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学习策略,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合作、交流、倾听、质疑、分享等方式,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感受成功的喜悦。?本文就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缺乏兴趣。日常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合作学习时,学生对合作学习毫无兴趣。当学生或老师提出一个需要讨论探索的问题后,有些小组成员就开始忙于自己的“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却是个孤独的旁听者;有的却静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似旁若无人。
误区二:缺少深度。在一些数学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不管什么数学内容,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有的合作学习表面看上去是热热闹闹,似乎每个小组成员都在踊跃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仔细一听,才发现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误区三:组织无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对小组成员不具体分工,或分工不明确。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在讨论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凑热闹。这种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的合作学习是毫无效果的。
误区四:指导乏力。我们的合作学习,教师布置学生合作学习内容后,在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东张西望地看学生讨论,就是在教室内走来走去,或者干脆坐在课堂上旁听。把教师置身于“讨论”之外,无疑淡化了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
误区五、缺乏交流“合作学习”变成了教师与优等生的交流,在“合作学习”时,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该队小组其他成员,这样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误区六:时间欠缺。但在课堂实践中,一部分老师由于想着教学进度,小组未形成一个有效搭配的整体,就急急开始,学生刚进入角色,思维为还未打开,小组还没有进行成果的充分整合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问题的探究总是浅尝辄止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合作意识。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不仅仅是几个人表述一下就行了,还要通过猜想、验证等途径来解决。不是几分钟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合作,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精心设计、合理选材。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
五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学习小组。(1)按座位分组。(2)按成绩分组。所谓 异质分组,就是将优、中、差生混合编组,它适合优生带动差生。小组内要有明确细致的分工,可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六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七及时反馈,激励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愿望,建立“小组合作讨论”激励机制,能让学生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小组合作的潜力。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缺乏兴趣。日常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合作学习时,学生对合作学习毫无兴趣。当学生或老师提出一个需要讨论探索的问题后,有些小组成员就开始忙于自己的“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却是个孤独的旁听者;有的却静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似旁若无人。
误区二:缺少深度。在一些数学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不管什么数学内容,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有的合作学习表面看上去是热热闹闹,似乎每个小组成员都在踊跃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仔细一听,才发现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误区三:组织无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对小组成员不具体分工,或分工不明确。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在讨论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凑热闹。这种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的合作学习是毫无效果的。
误区四:指导乏力。我们的合作学习,教师布置学生合作学习内容后,在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东张西望地看学生讨论,就是在教室内走来走去,或者干脆坐在课堂上旁听。把教师置身于“讨论”之外,无疑淡化了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
误区五、缺乏交流“合作学习”变成了教师与优等生的交流,在“合作学习”时,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该队小组其他成员,这样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误区六:时间欠缺。但在课堂实践中,一部分老师由于想着教学进度,小组未形成一个有效搭配的整体,就急急开始,学生刚进入角色,思维为还未打开,小组还没有进行成果的充分整合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问题的探究总是浅尝辄止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合作意识。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不仅仅是几个人表述一下就行了,还要通过猜想、验证等途径来解决。不是几分钟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合作,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精心设计、合理选材。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
五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学习小组。(1)按座位分组。(2)按成绩分组。所谓 异质分组,就是将优、中、差生混合编组,它适合优生带动差生。小组内要有明确细致的分工,可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六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七及时反馈,激励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愿望,建立“小组合作讨论”激励机制,能让学生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小组合作的潜力。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