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作文,许多家长、学生为此头疼,老师们也为作文教学头痛,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生作文现状的分析
由于学生个性、智力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使得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就以我所任教的学校所带班级学生为例,学生作文能力就有以下的差异。
1、学生语言的差异:班级中大约有十几个学生的语言流畅、没有病句,也有部分学生的作文语言基础较差,全文通顺的语句很少见。
2、学生语言的丰富性差异较大:班级中有的学生词语丰富,自觉地把积累的好的词语运用到作文中,而有的学生全文见不到一个出色的词语。
3、从作文的长度讲:班级中有的学生达到600字,而有的学生不足200字。
4、从书写习惯上讲:班级中部分学生书写工整、纸面干净,而少数学生书写潦草、纸面乱画,显得很不整洁。
5、从标点符号的使用方面比较:班级中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有少数学生做不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甚至有三个学生过多地使用逗号,“一逗到底”。
二、对策与方法
针对上面的差异现象,我就把分层教学的思想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在实践中采取“分层施教”的策略。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以下几个类型,然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学校文学社发表,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
2、优良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千里马”。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3、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移植。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我反复琢磨使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是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
4、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20%左右,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该类型学生。
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它绝不能靠一种、两种“特效”方法来解决大部分同学怕写作文的问题,只有运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写作教学,抓住各种类型中的主要问题,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学生作文现状的分析
由于学生个性、智力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使得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就以我所任教的学校所带班级学生为例,学生作文能力就有以下的差异。
1、学生语言的差异:班级中大约有十几个学生的语言流畅、没有病句,也有部分学生的作文语言基础较差,全文通顺的语句很少见。
2、学生语言的丰富性差异较大:班级中有的学生词语丰富,自觉地把积累的好的词语运用到作文中,而有的学生全文见不到一个出色的词语。
3、从作文的长度讲:班级中有的学生达到600字,而有的学生不足200字。
4、从书写习惯上讲:班级中部分学生书写工整、纸面干净,而少数学生书写潦草、纸面乱画,显得很不整洁。
5、从标点符号的使用方面比较:班级中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有少数学生做不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甚至有三个学生过多地使用逗号,“一逗到底”。
二、对策与方法
针对上面的差异现象,我就把分层教学的思想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在实践中采取“分层施教”的策略。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以下几个类型,然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学校文学社发表,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
2、优良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千里马”。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3、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移植。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我反复琢磨使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是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
4、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20%左右,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该类型学生。
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它绝不能靠一种、两种“特效”方法来解决大部分同学怕写作文的问题,只有运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写作教学,抓住各种类型中的主要问题,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