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感的形成,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因素,但主要是后天的培养训练,它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培养、训练。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又弥新的课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人对作用于它的语言信息直觉地感受、把握、领悟的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感既然是一种能力,自然就有强弱的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同样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或者是一首清丽的小诗,有的同学读起来声情并茂、动人心弦,有的同学读起来结结巴巴,听了乏味;有的同学能领会出“青松”、“古道”、“落花”、“流水”等自然景物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丰富内涵,有的同学则对此毫无反应;有的同学能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有的同学却只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思。因此,语感左右着听、说、读、写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感呢?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途径是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小学生语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语言积累,在语言积累中培养语感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也只有主体原先积累与储存的经验、知识跟当前所面临的情境相互撞击,才会迸发出耀眼的直觉思维的火花。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因为语言感受力最主要是依靠阅读来培养的,而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尽管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但要培养他们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主要进行了下面两方面的工作。
  (一)在阅读中加强字词积累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字词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阅读中得到的。这是由语言符号中的特性决定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只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数量的词语积累作为语感训练的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词汇积累如滚雪球般增多。在课外阅读中,小学高年级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新词语,第一、第二次接触时,可能不懂,到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接触到时,这个词就比较熟悉了。由于反复接触的这个词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出现的,学生就记住了十几句乃至几十句具有这个词的句子,掌握了该词的使用规则。这时,对这个词的意义从不懂,至开始有些懂,到完全弄懂了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变化规律,这个词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变得鲜活起来,又不易遗忘。如此日积月累,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的词汇量会不断增加,语言感受力也就不断得到提高,语感力的提高,又使词汇积累更加容易,就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二)加强背诵及指导,积累各种语言材料
  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因此,加强背诵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
  少年儿童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因而应多熟读、背诵一些典范文章。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引文章精华。如能持之以恒,就能增强语感,加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背诵的文章积累多了,死的语言材料就会慢慢地转化为活的语感能力。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
  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如指导学生背诵《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唤起学生的想像,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山林中的景象。接着再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课文是按地点的转换顺序写的,三个主要段落开头分别是“那座古桥……”,“走进这片树林……”,“这山中的一切……”再让学生仔细品读每一段,分析作者的写作方式和顺序,避免让学生机械背诵,应该让学生在“品读—回想—背诵”中积淀语感。
  二、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语言以语音为外壳,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语言的理性体悟有赖于对语言材料的朗读,不通过朗读是难于全面把握的,因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强调情感体验,以形成良好语感
  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地理解文意。因此,朗读课文不是单纯的把静态语言变为有声语言,而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凭借朗读,让一个个汉字带上思想感情,让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为直观可感的生动形象,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情感。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这样,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就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二)反复朗读揣摩,以培养良好语感
  语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须反复进行。每篇课文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这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不能怕麻烦,也不能怕多费时。只有过了朗读这一关,才能谈得上培养语感,才能把握具体语境中语言符号的语调、语势,直至能比较完美地朗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韵味意境,感知语言艺术的奥妙,久之就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灵敏的语感。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舍得挤出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多揣摩,并及时加以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来,读出韵味来,使之“天机灵气似乎不期而至,妙语佳思仿佛灵山飞来”,这样,那些佳词丽句才会通过学生的朗读过程,渐渐在学生心中悄悄扎根、发芽,同时,对语言的感受、把握、领悟能力也就会逐步提高。
  (三)进行朗读技巧的训练,以增强语感
  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首先,要注意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
  其次,要注意停顿。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这一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其中“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写出了父亲挖的时间之漫长,对儿子爱之深切,所以每个顿号之间必须有充足的停顿时间。
  第三,要注意语气。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是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这样使人仿佛看到他滔滔不绝、话犹未尽的样子,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破产农民的迟钝麻木,生活的重负给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
  第四,要注意语速适当。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
  第五,要注意语调抑扬。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悲痛处还他个悲痛。避免“千文一腔”。如读朱自清的《春》时,应以轻柔、缓慢的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从而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使学生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
  三、重视语言的运用,在写作过程中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其实,写作同时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深化过程,也是一个语感实践的过程。学生初步具备语感技能,应引导他们勤练笔,使感性东西逐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语感本身具有整体性特点,训练语感既离不开读、品、悟,更离不开勤动笔写作。
  写作包括审题、立意、行文、修改等过程。比如在审《一件小事给我的启示》这个作文题时,凭语感,作文重心应落在“启示”上,而缺乏语感的学生,大多把重心落在“一件小事”上,而启示只是寥寥数语。行文时,有语感的学生,就不会写出成分残缺不全或搭配不当等类的病句来,因为它们读起来就拗口逆耳;有时凭语感修改一字一句,也会直接影响到作品思想境界的高低,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毕业班的学习生活——“太苦了”,后经指点,把“太苦了”改为“苦哇”,为什么改后好呢?“太苦了”含有抱怨情绪,而“苦哇”则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毕业班学习生活的复杂感情:学习苦是苦,但苦中有乐,苦中孕育着甜,让人领会“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的内涵,从而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通过修改,学生明白了:该如何把握语言,才能达到“写人如见其人,写景如入其境”的写作境界,进而培养出敏锐的语感,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不但要重视常规的“写”,更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因为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中介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写的引路人。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的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领会的前提下,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通过“三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
  总之,语感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多途径、全过程进行,它需要一个严格的训练过程,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广泛阅读优秀作品,反复朗读、多次咀嚼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审美体验,并坚持把写作付诸实践,达到晓其义、明其旨、悟其情、得其辞的境界,以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当然,语感的培养和体现是缓慢的;品味和感知语言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语感的强弱,与品味者的文化素养、思想认识水平、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密切关系。但语感仍然属于语文能力范畴的问题,如能指导得体,启迪得法,便容易激发起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而通过长期的语言实践和科学的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参考书目:
  1、《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2、《语文学习》1985年第1期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4、《初中语文课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版
  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6、《语文教育通讯·初中刊》2003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及高校体制改革的进一歩发展,高校贫困生群体深受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目前,国家建立了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党和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制定了多元化的资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但是高校贫困生的精神关怀也尤其重要,今年,在此层面上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一、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涵义  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给予贫困生物质上和精神上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信息的源泉,是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资金投入及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使现有的书 刊 报等信息资源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馆风建设与读者工作  高校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和读者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是位读者服务的。要提高服务水平 服务质量,不但要配备现代化的设施,而且更要有一个优良的馆风,优良的馆风是推进高
长期以来,农民问题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问题。然而二元经济结构造成我国县域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镇经济,公共事业建设方面也要落后于城市。县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本文是2012年河南省许昌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法学专业实践实训教学模式构建之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2009)的研究成果,作者为项目主持人。  摘要:法学教育应当实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法律人才不仅应当掌握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同时还应当具备熟练的法学实践技能。要达到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的, 法学实践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法学实践教学却存在着诸多
作为班主任,如何提高自己对班级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威信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以“爱”生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有热爱学生的慈母心,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生病住病,小到问寒问暖,促膝聊天,班主任心里必须时刻“装”着学生,尤其是能关心、爱护后进生。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剂。班主任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学生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你的
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都能践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的由于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强,不少数学课偏离了教学目标;由于一味地追求课堂的活跃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少数学课失去了应有的“数学味”;由于不加分析地过多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少数学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在理念变新的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了我们的担忧和关注。下面笔者就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粗浅的做法。  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交通运输业得以不断优化与提升,且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显著,这一现象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对现阶段国内智能交通的发
在我们藏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文,普遍感到比较吃力,有些学生甚至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该门功课上,但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笔者想就藏族学生如何学习汉语文课和怎样进行汉语文课程改革与各位同行进行共同探讨。  一、小学学生汉语文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  1、由于藏族地区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大多使用藏语,特别是在广大农牧民中,学生除在学校课堂上听到、学到几句汉语外,在其他场合连一点点汉语也接触不到, 因此在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