改善快,但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对中药治疗依从性较差,患儿和家长有时难以接受,而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疗法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患儿活动不受影响,易于接受。
热敏灸疗法是陈日新教授等人通过长期的灸疗临床实践中创新研究出的一种艾灸方法,全称“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该法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点燃的艾材悬灸热敏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得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6】。热敏灸遵循“气至而有效”的理论【7】,在临床实践中可个体化、动态地激发腧穴经络感传现象【6,-8】,实现穴位“小刺激大反应”的治疗目的。通过热敏灸来调节机体的阴阳气血,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理脾胃,宣通肺气,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激发人体卫外自然抗病能力。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三伏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天灸的一种。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为庚日属金,以五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借助自然界阳气最旺之时,两阳相加以彻底根除体内寒凝之邪,扶正固本,以防疾病反复发作。
中药贴敷所选定喘为经外奇穴,具有化痰、宣肺、平喘的功效,是治疗哮喘的经验穴,也是临床用以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特定穴。现代研究认为针刺定喘穴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增加肺的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肺俞、膏肓为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大椎为手三阳督脉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天突穴为阴维,任脉之会《甲乙经》,本穴内应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可宣肺平喘,清音利痰。诸穴合用,可激发人体的阳气,通调各脏腑之气。有研究表明,贴药可刺激穴位,激活皮肤中的某些神经末梢和酶类,而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提高免疫力或降低过敏状态。小儿虽为柔嫩之体,但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其皮肤角质层较薄,药物的吸收较成人强,故应用外贴穴位疗效更为显著,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即是基于这个原理衍生的一种外治疗法。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中药穴位贴敷,一方面通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贴敷于相应的穴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本研究通过热敏灸结合中药穴位贴敷进一步加强疗效,最终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治疗组通过热敏灸配合中药穴位贴敷,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从而发挥作用。
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突出了内病外治、预防为主的方针。由于简便、经济、亦无毒副反应,患儿容易配合治疗,既可治疗咳嗽、哮喘,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并且节省医疗费用,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 26(1):14.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8.
[3] 杨涛.中药辩证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4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2):49-50.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53-58.
[6] 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4.
[7] 陈日新,康明飞.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J】. 中国针灸2008,28(1)44—46.
[8] 陈日新,康明飞.腧穴热敏化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