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前,我曾在企业里工作了五年。五年的荏苒时光,我从空间设计公司的基层绘图员一路做到高管,“team(团队)”这个单词如烙印深深印刻在我心里。商场如战场,一路披荆斩棘终极比拼的就是“team”,团队所向即人心所向。
当我成为一名中职教师,听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就是“管理”,如: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结合自己多年的企业从业经历,较之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我更喜欢用带团队,带班这样的词汇概括我的工作。因为,成长是相互的,矫正是彼此促就的,孩子们从入学到毕业这个相聚过程,并非是班主任作为高高在上的施者给予他们的。所谓班级管理的过程,充其量只是一个以教师为引导者,师生共同为主体的自我书写过程。时至今日,我为人师已有七年,在跟学生共同成长的岁月中,我逐渐意识到自身正在完成一个不断磨砺生命特质、抛却自我缺陷的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做班主任的老师,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梳理好工作思路,选择适合的工作方法,有“净手拈藤花”的心态,就会逐渐找到“藤花如初”的途径,实现“树满寨,花满园“的结果。下面,我以自己“带”班的实例,简述“执企业管理经验之矛,攻班级管理之盾”的思路。
一、初识藤花——全面了解班级情况
在自己正式担任15班(美术班)班主任工作前,无数同事暗示我:千万别接美术班。因为按照往届班级的一贯呈现,美术班=脏+乱+差。然而我相信:“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有人说,新班的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对此,我认为是,也不是。在企业中工作时,我常说:“线偶所有的关节都是瘫软的,但请别忘记,让线偶能够站立起来的关键,取决于一根主线。” 。
15班共有43个孩子,17个男生,26个女生。开学伊始,我设计制作了班级学生档案表。通过基本资料填写及主观问答,我迅速摸清了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及性格特点。我们班半数以上的孩子来自于离异或丧偶家庭,还有一名父母双亡的孤儿。作为一名四岁孩子的母亲,我要承认,这个结果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这些孩子长期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过去的求学之路他们屡屡受挫,被老师轻视、被亲人责备、被同学排挤,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孩子情感缺失,自信心严重受挫。现在,新学校向他们敞开大门说“欢迎你”,他们心里想的却是:“因为我不如人,才会读中职。”那种不可言说的羞耻感,如浸水的墙壁斑驳灰败,这种前提下,让他们乐观向上的重头再来,是何其不切实际又一厢情愿?!我觉得让孩子们对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认同的前提,首先是对自身的认同与接受,是现在的自己跟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后,燃起对未来的那种向往与期待感。即:1、做人不能没有脊梁。正如线偶不能没有主线,这是班主任带好班的前提。2、人生是场马拉松,关键不是比快慢,而是看最终是否抵达了终点。我通过多种途径反复跟孩子们印证这样的道理:人们认为鲜花只应开放在沃土,而事实上是,淤泥中同样可以盛开脱俗的芙蓉花。
二、净手拈花——企业经历感悟融入班级建设
第一:每一个你,都很重要。
(一)理念
企业理念里有这样一条:玩乐管理=快乐企业源动力。教育理论中,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也对此给予了有力的支撑。没有活动、特别是快乐的活动,就没有集体。所谓活动不是简单的玩儿,而在于玩儿后的感悟与启发。一个哪怕只有10分钟却如醍醐灌顶般的总结提升,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具体实施:团队游戏。
例如,在讲到团队的时候,我是从拆字作为切入点的:
通过拆字我们认识到:团队由一个有口才的管理者,和一群用耳朵专心听讲的人组成。有口才的领导者要求的是领导力,擅于聆听的队伍需要的是执行力。而若二者皆无,硬是把人圈在一起,心便是散的,这个团队就只是一个不稳定的四边形,甚至是个球。我从最开始不断变化形式的破冰游戏,到后期的深入延伸:击掌测试、双手交握、青蛙跳水……通过一个个亲身参与其中的团队游戏,帮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个人,什么是团队,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团队对个人的成就性。
班里的孩子们刚从中考的惊魂未定中走出来,多年“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受挫经历如梦魇随行,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此时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团队活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快速打破孩子们互不相识的心灵壁垒,使新同学迅速发展为新朋友,在此过程中,班集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得以构建。带班的过程就像是剥洋葱的过程,孩子们无论表现在外的质地如何,都需要班主任用智慧与方法,选择恰宜的力度与时机,由外到内,层层剥离,只有消除他们原本严实封闭的心防,才能够最终抵达核心,赢得他们的认可与热爱。
第二:每一个现在,都很重要。
(一)理念
企业理念里有这样一条:敢于沟通,大声说出你与上司不一致的理念和观念。教育理论中,蒙台梭利教育理论(Montessori)对此给予了有力支撑。我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的杰作。然而,随着岁月的碾压,在成长环境、家庭氛围等多重因素磨损下,他们原本明亮、直抵人心的清澈眼眸逐渐变得漠然。自省与自觉能力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然而,枯燥的说教作用有限,孩子们自己不打开心门,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如同隔靴搔痒。为此,我们要尽力打通这个渠道,让孩子纵然闭上眼睛,但心是敞开的。
(二)具体实施:多纬度教育视频+周记与批复。
多纬度教育视频。针对前面提到的:我们班半数以上的孩子来自于单亲或习惯通过家暴方式解决问题的家庭,叛逆期的他们从不愿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其中部分孩子甚至拒绝跟父母沟通。我认为:亲情关系不修复,根本无法完成家校联合的必要步骤。因此,我分阶段、分层次、有目的、有计划的跟孩子们一起分享:梦想、自我、团队、亲情等不同主题的视频,引导他们逐渐完成向外生长,向内成长的过程。
记得在进行亲情主题那段时间里,当播放《感恩父母》、《母亲的勇气》视频时,班级有7、8个女生在关了灯的教室中失声恸哭,后来孩子们在周记里写:
针对协助修补父母失当教育方式所带给孩子们伤害的问题,我除了保持跟家长的电话和短信联系、时常将个人在带班过程中的感受与教育感悟,通过校讯通分享给家长之外,还特别召开了《呵护孩子的成长》为主题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中,我引导孩子们给家长写信、让他们录制“对父母说的话”。当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视频里说:“爸爸妈妈,对不起。爸爸妈妈,我爱你。”的时候,许多家长低头掩面拭泪。家长会结束后,许多家长握着我的手,话没出口,眼圈先红了。爱需要合适的表达方式,这是我跟家长们需要共同学习的课题。
当我成为一名中职教师,听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就是“管理”,如: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结合自己多年的企业从业经历,较之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我更喜欢用带团队,带班这样的词汇概括我的工作。因为,成长是相互的,矫正是彼此促就的,孩子们从入学到毕业这个相聚过程,并非是班主任作为高高在上的施者给予他们的。所谓班级管理的过程,充其量只是一个以教师为引导者,师生共同为主体的自我书写过程。时至今日,我为人师已有七年,在跟学生共同成长的岁月中,我逐渐意识到自身正在完成一个不断磨砺生命特质、抛却自我缺陷的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做班主任的老师,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梳理好工作思路,选择适合的工作方法,有“净手拈藤花”的心态,就会逐渐找到“藤花如初”的途径,实现“树满寨,花满园“的结果。下面,我以自己“带”班的实例,简述“执企业管理经验之矛,攻班级管理之盾”的思路。
一、初识藤花——全面了解班级情况
在自己正式担任15班(美术班)班主任工作前,无数同事暗示我:千万别接美术班。因为按照往届班级的一贯呈现,美术班=脏+乱+差。然而我相信:“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有人说,新班的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对此,我认为是,也不是。在企业中工作时,我常说:“线偶所有的关节都是瘫软的,但请别忘记,让线偶能够站立起来的关键,取决于一根主线。” 。
15班共有43个孩子,17个男生,26个女生。开学伊始,我设计制作了班级学生档案表。通过基本资料填写及主观问答,我迅速摸清了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及性格特点。我们班半数以上的孩子来自于离异或丧偶家庭,还有一名父母双亡的孤儿。作为一名四岁孩子的母亲,我要承认,这个结果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这些孩子长期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过去的求学之路他们屡屡受挫,被老师轻视、被亲人责备、被同学排挤,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孩子情感缺失,自信心严重受挫。现在,新学校向他们敞开大门说“欢迎你”,他们心里想的却是:“因为我不如人,才会读中职。”那种不可言说的羞耻感,如浸水的墙壁斑驳灰败,这种前提下,让他们乐观向上的重头再来,是何其不切实际又一厢情愿?!我觉得让孩子们对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认同的前提,首先是对自身的认同与接受,是现在的自己跟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后,燃起对未来的那种向往与期待感。即:1、做人不能没有脊梁。正如线偶不能没有主线,这是班主任带好班的前提。2、人生是场马拉松,关键不是比快慢,而是看最终是否抵达了终点。我通过多种途径反复跟孩子们印证这样的道理:人们认为鲜花只应开放在沃土,而事实上是,淤泥中同样可以盛开脱俗的芙蓉花。
二、净手拈花——企业经历感悟融入班级建设
第一:每一个你,都很重要。
(一)理念
企业理念里有这样一条:玩乐管理=快乐企业源动力。教育理论中,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也对此给予了有力的支撑。没有活动、特别是快乐的活动,就没有集体。所谓活动不是简单的玩儿,而在于玩儿后的感悟与启发。一个哪怕只有10分钟却如醍醐灌顶般的总结提升,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具体实施:团队游戏。
例如,在讲到团队的时候,我是从拆字作为切入点的:
通过拆字我们认识到:团队由一个有口才的管理者,和一群用耳朵专心听讲的人组成。有口才的领导者要求的是领导力,擅于聆听的队伍需要的是执行力。而若二者皆无,硬是把人圈在一起,心便是散的,这个团队就只是一个不稳定的四边形,甚至是个球。我从最开始不断变化形式的破冰游戏,到后期的深入延伸:击掌测试、双手交握、青蛙跳水……通过一个个亲身参与其中的团队游戏,帮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个人,什么是团队,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团队对个人的成就性。
班里的孩子们刚从中考的惊魂未定中走出来,多年“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受挫经历如梦魇随行,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此时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团队活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快速打破孩子们互不相识的心灵壁垒,使新同学迅速发展为新朋友,在此过程中,班集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得以构建。带班的过程就像是剥洋葱的过程,孩子们无论表现在外的质地如何,都需要班主任用智慧与方法,选择恰宜的力度与时机,由外到内,层层剥离,只有消除他们原本严实封闭的心防,才能够最终抵达核心,赢得他们的认可与热爱。
第二:每一个现在,都很重要。
(一)理念
企业理念里有这样一条:敢于沟通,大声说出你与上司不一致的理念和观念。教育理论中,蒙台梭利教育理论(Montessori)对此给予了有力支撑。我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的杰作。然而,随着岁月的碾压,在成长环境、家庭氛围等多重因素磨损下,他们原本明亮、直抵人心的清澈眼眸逐渐变得漠然。自省与自觉能力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然而,枯燥的说教作用有限,孩子们自己不打开心门,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如同隔靴搔痒。为此,我们要尽力打通这个渠道,让孩子纵然闭上眼睛,但心是敞开的。
(二)具体实施:多纬度教育视频+周记与批复。
多纬度教育视频。针对前面提到的:我们班半数以上的孩子来自于单亲或习惯通过家暴方式解决问题的家庭,叛逆期的他们从不愿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其中部分孩子甚至拒绝跟父母沟通。我认为:亲情关系不修复,根本无法完成家校联合的必要步骤。因此,我分阶段、分层次、有目的、有计划的跟孩子们一起分享:梦想、自我、团队、亲情等不同主题的视频,引导他们逐渐完成向外生长,向内成长的过程。
记得在进行亲情主题那段时间里,当播放《感恩父母》、《母亲的勇气》视频时,班级有7、8个女生在关了灯的教室中失声恸哭,后来孩子们在周记里写:
针对协助修补父母失当教育方式所带给孩子们伤害的问题,我除了保持跟家长的电话和短信联系、时常将个人在带班过程中的感受与教育感悟,通过校讯通分享给家长之外,还特别召开了《呵护孩子的成长》为主题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中,我引导孩子们给家长写信、让他们录制“对父母说的话”。当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视频里说:“爸爸妈妈,对不起。爸爸妈妈,我爱你。”的时候,许多家长低头掩面拭泪。家长会结束后,许多家长握着我的手,话没出口,眼圈先红了。爱需要合适的表达方式,这是我跟家长们需要共同学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