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个体性格的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以及后天努力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在学业上的差异,也就相应地出现了学困生。学困生是令每个教师都头疼的,我们常常听见一些教师在抱怨,某某学生简直就是"不可救药"。这种简单的把学困生看成是智力低下的行为,往往也证实了教师的简单粗暴。可是作为教师不可能只教优生而把学困生扫地出门,所以我们要转化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些感悟。
关键词:学困生;教师;了解学生;转化;教育教学工作;学习情况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学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学困生”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愉悦,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从而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在参加学校转化“学困生”课题研究后,我在“学困生”工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怎样关注弱势群体,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转化的必要条件
我们知道,如果学生不喜欢你,那么他们就不喜欢你所教的课程。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充满激情,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主要是老师对同学充分的关爱与尊重及信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关心他们的学习动态,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待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简单的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耐心细致地给予启发开导。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二、成功的愉悦感是转化的动力源泉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巧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我能行,课堂有我更精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杨。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转化的主渠道
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转化“学困生”。老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着想。教学中要有侧重地安排学困生需要掌握或展示的内容,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提问、回答问题、解答展示的机会,切忌教师和优秀生一对一的活动。进行课内练习时,对“学困生”应做到结对帮扶,优先辅导。特别是在“学困生”完成解答遇到困难,迫切希望有人帮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课堂效果就会好起来。实践表明:坚持课堂巩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不会掉队,才有可能稳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转化的关键
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
五、低起点、缓坡度,持之以恒是转化的保证
在确定“学困生”的教学要求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应分清知识的难易程度、方法的技巧等情况。做到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可以采取减缓坡度,增加台阶,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使“学困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逐步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当“学困生”的转变出现反复时,我们老师不能急躁、气馁,应找出反复的原因,“教不厌,诲不倦”坚持面授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做好深入细致的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帮助,教育学生学会评价,不要歧视学困生,提倡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学困生进步。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开拓探索前进,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彭燕华.关于一个学困生成功转化的思考[J].现代教学.2010(12)
[2]张洁.我们必须要关注的群体——学困生[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12)
[3]曹其森,吴桂生.如何教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4]陶美萍.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2)
[5]赵泽高,张典孝.倾心关注学困生的转化[J].小学教学设计.2010(14)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县第四中学 甘肃 白银 730400)
关键词:学困生;教师;了解学生;转化;教育教学工作;学习情况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学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学困生”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愉悦,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从而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在参加学校转化“学困生”课题研究后,我在“学困生”工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怎样关注弱势群体,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转化的必要条件
我们知道,如果学生不喜欢你,那么他们就不喜欢你所教的课程。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充满激情,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主要是老师对同学充分的关爱与尊重及信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关心他们的学习动态,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待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简单的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耐心细致地给予启发开导。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二、成功的愉悦感是转化的动力源泉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巧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我能行,课堂有我更精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杨。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转化的主渠道
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转化“学困生”。老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着想。教学中要有侧重地安排学困生需要掌握或展示的内容,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提问、回答问题、解答展示的机会,切忌教师和优秀生一对一的活动。进行课内练习时,对“学困生”应做到结对帮扶,优先辅导。特别是在“学困生”完成解答遇到困难,迫切希望有人帮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课堂效果就会好起来。实践表明:坚持课堂巩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不会掉队,才有可能稳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转化的关键
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
五、低起点、缓坡度,持之以恒是转化的保证
在确定“学困生”的教学要求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应分清知识的难易程度、方法的技巧等情况。做到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可以采取减缓坡度,增加台阶,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使“学困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逐步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当“学困生”的转变出现反复时,我们老师不能急躁、气馁,应找出反复的原因,“教不厌,诲不倦”坚持面授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做好深入细致的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帮助,教育学生学会评价,不要歧视学困生,提倡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学困生进步。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开拓探索前进,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彭燕华.关于一个学困生成功转化的思考[J].现代教学.2010(12)
[2]张洁.我们必须要关注的群体——学困生[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12)
[3]曹其森,吴桂生.如何教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4]陶美萍.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2)
[5]赵泽高,张典孝.倾心关注学困生的转化[J].小学教学设计.2010(14)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县第四中学 甘肃 白银 7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