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主旨,是通过师生共同探究,进行课堂语言的深度交流,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水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化学应用的发展趋势,考查新情景下会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广泛联系生活、生产、亲密接触自然,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给学生充足发展空间。
关键词:创造问题情境 生活经验 实验
歌德提出“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化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设计课堂设问的系列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正确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化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多角度、多途径地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让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训练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智慧。”从一定意义上说,化学史就是不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历史。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化学史引导学生与化学家一道进入化学问题情境,体验化学家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科学态度,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利用拉瓦锡等科学家推翻燃素说的史料创设学习“质量作用定律”的问题情景,利用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的史料创设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问题情境,利用波义尔将酸滴到紫罗兰上的偶然发现的史实创设学习“酸碱指示剂”的问题情景等。
二、用生活经验或常识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身边的物质,熟悉的现象,如环境、能源、食品、药品安全等来创设问题情景。这样的情景教学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生活中“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是浊液,用肥皂洗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浑浊溶液等现象。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取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在学习“酸碱盐”时,可结合生活小窍门创设问题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发面馒头疏松多孔?”等等。
三、用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实验来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化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化学教学中,设计新颖独特的实验,塑造生动真切的直观形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主动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探索。
例如,拿一个质地较软薄的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再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震荡,瓶子立刻变形还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看着瓶子被扭曲的不成样,在讲台上痛苦地“挣扎”着,学生非常惊讶,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造成瓶子惨剧的“凶手”。此时学生无比兴奋,沉浸在发现、分析、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喜悦中,这样的学习有谁会不喜欢呢?
四、用社会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现行化学教材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件新闻热点事件来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使他们体验到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
例如,在“燃料及其利用”的学习中,第29届奥运会圣火的点燃和神洲七号的发射是很好的学习情境素材。“材料的开发与研制”,以世博会英国馆 - “蒲公英”展馆图片和视频为材料,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想,感知材料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体会化学合成材料与生活的关系。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节,用“鸟巢”的钢结构可以创设问题情景。
五、用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中适当引用奇闻趣事,也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福尔摩斯称烟”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的关注,再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变不变?怎样用所提供的仪器、药品去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结束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之后,还可以继续借助这个故事中福尔摩斯没有计算氧气的质量,以此作为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应用。
总之,教师应该不断地实践与反思,创设出恰当的、具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和问题意识,激发求知与探究的欲望,从而建构完善的认识结构,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改革落到实处,使学生的綜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创造问题情境 生活经验 实验
歌德提出“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化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设计课堂设问的系列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正确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化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多角度、多途径地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让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训练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智慧。”从一定意义上说,化学史就是不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历史。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化学史引导学生与化学家一道进入化学问题情境,体验化学家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科学态度,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利用拉瓦锡等科学家推翻燃素说的史料创设学习“质量作用定律”的问题情景,利用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的史料创设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问题情境,利用波义尔将酸滴到紫罗兰上的偶然发现的史实创设学习“酸碱指示剂”的问题情景等。
二、用生活经验或常识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身边的物质,熟悉的现象,如环境、能源、食品、药品安全等来创设问题情景。这样的情景教学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生活中“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是浊液,用肥皂洗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浑浊溶液等现象。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取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在学习“酸碱盐”时,可结合生活小窍门创设问题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发面馒头疏松多孔?”等等。
三、用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实验来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化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化学教学中,设计新颖独特的实验,塑造生动真切的直观形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主动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探索。
例如,拿一个质地较软薄的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再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震荡,瓶子立刻变形还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看着瓶子被扭曲的不成样,在讲台上痛苦地“挣扎”着,学生非常惊讶,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造成瓶子惨剧的“凶手”。此时学生无比兴奋,沉浸在发现、分析、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喜悦中,这样的学习有谁会不喜欢呢?
四、用社会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现行化学教材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件新闻热点事件来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使他们体验到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
例如,在“燃料及其利用”的学习中,第29届奥运会圣火的点燃和神洲七号的发射是很好的学习情境素材。“材料的开发与研制”,以世博会英国馆 - “蒲公英”展馆图片和视频为材料,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想,感知材料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体会化学合成材料与生活的关系。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节,用“鸟巢”的钢结构可以创设问题情景。
五、用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中适当引用奇闻趣事,也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福尔摩斯称烟”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的关注,再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变不变?怎样用所提供的仪器、药品去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结束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之后,还可以继续借助这个故事中福尔摩斯没有计算氧气的质量,以此作为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应用。
总之,教师应该不断地实践与反思,创设出恰当的、具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和问题意识,激发求知与探究的欲望,从而建构完善的认识结构,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改革落到实处,使学生的綜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