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晨8点,怀柔区琉璃庙镇梁根村的69岁村民邢玉忠准时来到村里的木耳种植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现在,村里好多人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了。到了年底,村里合作社还有分红,大伙儿现在的日子都很有奔头,今年有好几家都装修了房子呢。”邢大爷乐呵呵地说。
在市、区有关部门和驻村工作组的支持和帮助下,梁根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施策拔穷根,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支部引领明思路
梁根村位于怀柔区北部深山区,是琉璃庙镇最远的行政村,去镇里要绕盘山路40多分钟,去怀柔城区更要一个半小时路程。村内基础设施落后,耕地面积少,村民只能靠天吃饭;村里老年人多,文化水平低,在全村74户、140口人中,有34户、61人为低收入户。面对困境,村党支部决心把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为摸索出适应本村的“脱低”路子,村党支部一班人扎根村里做调研、走家串户摸底数、座谈交流强信心,确定了“政策扶持、党建引领、产业‘脱低’”的发展思路。“依靠政府帮扶政策,按照镇党委‘六个一批’帮扶要求,我们为每个低收入户建立了增收台账,对低收入人员的增收方式、收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公益岗位或申请政策性补助,首先保障低收入户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梁根村党支部书记田志军说。
邢玉忠就是享受到帮扶政策的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我老伴儿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家里收入本来就少,2014年我俩又都生病住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我成为村里的生态林管护员和保洁员后,每年都能领17000多元工资,再加上每月2000元的养老金,一年就有4万多元的收入。这要搁以前,是我和老伴儿想都不敢想的啊。”
因地制宜兴产业
“今天,咱们在这开个会,还是围绕村里怎么‘脱低’的事儿。先请咱们第一书记说说今天带专家组上山的情况……”这是田志军第6次组织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开会讨论精准“脱低”的事儿了。2015年,梁根村有2000亩山场被确定为生态林抚育工程。专家认为,这里平均海拔1000米,昼夜温差大,可以利用公益林抚育工程成熟后采伐的柞木发展食用菌产业,在树下种植黑木耳,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更能助村民增收致富。
“脱低”工作组与专家经过调研,很快确定了种植基地位置,建起了种植大棚。紧接着,村里又成立了北京桦树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黑木耳的产、供、销,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首先面向低收入户公开招工,有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来基地工作,负责日常的木耳采摘、晾晒、除草、维护等,每天干活6个小时就可以领取100元的基本工资。随着木耳基地的发展,村里又进一步整合劳动力,成立了助残基地。村民邢玉好一家,老两口都是残疾人,生活一直很困难。3年来,两口子通过在木耳基地工作,增收了5.9万元。
目前,梁根村低收入户中已有24户32人在木耳基地工作,每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到了年底还有分红,大家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多样发展促增收
看到产业“脱低”有了成效,村子的发展也有了底气。村党支部通过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农业培训、举办技能讲堂等方式,鼓励村民转变发展观念,堅定发展信心,不断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
为了充分利用村里的大面积野生核桃树资源,梁根村专业种植合作社与中国农业大学和山西黎城核桃合作社3个党支部合作开展了“红色1+1”核桃嫁接项目,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采用芽接方式改良品种。经过嫁接的160亩食用核桃成熟后果大仁满,经过3年培育后,预计年产值将达20万元。村里70多岁的低收入户邢玉义通过参与核桃树的嫁接管理,一个月就赚了5000多元。他说:“这几年,村里活儿多了,只要愿意干,大家都能赚到钱。”
如今,梁根村种植基地的种植面积已达30亩,种植木耳及各类食用菌3万余根。核桃树高接后明年开始挂果,预计株均产优质核桃2公斤,4000株核桃树可产核桃8000公斤。目前,合作社正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食用菌销售渠道,增加核桃和其他农产品的销量。
在市、区有关部门和驻村工作组的支持和帮助下,梁根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施策拔穷根,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支部引领明思路
梁根村位于怀柔区北部深山区,是琉璃庙镇最远的行政村,去镇里要绕盘山路40多分钟,去怀柔城区更要一个半小时路程。村内基础设施落后,耕地面积少,村民只能靠天吃饭;村里老年人多,文化水平低,在全村74户、140口人中,有34户、61人为低收入户。面对困境,村党支部决心把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为摸索出适应本村的“脱低”路子,村党支部一班人扎根村里做调研、走家串户摸底数、座谈交流强信心,确定了“政策扶持、党建引领、产业‘脱低’”的发展思路。“依靠政府帮扶政策,按照镇党委‘六个一批’帮扶要求,我们为每个低收入户建立了增收台账,对低收入人员的增收方式、收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公益岗位或申请政策性补助,首先保障低收入户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梁根村党支部书记田志军说。
邢玉忠就是享受到帮扶政策的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我老伴儿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家里收入本来就少,2014年我俩又都生病住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我成为村里的生态林管护员和保洁员后,每年都能领17000多元工资,再加上每月2000元的养老金,一年就有4万多元的收入。这要搁以前,是我和老伴儿想都不敢想的啊。”
因地制宜兴产业
“今天,咱们在这开个会,还是围绕村里怎么‘脱低’的事儿。先请咱们第一书记说说今天带专家组上山的情况……”这是田志军第6次组织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开会讨论精准“脱低”的事儿了。2015年,梁根村有2000亩山场被确定为生态林抚育工程。专家认为,这里平均海拔1000米,昼夜温差大,可以利用公益林抚育工程成熟后采伐的柞木发展食用菌产业,在树下种植黑木耳,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更能助村民增收致富。
“脱低”工作组与专家经过调研,很快确定了种植基地位置,建起了种植大棚。紧接着,村里又成立了北京桦树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黑木耳的产、供、销,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首先面向低收入户公开招工,有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来基地工作,负责日常的木耳采摘、晾晒、除草、维护等,每天干活6个小时就可以领取100元的基本工资。随着木耳基地的发展,村里又进一步整合劳动力,成立了助残基地。村民邢玉好一家,老两口都是残疾人,生活一直很困难。3年来,两口子通过在木耳基地工作,增收了5.9万元。
目前,梁根村低收入户中已有24户32人在木耳基地工作,每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到了年底还有分红,大家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多样发展促增收
看到产业“脱低”有了成效,村子的发展也有了底气。村党支部通过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农业培训、举办技能讲堂等方式,鼓励村民转变发展观念,堅定发展信心,不断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
为了充分利用村里的大面积野生核桃树资源,梁根村专业种植合作社与中国农业大学和山西黎城核桃合作社3个党支部合作开展了“红色1+1”核桃嫁接项目,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采用芽接方式改良品种。经过嫁接的160亩食用核桃成熟后果大仁满,经过3年培育后,预计年产值将达20万元。村里70多岁的低收入户邢玉义通过参与核桃树的嫁接管理,一个月就赚了5000多元。他说:“这几年,村里活儿多了,只要愿意干,大家都能赚到钱。”
如今,梁根村种植基地的种植面积已达30亩,种植木耳及各类食用菌3万余根。核桃树高接后明年开始挂果,预计株均产优质核桃2公斤,4000株核桃树可产核桃8000公斤。目前,合作社正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食用菌销售渠道,增加核桃和其他农产品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