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上的事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产生的,一类是人工制造的。所谓某事物的基本属性就是指某事物是属于自然的,还是人造的。
研究某事物首先要确定它的基本属性,因为事物的基本属性不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因此,如果把事物的基本属性确定错了,就会采用错误的研究方法,得出错误的结论。
语言和文字是属于哪类事物呢?是属于同一类事物,还是不属于同一类事物?
有人说“语言是人类的创造”,“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①这种说法认为语言和文字都具有人造属性,语言和文字属于同一类物。
索绪尔虽然没有明确谈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属性,但他的语言观和文字观却反映了他对语言和文字基本属性的看法。索绪尔说“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因此,可以比之于文字、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军用信号等等”②,索绪尔所列举的符号都是人造符号,这说明他认为语言属于人造符号系统。另外,索绪尔认为“文字表现语言”③,他说:“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摹写出来”④,也就是说,表音文字是由语音派生的,是模写出来的,不是创造出来的。根据索绪尔的这些论述,可以说他认为语言具有人造属性,而表音文字是由语音派生的,不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表音文字不具有人造属性。
本人认为语言不具有人造属性,而具有自然属性,而一切文字都具有人造属性,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属性不同,不属于同一类事物。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
1 语言和文字的产生方式不同
1.1语言是自然产生的
认为“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实际上是认为“语言”是在人类产生之后出现的。这种看法是站不住的,因为没有“语言”的动物就不是人类,也就是说,人类是伴随着人类的语言而产生的,或者说,人类是和人类的“语言”同时出现的。
语言是人靠“口”和“耳”进行口头交际的行为,因此,语言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不可分割。而语言以“音”示“义”,语言的本质是语音,人听说语言的能力是人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人体本身没有听说语言的器官就不会有语言,因此,人类什么时候有了听说语言的器官,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语言器官是人体的一部分,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人体的语言器官的形成是与人的进化有关,人类是从没有语言器官的高级动物进化来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发现生活在距今十到十五万年前的古人尼安德特人已可以制造工具以及使用火和吃熟食,已经具有了高级的思维能力。前苏联人类学家尼柯尔斯基和雅可甫列夫在比较了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头骨模型后发现尼安德特人其脑沟左半球模型的下额深沟有着不甚发达的前支,而猿人和黑猩猩都没有这条前支,这证明尼安德特人已具有了较发达的大脑。⑤美国语言学家利伯曼和克里林认为虽然他们已具有了高级的思维能力,但还不具有独立的语言交际形式,他们的根据是古人尼安德特人的咽腔和口腔的解剖学构造证明他们的发音器官是不能发出元音[a]、[i]、[u]的。⑥这说明古人尼安德特人还不具有真正完备的发出语音的发音器官,说明他们只具有极不发达的胚胎期的有节语言,也就是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在这个阶段之前的古人以及早期的猿人连这种极不发达的有节语也没有。也就是说,语言和思维不是同时产生的,因为语言的起源不仅取决于思维能力,还决定于人的发音器官的进化程度。
上述研究说明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是大自然使猿在进化到人的过程中逐渐具有了高级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是大自然使猿的发音器官逐渐进化成了人的发音器官,使猿的大脑逐渐产生了能控制语言听说能力的机制。也就是说,人的发音器官不是突然产生的,是逐渐进化来的。
既然人类的发音器官是逐渐进化来的,语言也就不是突发产生的,应该是在由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随着语言器官的成熟而由猿的叫声逐渐进化的,也就是说,语言是随着类人猿发音器官的进化在从群居的类人猿进化到人类社会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因为语言是自然产生的,所以就出现了有人类社会自然就会有语言的现象,如今天生活在非洲和巴西热带雨林的一些原始落后的部族都有语言。因为人类的起源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伴随人类一起产生的语言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说,语言的产生和山川河流的形成以及自然界万物的产生一样都应被视为大自然的产物。
1.2文字是人为创造的
文字是人用“眼”和“手”进行的书面交流的行为,文字以“形”示“义”,文字的本质是字形,文字的字形是人为创造的。⑦
汉字的字形是人为创造的很容易证明,因为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法可以看出中国古人是如何创造字形的,汉字的字形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拼音文字的字形也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由语音派生的。因为语言的声音是没有形象的,是画不出来的,语音是不能模写出来的,也就是说,有形的文字表现不了无形的语音,所谓的表音文字是不存在的。如果字形是由语音派生的,是模写出来的,那拼音文字的字形应该是单一的,而不是多样的,而且就不应该出现非拼音文字,因此,文字字形的多样性也说明文字字形不是由语音派生的,一切拼音文字的字母都不是模写出来的,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文字和语言之间不是派生的关系,不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关系,拼音文字和汉字都是文字,属于同一类事物,所不同的是人类创造文字字形的思路不同,语言和文字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方式有所不同。
另外,文字作为书面交流的工具是由字形和人使用的书写工具及其书写载体共同构成的,因为文字是读写的,字形要用笔书写,字形书写在载体上才能被人看见,也就是说,书写工具如刀、笔、鹅毛、墨水颜料等和书写载体如龟甲、丝绸、羊皮、竹简、纸张等与字形是一体的,文字的字形与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是同时存在的,没有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就不可能有文字的字形,这就像没有互联网就不会有电子邮件一样,电子邮件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同样,文字的字形也是在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我国祖先如果没有制造出青铜等利器,能在坚硬的龟甲上刻画出甲骨文吗?也就是说,人创造不出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也就不能创造出文字的字形。因此,一切文字都是人为创造的,从书写工具和载体的角度就可以证明,因为人类使用的任何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都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人为创造的。
由于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的创造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关,所以文字字形的创造也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这和人类创造汽车、火车等是一样的,所以没有文字的民族,其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一定是落后的,他们一定还不具备创造文字的条件。因为文字具有工具性和技术性,所以人类社会一旦创造并使用了文字这一书面交流工具就和创造出其他工具和新技术一样必然会大大推动社会的进步的发展。因此,文字的创造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文字的创造不仅和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文字不是,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求。文字是书面交流行为,语言是口头交际行为,文字和语言的功能不同,语言一发即逝,而文字可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文字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因为人的任何创造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所以当人与人之间靠口头交际就可以了,不需要书面交流时,就是有了创造文字的物质条件,人类也不一定创造文字。经考古学研究证实文字只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什么原始人或今天人类的某些部族一直没有创造出文字呢?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生活并不迫切需要书面交流,或者说,非使用文字不可,这说明文字的产生不仅是由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的,它还是人类社会的规模和结构形式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文字是维系高级的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工具,所以文字成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因为文字不是自然产生的,是人为创造的,因此,不是有人类社会就自然会有文字,所以在地球上还有不少部族至今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
文字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一种书面交流工具,因此,它作为书面交流工具与人类建造的房屋以及发明的汽车、火车等工具是属于同一类事物。
2 语言和文字的变化方式不同
2.1语言的变化是自然的
人类社会和语言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自然产生的,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自然变化,不是个人的意志所能决定的。
语言以“音”示“义”,语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语言系统的变化,如语音系统的分化和融合。所谓语言系统的分化就是指一种语言分化成几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所谓语言系统的融合就是指一种语言被另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而语言的分化和融合现象并不是人为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主观所能控制的,而是人类由于自然灾害和躲避战乱或入侵敌国等原因所进行的大规模的迁徙活动自然产生的。
古代拉丁语分化成了今天欧洲的很多语言,中国汉族产生了多种方言,这都不是人为有意设计创造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自然产生的。
中国的满族当然想保留自己的语言,但满族入关后自己的满语被汉语吞噬了,这种现象也说明语言的变化不是个人所能左右,所能控制的,是人类社会变化的结果。
中国汉族讲多种方言,自元代以来,定都北京,朝廷为了议事的方便需要官员们使用统一的语言,于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官话就自然形成了。
2.2文字的变化是人为的
人类既然可以创造文字这一书面交流工具,就可以改进和改变这一书面交流工具,也就是说,文字作为书面交流的工具的改进和改变都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人为造成的。
语言一发即逝,而文字可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文字既是人的书面交流工具,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发挥文字的功能,人可以理智地左右和控制文字的变化。
因为国家的法律和政令要靠文字来颁布和下达,知识和思想要靠文字来教育和传播,所以文字成了一个国家的重要的,或者说,必不可少的统治工具,因此,任何国家的统治者都控制着文字的变化。
文字是由字形以及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共同构成的,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因此,人类要想使文字这一书面交流工具发生变化,一是可以改进书写工具和载体,二是可以改进文字的形体,三是可以改变或者创造新的字形系统。
人类的书写工具从刻刀、毛笔、鹅毛笔、铅笔、钢笔、圆珠笔到电脑键盘以及印刷机和复印机等在不断改进,书写载体从甲骨、青铜器、羊皮、纸到电脑显示器和存储文字的光盘等也在不断改进。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改进提高了文字的功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汉字的形体从甲骨文到篆体、隶书、楷书、草书、宋体等是文字形体的改进。同时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也制约或影响着文字形体的改进。中国人发明了毛笔和纸张,于是创造了楷体和草书,宋代发明了印刷术,于是宋体字就被创造出来了。文字形体的改进提高了文字的使用功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统一文字的形体也是改进文字的形体,秦朝实行“书同文”的政策,让汉族人使用统一的汉字形体,发挥了汉字字形可以超越方言的功能,满足了秦国统一中国的需要,这是秦始皇人为决定的,体现了秦始皇和他周围的大臣们的智慧。
因为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字字形可以沟通古今,传承文化。因此,中国人为了书写的方便努力改进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而不轻易地改变汉字的字形系统,使汉字字形系统几千年保持不变,使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没有中断,这也是中国人的智慧。
人类也可以改变文字的字形系统,如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就改变了蒙古文的字形系统,而改用了俄文字母,这是当时蒙古国统治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为决定的。
朝鲜、韩国和越南也改变了文字的字形系统,朝鲜和韩国以前使用中国的汉字,而后改用他们自己创造的拼音文字,这是当时国家的统治者和民族主义者人为决定的。越南以前也使用中国的汉字,后改为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这是法国殖民主义者和越南民族主义者人为决定的。
改进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改进文字的形体以及改变文字的字形系统都是人为的,而人的行为可以是聪明的,智慧的,有远见的,也可能是愚蠢的,笨拙的,短视的。人类对文字人为做出什么决定考验着人类,尤其是国家决策者的智慧和聪明。
3 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的获得方式不同
3.1语言能力是自然习得的
语言能力指人听说语言的能力。人如果出生在一个有语言的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可以自然地获得听说语言的能力,是不需要人教授的。为什么人能自然地获得听说语言的能力呢?
因为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本身,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语言,人用“口”和“耳”来听说语言,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大自然不仅创造了人类听说语言的器官以及认知和处理语言信息的大脑,也就是说,创造了人类在语言环境中自然获得语言的能力,而人体的器官和聪明的大脑的认知能力是遗传的,所以人天生就具有在语言环境中自然获得听说语言的能力,使自然产生的语言能自然地传承下去,这也就是为什么只要有人类社会就自然会有语言的原因。
3.2文字能力是学习获得的
文字能力指人读写文字的能力。文字是人为创造的书面交流工具,人类是不能自然获得读写文字的能力的,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为什么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文字的读写能力呢?
因为文字的读写能力不是人体自身的一种能力,而是人体的器官使用由人创造的一种工具的能力。文字这一工具是由字形、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共同构成的。文字的字形是一个人为创造的和语言有联系的视觉符号系统,因此,文字符号是怎么创造的,这一系统的结构和单位是什么,文字字形是如何以“形”示“义”的,字形是如何和语言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字形是如何用工具书写出来的,这是一门人为创造的知识和特殊技能。人体的器官和大脑的机能可以遗传,但知识和技能是不能遗传的,所以人要想获得使用文字这一书面交流工具的能力就像学习其他知识和工具一样,就要由掌握这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借助外在的工具(书和书写工具等)来教授,否则,人是不能获得使用文字的能力的。
4 结束语
索绪尔发现“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而文字却有停滞不前的倾向”⑧,但他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因为按照他的“文字表现语言”的理论是解释不了的,实际上,这种现象正反映了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属性。
因为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属性不同,语言和文字不属于同一类事物,因此,我们不应把语言和文字作为同一类事物来研究,而应作为两类不同属性的事物来研究。
语言学要认识语言的自然属性,不仅要认识人脑是如何认知语言的听觉信息的以及语言自然习得的规律,以指导第二语言的教学,而且还要认识语言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规律,预见语言未来的变化趋势,使人类能顺应语言的变化,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
文字学要认识文字的人造属性,不仅要认识人脑是如何认知文字的视觉信息以及学习文字的规律,以指导文字的教学,而且还要认识人类为什么和怎么样创造文字,认识文字的功能和文字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以便充分发挥文字的功能,使文字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以防止在文字问题上因人为的失误给人类社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不同属性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所以我们还要(下转第53页)(上接第64页)研究自然的语言和人造的文字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尤其要研究文字对语言的作用以及文字转化为语言的规律。
注释
①吕叔湘《语言和语言研究》,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6
②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37页,商务印书馆,1986
③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47页
④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51页
⑤B·尼柯尔斯基、H·雅可甫列夫《论语言的起源》,见《新华月报》1950年第2期
⑥C·B·科塔拉《尼安德特人的灭亡,语言是一个因素吗?》,见美国《自然》杂志1974年186卷
⑦张朋朋《谈文字的本质》,《汉字文化》2004年第3期
⑧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52页,商务印书馆,1986
(通讯地址:100083北京语言大学23楼6门1402号)
研究某事物首先要确定它的基本属性,因为事物的基本属性不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因此,如果把事物的基本属性确定错了,就会采用错误的研究方法,得出错误的结论。
语言和文字是属于哪类事物呢?是属于同一类事物,还是不属于同一类事物?
有人说“语言是人类的创造”,“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①这种说法认为语言和文字都具有人造属性,语言和文字属于同一类物。
索绪尔虽然没有明确谈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属性,但他的语言观和文字观却反映了他对语言和文字基本属性的看法。索绪尔说“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因此,可以比之于文字、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军用信号等等”②,索绪尔所列举的符号都是人造符号,这说明他认为语言属于人造符号系统。另外,索绪尔认为“文字表现语言”③,他说:“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摹写出来”④,也就是说,表音文字是由语音派生的,是模写出来的,不是创造出来的。根据索绪尔的这些论述,可以说他认为语言具有人造属性,而表音文字是由语音派生的,不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表音文字不具有人造属性。
本人认为语言不具有人造属性,而具有自然属性,而一切文字都具有人造属性,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属性不同,不属于同一类事物。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
1 语言和文字的产生方式不同
1.1语言是自然产生的
认为“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实际上是认为“语言”是在人类产生之后出现的。这种看法是站不住的,因为没有“语言”的动物就不是人类,也就是说,人类是伴随着人类的语言而产生的,或者说,人类是和人类的“语言”同时出现的。
语言是人靠“口”和“耳”进行口头交际的行为,因此,语言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不可分割。而语言以“音”示“义”,语言的本质是语音,人听说语言的能力是人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人体本身没有听说语言的器官就不会有语言,因此,人类什么时候有了听说语言的器官,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语言器官是人体的一部分,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人体的语言器官的形成是与人的进化有关,人类是从没有语言器官的高级动物进化来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发现生活在距今十到十五万年前的古人尼安德特人已可以制造工具以及使用火和吃熟食,已经具有了高级的思维能力。前苏联人类学家尼柯尔斯基和雅可甫列夫在比较了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头骨模型后发现尼安德特人其脑沟左半球模型的下额深沟有着不甚发达的前支,而猿人和黑猩猩都没有这条前支,这证明尼安德特人已具有了较发达的大脑。⑤美国语言学家利伯曼和克里林认为虽然他们已具有了高级的思维能力,但还不具有独立的语言交际形式,他们的根据是古人尼安德特人的咽腔和口腔的解剖学构造证明他们的发音器官是不能发出元音[a]、[i]、[u]的。⑥这说明古人尼安德特人还不具有真正完备的发出语音的发音器官,说明他们只具有极不发达的胚胎期的有节语言,也就是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在这个阶段之前的古人以及早期的猿人连这种极不发达的有节语也没有。也就是说,语言和思维不是同时产生的,因为语言的起源不仅取决于思维能力,还决定于人的发音器官的进化程度。
上述研究说明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是大自然使猿在进化到人的过程中逐渐具有了高级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是大自然使猿的发音器官逐渐进化成了人的发音器官,使猿的大脑逐渐产生了能控制语言听说能力的机制。也就是说,人的发音器官不是突然产生的,是逐渐进化来的。
既然人类的发音器官是逐渐进化来的,语言也就不是突发产生的,应该是在由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随着语言器官的成熟而由猿的叫声逐渐进化的,也就是说,语言是随着类人猿发音器官的进化在从群居的类人猿进化到人类社会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因为语言是自然产生的,所以就出现了有人类社会自然就会有语言的现象,如今天生活在非洲和巴西热带雨林的一些原始落后的部族都有语言。因为人类的起源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伴随人类一起产生的语言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说,语言的产生和山川河流的形成以及自然界万物的产生一样都应被视为大自然的产物。
1.2文字是人为创造的
文字是人用“眼”和“手”进行的书面交流的行为,文字以“形”示“义”,文字的本质是字形,文字的字形是人为创造的。⑦
汉字的字形是人为创造的很容易证明,因为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法可以看出中国古人是如何创造字形的,汉字的字形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拼音文字的字形也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由语音派生的。因为语言的声音是没有形象的,是画不出来的,语音是不能模写出来的,也就是说,有形的文字表现不了无形的语音,所谓的表音文字是不存在的。如果字形是由语音派生的,是模写出来的,那拼音文字的字形应该是单一的,而不是多样的,而且就不应该出现非拼音文字,因此,文字字形的多样性也说明文字字形不是由语音派生的,一切拼音文字的字母都不是模写出来的,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文字和语言之间不是派生的关系,不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关系,拼音文字和汉字都是文字,属于同一类事物,所不同的是人类创造文字字形的思路不同,语言和文字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方式有所不同。
另外,文字作为书面交流的工具是由字形和人使用的书写工具及其书写载体共同构成的,因为文字是读写的,字形要用笔书写,字形书写在载体上才能被人看见,也就是说,书写工具如刀、笔、鹅毛、墨水颜料等和书写载体如龟甲、丝绸、羊皮、竹简、纸张等与字形是一体的,文字的字形与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是同时存在的,没有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就不可能有文字的字形,这就像没有互联网就不会有电子邮件一样,电子邮件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同样,文字的字形也是在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我国祖先如果没有制造出青铜等利器,能在坚硬的龟甲上刻画出甲骨文吗?也就是说,人创造不出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也就不能创造出文字的字形。因此,一切文字都是人为创造的,从书写工具和载体的角度就可以证明,因为人类使用的任何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都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人为创造的。
由于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的创造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关,所以文字字形的创造也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这和人类创造汽车、火车等是一样的,所以没有文字的民族,其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一定是落后的,他们一定还不具备创造文字的条件。因为文字具有工具性和技术性,所以人类社会一旦创造并使用了文字这一书面交流工具就和创造出其他工具和新技术一样必然会大大推动社会的进步的发展。因此,文字的创造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文字的创造不仅和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文字不是,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求。文字是书面交流行为,语言是口头交际行为,文字和语言的功能不同,语言一发即逝,而文字可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文字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因为人的任何创造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所以当人与人之间靠口头交际就可以了,不需要书面交流时,就是有了创造文字的物质条件,人类也不一定创造文字。经考古学研究证实文字只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什么原始人或今天人类的某些部族一直没有创造出文字呢?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生活并不迫切需要书面交流,或者说,非使用文字不可,这说明文字的产生不仅是由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的,它还是人类社会的规模和结构形式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文字是维系高级的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工具,所以文字成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因为文字不是自然产生的,是人为创造的,因此,不是有人类社会就自然会有文字,所以在地球上还有不少部族至今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
文字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一种书面交流工具,因此,它作为书面交流工具与人类建造的房屋以及发明的汽车、火车等工具是属于同一类事物。
2 语言和文字的变化方式不同
2.1语言的变化是自然的
人类社会和语言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自然产生的,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自然变化,不是个人的意志所能决定的。
语言以“音”示“义”,语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语言系统的变化,如语音系统的分化和融合。所谓语言系统的分化就是指一种语言分化成几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所谓语言系统的融合就是指一种语言被另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而语言的分化和融合现象并不是人为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主观所能控制的,而是人类由于自然灾害和躲避战乱或入侵敌国等原因所进行的大规模的迁徙活动自然产生的。
古代拉丁语分化成了今天欧洲的很多语言,中国汉族产生了多种方言,这都不是人为有意设计创造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自然产生的。
中国的满族当然想保留自己的语言,但满族入关后自己的满语被汉语吞噬了,这种现象也说明语言的变化不是个人所能左右,所能控制的,是人类社会变化的结果。
中国汉族讲多种方言,自元代以来,定都北京,朝廷为了议事的方便需要官员们使用统一的语言,于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官话就自然形成了。
2.2文字的变化是人为的
人类既然可以创造文字这一书面交流工具,就可以改进和改变这一书面交流工具,也就是说,文字作为书面交流的工具的改进和改变都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人为造成的。
语言一发即逝,而文字可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文字既是人的书面交流工具,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发挥文字的功能,人可以理智地左右和控制文字的变化。
因为国家的法律和政令要靠文字来颁布和下达,知识和思想要靠文字来教育和传播,所以文字成了一个国家的重要的,或者说,必不可少的统治工具,因此,任何国家的统治者都控制着文字的变化。
文字是由字形以及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共同构成的,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因此,人类要想使文字这一书面交流工具发生变化,一是可以改进书写工具和载体,二是可以改进文字的形体,三是可以改变或者创造新的字形系统。
人类的书写工具从刻刀、毛笔、鹅毛笔、铅笔、钢笔、圆珠笔到电脑键盘以及印刷机和复印机等在不断改进,书写载体从甲骨、青铜器、羊皮、纸到电脑显示器和存储文字的光盘等也在不断改进。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改进提高了文字的功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汉字的形体从甲骨文到篆体、隶书、楷书、草书、宋体等是文字形体的改进。同时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也制约或影响着文字形体的改进。中国人发明了毛笔和纸张,于是创造了楷体和草书,宋代发明了印刷术,于是宋体字就被创造出来了。文字形体的改进提高了文字的使用功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统一文字的形体也是改进文字的形体,秦朝实行“书同文”的政策,让汉族人使用统一的汉字形体,发挥了汉字字形可以超越方言的功能,满足了秦国统一中国的需要,这是秦始皇人为决定的,体现了秦始皇和他周围的大臣们的智慧。
因为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字字形可以沟通古今,传承文化。因此,中国人为了书写的方便努力改进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而不轻易地改变汉字的字形系统,使汉字字形系统几千年保持不变,使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没有中断,这也是中国人的智慧。
人类也可以改变文字的字形系统,如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就改变了蒙古文的字形系统,而改用了俄文字母,这是当时蒙古国统治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为决定的。
朝鲜、韩国和越南也改变了文字的字形系统,朝鲜和韩国以前使用中国的汉字,而后改用他们自己创造的拼音文字,这是当时国家的统治者和民族主义者人为决定的。越南以前也使用中国的汉字,后改为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这是法国殖民主义者和越南民族主义者人为决定的。
改进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改进文字的形体以及改变文字的字形系统都是人为的,而人的行为可以是聪明的,智慧的,有远见的,也可能是愚蠢的,笨拙的,短视的。人类对文字人为做出什么决定考验着人类,尤其是国家决策者的智慧和聪明。
3 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的获得方式不同
3.1语言能力是自然习得的
语言能力指人听说语言的能力。人如果出生在一个有语言的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可以自然地获得听说语言的能力,是不需要人教授的。为什么人能自然地获得听说语言的能力呢?
因为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本身,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语言,人用“口”和“耳”来听说语言,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大自然不仅创造了人类听说语言的器官以及认知和处理语言信息的大脑,也就是说,创造了人类在语言环境中自然获得语言的能力,而人体的器官和聪明的大脑的认知能力是遗传的,所以人天生就具有在语言环境中自然获得听说语言的能力,使自然产生的语言能自然地传承下去,这也就是为什么只要有人类社会就自然会有语言的原因。
3.2文字能力是学习获得的
文字能力指人读写文字的能力。文字是人为创造的书面交流工具,人类是不能自然获得读写文字的能力的,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为什么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文字的读写能力呢?
因为文字的读写能力不是人体自身的一种能力,而是人体的器官使用由人创造的一种工具的能力。文字这一工具是由字形、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共同构成的。文字的字形是一个人为创造的和语言有联系的视觉符号系统,因此,文字符号是怎么创造的,这一系统的结构和单位是什么,文字字形是如何以“形”示“义”的,字形是如何和语言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字形是如何用工具书写出来的,这是一门人为创造的知识和特殊技能。人体的器官和大脑的机能可以遗传,但知识和技能是不能遗传的,所以人要想获得使用文字这一书面交流工具的能力就像学习其他知识和工具一样,就要由掌握这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借助外在的工具(书和书写工具等)来教授,否则,人是不能获得使用文字的能力的。
4 结束语
索绪尔发现“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而文字却有停滞不前的倾向”⑧,但他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因为按照他的“文字表现语言”的理论是解释不了的,实际上,这种现象正反映了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属性。
因为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属性不同,语言和文字不属于同一类事物,因此,我们不应把语言和文字作为同一类事物来研究,而应作为两类不同属性的事物来研究。
语言学要认识语言的自然属性,不仅要认识人脑是如何认知语言的听觉信息的以及语言自然习得的规律,以指导第二语言的教学,而且还要认识语言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规律,预见语言未来的变化趋势,使人类能顺应语言的变化,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
文字学要认识文字的人造属性,不仅要认识人脑是如何认知文字的视觉信息以及学习文字的规律,以指导文字的教学,而且还要认识人类为什么和怎么样创造文字,认识文字的功能和文字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以便充分发挥文字的功能,使文字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以防止在文字问题上因人为的失误给人类社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不同属性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所以我们还要(下转第53页)(上接第64页)研究自然的语言和人造的文字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尤其要研究文字对语言的作用以及文字转化为语言的规律。
注释
①吕叔湘《语言和语言研究》,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6
②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37页,商务印书馆,1986
③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47页
④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51页
⑤B·尼柯尔斯基、H·雅可甫列夫《论语言的起源》,见《新华月报》1950年第2期
⑥C·B·科塔拉《尼安德特人的灭亡,语言是一个因素吗?》,见美国《自然》杂志1974年186卷
⑦张朋朋《谈文字的本质》,《汉字文化》2004年第3期
⑧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52页,商务印书馆,1986
(通讯地址:100083北京语言大学23楼6门14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