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发问的习惯和技巧等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疑解惑”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线老师深有体会的是:长期单一的“传授教学”严重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其个性发展。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探究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经历语文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火花瞬间绽放,不仅是长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问,找准角度,掌握发问的方法和技巧。
  问题从哪里来?问题由学生在观察语言、文字和中外文化现象中,从习以为常的事实与过程中发现。实施探究式教学,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敏感度。
  提高学生的问题敏感度,教师应做好多方面的引导。首先,要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其次,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问;再次,要点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提问。概括起来说,就是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习惯。
  课堂教学教学中,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有多种:第一,在接触新奇的背景材料中提出问题。比如《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等,学生初次接触这些科学小品文,很容易产生诸如“怎么看”、“跟看天气预报一样吗”、“大自然用什么方式来说话”、“我们能听懂吗”、“大自然能给我们说些什么呢”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第二,在阅读矛盾的语句中提出问题。《孔乙己》一文中有“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有的同学质疑:“大约”与“的确”是矛盾的,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通过对该问题的讨论,不仅能促使学生去琢磨,发掘课文中蕴涵的内容,理解作者用词的意图,同时也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第三,在寻根究因中提出问题。《卖炭翁》中,卖炭老翁驱车前往集市去卖炭时的天气是“夜来城外一尺雪”,穿着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理是“心忧炭贱愿天寒”。怎么理解这种矛盾呢?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很快发现苛捐杂税对古代劳动人民的严重危害,深刻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第四,在课文比较中提出问题。如:学完《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后,引导学生比较两文有哪些异同点。通过讨论,学生就可知晓两文写作时代不同,但其主题相同:两文主人公的遭遇不同,但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必然结果;主人公周围人物的态度不同,但都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使然;两文的表现方法不同,但都有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两文虽出于不同时代的文学巨匠(吴敬梓和鲁迅)之手,却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都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不朽之作。比较式问题的讨论可以温故而知新,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当然,实际教学中,教师诱导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激发的是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尝试
  石昌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无疑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在多年来的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写作文是一件难事。一谈到写作文就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一到作文课就想逃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引导有关。有的老师把作文上得很神秘,让学生对作文只有感叹的份,觉得好作文与自己的距离很远,便对作文产生了惧怕心理。我在作文启蒙教学时,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用笔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学生听我这样一说,纷纷舒了一口气:“哦,作文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呀,这我也会。”这样,我便轻轻松松地消除了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
  
  二、鼓励学生多看书,多积累
  学生的习作往往空洞无物,是因为他们所积累的语言太少,脑子中呈现出来的事物无法用生动的词汇和语句表达出来。于是,在我们班,每节课的前三分钟都由一名学生上台说一个词、一句名言或一段写得优美的话。这样,台下的学生积累了语言,台上的学生为了准备这一次上台,就必须去阅读课外书,无形中便增大了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三、充分发挥评语的激励作用
  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能总停留在“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等套路上。这些评语小学生根本看不懂,这样的评语毫无作用。我对小学生的作文评价,大多以鼓励为主,在他的作文中只要有一个好词或一个好句出现,都给予鼓励,而且是毫不吝啬的鼓励。即便是错字连篇、语句不通顺的作文,我也写上一些激励的话。这些作文的小主人接到他们的作文本后,不但没有挫伤写作的积极性,反而大大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四、让学生体味到作文的快乐
  学生完成习作后,我找出一些写得较好的作文,让小作者有感情地在讲台上朗读,还张贴在班级宣传栏上。同时把这些习作发表到网络博客上,并推荐到报刊上发表。这样,小作者获得了成就感,其他学生也获得了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教育教学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小空间中,使得作文时选材窄、内容简单、立意旧,没有城市儿童那种多视角、立意新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
期刊
文言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无论是什么样的考试,文言文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成为语文课本里的一大亮点。因此,不管是从考试的角度,还是从学习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爱好,是如今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文言文离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汉语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有些大,导致了学生觉得这类文章十分难解和枯燥。因此,要如何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爱好呢?    一
期刊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就中学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浅谈之。  关键词 语文课 转换 改革    一、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现行语文课堂教学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所主宰,偏向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这样,既忽视了师生互动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平等、互动
期刊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名著,小到商品说明、句段。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
期刊
一、真正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在现行高考体制下,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中讲的最多的是主题要求、写作技巧与写作规定。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我国的写作学专家绝大多数都将“主旨”、“主题”、“思想”等列入“写作要素”(写作能力)的首位,而语文教学法专家对写作能力的分析,无一例外地都把“审题”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把它提高到几乎决定文章成败的地步”。 诚然,“主题”或“思想”的确是构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确实出现了不少创新教育的“亮点”,这对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都极为重要。现在的语文课堂少了一些限制,多了一些宽松,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
期刊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文章若没有较好的语言,即使内容再好,也难以吸引读者。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的作文语言更有文采,能在高考时拿到作文评分标准中“语言有文采”这项发展等级分,我试着将扩写语段、选用、仿用句式的知识运用到作文教学中。  一篇文章如果选择多种多样的句式就会显得很灵活、不呆板。而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的句式单一、缺乏变换,就从整句和散句这两种句式的选择来看,学生大多钟情于散
期刊
什么是感悟?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感悟能力呢?这种能力培养的途径有哪些呢?现将两年来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做法作一总结,与同行们商榷。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感悟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感悟就是紧扣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而作家和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
期刊
好的课外书不仅会增长学生的知识,还会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在阅读课外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课外阅读忌“精”宜“杂”    小学生不是科学家,不需要对课外书籍进行有层次的、专业的研究,因此我认为学生在选择阅读的课外书时宜杂一些。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实际需要,可以选择中外名著,也可以选择报刊杂志,可以涉猎文学政治,也可以涉猎军事外交等等。凡是觉得对自己有益
期刊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其主体是学生。  既然学生是写作的主体,那么写作教学就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然应是自主性写作。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地扭曲了。为了升学考试,写作的内容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写作的方法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应试的工具和写作的奴隶;写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而是充斥虚情假意的空话、套话。这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