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anc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1.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一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5.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6.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7.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其他文献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如何解决好这个难题呢?我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反思,谈一些体会。  1.创设情境,让学生享受拼音。  在新教材中拼音教学的第一课“a、o、e”时,呈现在孩子
期刊
如何有效地布置英语作业呢?我认为有效地布置英语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总量,有针对性。  作业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衡量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教师选择、编制的作业必须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我们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教师应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有效地布置作业,作业的有效性,即可以提供课堂经验和知识的扩展内容,也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受用终生的个
期刊
[摘要]宏程序是通过变量的组合,利用数控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或命令,编制的一种专门针对非圆曲线轮廓的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将宏程序应用于加工相对较困难的双曲线、球面等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中,体现了宏程序的灵活、快捷、简约、实用和工艺优化等特点。  [关健词]宏程序;数控编程;双曲线;球面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
期刊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有效课堂,重在落实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完善教法的有效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教学的启发性,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之目的。  [关健词]有效课堂;完整性;有效性;主体性;启发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这是新的教育形势对广大教师们提出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然而,反观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却普遍地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由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弥补,同时也为了所谓的教学业绩竞争,教师们不得不挤压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或是其它所谓副科课的时间,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反复做练习、讲练习上——日日练、周周练、月月练成了目前教学的“主旋律”,大量的课时就这样被题海战术所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素质教育要求施教者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潜能,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那么,如何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是否听话”作
期刊
[摘要]倡导和实施语文课的教学个性是解决缺乏个性的教学与学生个性矛盾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个人独特的教学个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个人魅力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在实施教学个性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个性,并且在教学个性设计的过程中贯彻独特性,灵活性,多样性,时代性的原则。  [关键词]教学个性化;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语言  所谓课堂教学个性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
期刊
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要达到预期目标和理想效果,必须在此之前精心设计。“卓越课堂”的教学更是如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卓越课堂”所预期的收获,更需要教者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考虑——这就是涉及如何备课的问题。如何备出卓越课堂呢,这是需要考虑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是需要策略的。  1.以不同的人生身份走近文本  走近文本,是备课的首要任务,我预想我是作者、是孩子、是教师的身份走进文本。  1.1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