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i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中学思想品德课走在了改革创新的浪尖前沿。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与时俱进,对我们该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课程发展,以及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成为新课改浪潮的弄潮儿。“开放式”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顺应新课改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那么,如何组织“开放式”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一、正确地认识“开放式”的内涵
  在这里,“开放式”指的是授课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教学手段不循规蹈矩,教学思路敢于放活。对待学生因材施教,对待教材因地制宜,是其最重要的体现。而紧紧抓住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则是其中心。
  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相亲相爱一家人》中,课程标准与要求提出: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针对这一目标,不管是围绕教材来教,还是舍弃教材,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或是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活动,都可以实施教学,形式多样。但不论哪一种,一定要能实现新课标要求,要能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
  二、让“开放式”走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教师要“开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要重新认识和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绝不能再是一味的说教者、单纯的传道者,要成为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这样的角色意味着教师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必然要求其不断提高和更新自我的思想素质和认知观,要敢于接受科学的新生的事物,要能够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知道当代的学生喜欢什么、爱做什么……进而,能够因势利导地“投其所好”,这样才具备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其次,“开放”的课堂教学手段是最关键的环节。
  随着中学思想品德课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的不断演变,教师要在利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开放式”的活动。如:辩论会,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举办黑板报、做调查报告、倡议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能够在学生参与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涌现出来,把学生的潜能极大地发掘出来。这将使我们思想品德的课堂意趣横生,学生倍加喜爱。
  如《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第一课时《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我把品德课堂设计成主题是 “我与我的班集体”的主题班会,课前帮助学生组织了主持人、记录员、学生小品等活动角色,然后,课堂上让学生展开活动。整个活动,主持人组织得有条不紊,表演者也演得惹人喜爱,学生们各抒己见,各司其责。学生通过活动中自己的切身体会,既领会到了“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的正确关系,思想上又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集体观念更强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最后,要设计“开放”的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效果的体现。因而,作业要体现新的“开放性”的特点,要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能够体现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开放性”习题。
  三、创新改革,开拓进取
  这是我们能够实现“开放式”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和必备素质。我们所面对的是有着灵动思想但不稳定、有着奋发精神却可塑性很强、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极易混淆是非的未成年学生,只有适应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的课堂,才会被他们接受,只有我们认真钻研、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才能组织出学生喜爱的思想品德课堂。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如在讲《认清基本国情》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变化的原因。我在讲本课前,先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我家的变化”展览活动,让学生收集反映以前农村自己家庭生活的老照片、资料和反映现在生活的照片、资料。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展过程中,新老照片的对比,在引发学生欢笑讨论时,家乡以及老一辈以前那些贫穷和泥腿子的形象,与现如今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积极地探讨发生变化的原因。紧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借助教材,查阅书籍,搜索网络,去查找相关原因。学生在求知欲的支配下,运用多种手段,把那些原本枯燥无味、深奥难懂的政治概念一一解惑,有些比我们说的还好,教师也只有旁观的份了。剩下的再组织教学,就易如反掌了。在这里,我打破了教材知识框架的顺序,集中性地处理多个新的知识点,压缩了教材内容,取得的效果却是令人耳目一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放眼时代的发展,主宰明天的必将是我们课堂下这些还带着稚气的眼光、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学生,就让我们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为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其他文献
摘 要:所有的定律、定理都反映了若干个物理概念的有机联系,所以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但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时,往往会由于种种内在的因素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  关键词:物理概念课 定律 定理 日常生活经验或观念 感性认识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的基础。因为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原理、公式和定则等,它们都反映了物理概
期刊
课堂教学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正式演出。在我们看来,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就像一次奇妙而充满未知的旅行,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新课程的理念是倡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把握学生的思维跳跃,依循学生的心理认知曲线,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一、备课中的弹性空间要大。首先教师手
期刊
摘 要: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数学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着寻求新知识的结合点展开,使他们在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腾飞,计算机普遍进入了市场。在
期刊
“新课程内容多,体系乱,处理难度大。”这恐怕是不少教师谈及新课程的第一句话。新课程实施已近一年多,但能按计划真正完成教学任务的却寥寥几人,能在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提供给学生活动空间的老师更是几乎没有。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以课标夯基,理清思路  在传统教学中,脱离大纲和课标、直接依据教材和教参备课似乎是不少教师的习惯。这种做法在应试教育的大环
期刊
摘 要: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摧残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个同学的自尊,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营造民主的氛围。在课堂中,我提倡争论,生与生、生与师都
期刊
潘鲁生院长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生活将是最好的老师。希望你们做热爱生活的人,把乐观、智慧、理解和感悟,融入创作,融入生活,通过艺术设计,带给更多的人审美体验。……”艺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今美术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  二、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  三
期刊
面对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对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能力、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和探究未知的本领。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把中学物理教学从片面地传授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强调经历过程与方法,把动手动脑的科学活动作为物理教育的基本形式。为此,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回归学生
期刊
个性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提倡个性化写作,就是个性教育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创设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个性化写作开拓出一片绿色天地。主要是激发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表达训练,鼓励和培养学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练习课应体现如下功能: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实现“双基”目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实现“两力”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困扰我们很多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构建高效练习课,本文试从开放性和趣味性两点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
期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语文保持密切联系、享受语文、用语文美化人生的前提。语文课应充分发挥语文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完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