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强夯技术的特点,对强夯加固路基的原理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施工规范,提出了强夯施工工艺各参数的选择方法,并将该强夯法用于郊区道路松软土路基处理工程实践,对采用强夯法处理路基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强夯技术 软土路基 施工工艺
目前人类应用许多新型实用的技术处理软土路基工程,其中强夯法就是比较常用的路基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工程和经济效益。郊区路段当路基土质较软,又离城镇或居民点较远,夯击对周边环境无影响,采用强夯处理路基成本较低,可以选用强夯处理方案,经济收益和技术指标较好。
一、强夯法加固松软土路基,就是利用起重设备将重锤吊起到一定高度,然后将重锤落下,利用重力加速度,产生巨大的冲击能量,破坏原土的结构,在夯击坑内填充碎石,促使软土中水分排出,从而使土壤固结加固。
二、采用强夯法加固松软土路基的作用
1.提高承载能力。
对于天然路基采用强夯处理后,路基承载能力将能成倍提高。对于粘土承载力可提高2倍左右。对粉质砂土承载力可提高4倍以上。对砂土及泥灰岩土承载力可提高3倍左右。
2.减少不均匀沉降。
通过科学均匀的夯击及严格的施工控制,路基土体压缩性能降低2~10倍,大大改善路基沉降均匀性,使施工加荷后的路基差异沉降值,控制在设计规定限度以内。即可以忽略不计路基的差异沉降。
3.强夯法处理路基是采用夯锤自由落下产生的冲击波使路基整得密实,这种由冲击产生的振动在土层中,以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对于不同类型土,不同强夯施工技术参数而言,土层中各个振动冲击波分量所起作用也各不相同。从总体而言,强夯对土层作用的结果可以概括成动力压密作用,局部液化作用,固结作用和时效作用。
三、强夯法加固原理
强夯加固软土路基原理是在巨大冲击能作用下,路基土空隙中的水分迅速排出,路基土的体积减小,使土层以竖向变形为主,地表隆起量和侧向挤出量平均较竖向压缩变形小,增强了土壤的密实度,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一定承载力的加固层,减少不均匀沉降。
四、强夯法施工工艺分析
强夯法路基处理的施工设计,目前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和完善的方法,一般是通过郊区路面现场试验予以确定。
(一)主要施工机具
强夯施工的主要机具及设备有:起重设备,门架,脱钩装置,夯锤,推土机等。在郊区选用重型履带式起重机,加长臂。锤为圆柱形钢壳混凝土锤,其外壳用8~10mm,厚的钢板焊成其直径2.25m左右,高0.8m~1.2m,重10t~15t。使用自动脱钩装置施行脱钩夯击。强夯时为防止起重机臂在较大倾角时突然释重而倾,在臂杆顶端系2根ф15.5钢丝绳缚在1台推土机上,将其牢固拉住。两根钢丝与地现的夹角不大于30°。为防止吊钩在强夯锤落下时碰臂杆,在臂杆上要加几个橡胶轮胎进行保护。
(二)强夯施工工艺参数选择
采用强夯法加固路基,一定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工程的施工要求和现行规范,正确选定各个参数,才能达到有效加固路基的目的。故应首先进行郊区路基勘察,再通过试验室动力固结试验或现场实验性施工,最后确定强夯施工的各个参数。
强夯施工参数选择包括:锤重、落距、夯击点布置、夯击击数、夯击遍数、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加固范围(宽度)等。
锤重M(吨)与落距h(米),通常是根据施工要求加固土层的厚度H(米),按下列经验公式来选定的:
=0.25~0.3
上式对于各种土质,无论是颗粒粗大的碎石,还是颗料小的粘土均可适用。但对大石块或漂石进行夯击,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就要消耗在把大石块或漂石压碎上面,夯击的影响深度就会减小。
夯击点布置要根据试夯结果确定,夯击点通常按正方形网格布置,其间距一般选为5~9(对土层较薄的沙土或回填土,取较大值),米。第一遍夯击间距最大,随后几遍有所减小,夯击能也有所减小,最后一遍是以低能量进行搭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深层土得到加固,第一遍夯击点的间距就要取得大一些,这样才能使夯击能量传递到土的深处。
各夯击点的夯击击数,夯击次数应根据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以土体竖向压缩最大,侧向移动最小为原则。另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二是夯坑周围地面不能发生过大的隆起;三是不因为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遍数应根据路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有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歇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低级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路基的间歇时间,应不少于10~30天;对于粘土或冲积土往往是21天左右。对于渗透性好的路基土可连续夯击。
强夯加固的范围应选择所使用路基L、宽B各大出加固厚度H,即(L+H)、(B+H)。H取值为3~5m。
五、强夯质量与效果检验
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可取7-14天,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5-30天。一般需要两种以上方法确定,如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和压缩摸量检验,以评价加固成果的准确可靠性。
六、郊区路基强夯法实例分析
(一)郊区路基地层除表层耕植土、基岩外,较多为冲击土壤。表层耕植土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
(二)路基强夯法处理分析
.路基土为湿陷性黄土;局部有碎石。路基开槽深浅度,为0.6~1.5m。路基位于郊外,周围1.5公里没有建筑,建设单位选择强夯法对路基处理。
(三)路基强夯法实施
1.有效加固深度:设计者采用加固深度修正系数0.5。根据 0.5?(13*9) =5.4m,满足了加固处理深度要求。2.强夯机械设备:15T履带吊车;夯锤:圆柱型,直径2.1m,高1.2m,锤重13t;自动脱钩装置。3.夯击点布置:按正方形4.5*4.5㎡。4.单击夯击能、夯击次数:单击夯击能:锤重13t,落距9m,单点夯击能为l170kN?m;夯击次数8~l0击,夯区分两遍点夯,一遍普夯,设计路基承载力fk≥190kPa。5.强夯效果:开挖基坑0.3—1.1m,夯后路基平均下沉量为0.54—0.58m;在夯后14天,通过承载各项试验和质量检测,结果显示,湿陷性黄土特征已得到大大改良,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路基土满足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强夯达到预期目标。
七、结语
强夯法施工简单,地基的加固处理效果好,尤其对湿陷性黄土特征改良明显,不仅提高了地基土的强度,而且降低了其压缩性实用性强,发挥强夯法优势,提高经济收益。但强夯前的准备和土质检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现场勘查分析论证,建筑物的防振、隔振措施和含水量对强夯法的影响,施工土质及天气情况等考虑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适宜强夯。探索更为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法减少其弊端。
参考文献
1.乔锋,“试论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 今日科苑》,2009年第12期。
2.杨新平,“强夯处理回填土地基应注意的问题”,《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第8期。
3.马小锋,“浅谈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山西建筑》,2008年第34期。
4.丁正磊,“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第22期。
【关键词】:强夯技术 软土路基 施工工艺
目前人类应用许多新型实用的技术处理软土路基工程,其中强夯法就是比较常用的路基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工程和经济效益。郊区路段当路基土质较软,又离城镇或居民点较远,夯击对周边环境无影响,采用强夯处理路基成本较低,可以选用强夯处理方案,经济收益和技术指标较好。
一、强夯法加固松软土路基,就是利用起重设备将重锤吊起到一定高度,然后将重锤落下,利用重力加速度,产生巨大的冲击能量,破坏原土的结构,在夯击坑内填充碎石,促使软土中水分排出,从而使土壤固结加固。
二、采用强夯法加固松软土路基的作用
1.提高承载能力。
对于天然路基采用强夯处理后,路基承载能力将能成倍提高。对于粘土承载力可提高2倍左右。对粉质砂土承载力可提高4倍以上。对砂土及泥灰岩土承载力可提高3倍左右。
2.减少不均匀沉降。
通过科学均匀的夯击及严格的施工控制,路基土体压缩性能降低2~10倍,大大改善路基沉降均匀性,使施工加荷后的路基差异沉降值,控制在设计规定限度以内。即可以忽略不计路基的差异沉降。
3.强夯法处理路基是采用夯锤自由落下产生的冲击波使路基整得密实,这种由冲击产生的振动在土层中,以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对于不同类型土,不同强夯施工技术参数而言,土层中各个振动冲击波分量所起作用也各不相同。从总体而言,强夯对土层作用的结果可以概括成动力压密作用,局部液化作用,固结作用和时效作用。
三、强夯法加固原理
强夯加固软土路基原理是在巨大冲击能作用下,路基土空隙中的水分迅速排出,路基土的体积减小,使土层以竖向变形为主,地表隆起量和侧向挤出量平均较竖向压缩变形小,增强了土壤的密实度,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一定承载力的加固层,减少不均匀沉降。
四、强夯法施工工艺分析
强夯法路基处理的施工设计,目前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和完善的方法,一般是通过郊区路面现场试验予以确定。
(一)主要施工机具
强夯施工的主要机具及设备有:起重设备,门架,脱钩装置,夯锤,推土机等。在郊区选用重型履带式起重机,加长臂。锤为圆柱形钢壳混凝土锤,其外壳用8~10mm,厚的钢板焊成其直径2.25m左右,高0.8m~1.2m,重10t~15t。使用自动脱钩装置施行脱钩夯击。强夯时为防止起重机臂在较大倾角时突然释重而倾,在臂杆顶端系2根ф15.5钢丝绳缚在1台推土机上,将其牢固拉住。两根钢丝与地现的夹角不大于30°。为防止吊钩在强夯锤落下时碰臂杆,在臂杆上要加几个橡胶轮胎进行保护。
(二)强夯施工工艺参数选择
采用强夯法加固路基,一定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工程的施工要求和现行规范,正确选定各个参数,才能达到有效加固路基的目的。故应首先进行郊区路基勘察,再通过试验室动力固结试验或现场实验性施工,最后确定强夯施工的各个参数。
强夯施工参数选择包括:锤重、落距、夯击点布置、夯击击数、夯击遍数、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加固范围(宽度)等。
锤重M(吨)与落距h(米),通常是根据施工要求加固土层的厚度H(米),按下列经验公式来选定的:
=0.25~0.3
上式对于各种土质,无论是颗粒粗大的碎石,还是颗料小的粘土均可适用。但对大石块或漂石进行夯击,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就要消耗在把大石块或漂石压碎上面,夯击的影响深度就会减小。
夯击点布置要根据试夯结果确定,夯击点通常按正方形网格布置,其间距一般选为5~9(对土层较薄的沙土或回填土,取较大值),米。第一遍夯击间距最大,随后几遍有所减小,夯击能也有所减小,最后一遍是以低能量进行搭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深层土得到加固,第一遍夯击点的间距就要取得大一些,这样才能使夯击能量传递到土的深处。
各夯击点的夯击击数,夯击次数应根据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以土体竖向压缩最大,侧向移动最小为原则。另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二是夯坑周围地面不能发生过大的隆起;三是不因为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遍数应根据路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有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歇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低级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路基的间歇时间,应不少于10~30天;对于粘土或冲积土往往是21天左右。对于渗透性好的路基土可连续夯击。
强夯加固的范围应选择所使用路基L、宽B各大出加固厚度H,即(L+H)、(B+H)。H取值为3~5m。
五、强夯质量与效果检验
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可取7-14天,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5-30天。一般需要两种以上方法确定,如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和压缩摸量检验,以评价加固成果的准确可靠性。
六、郊区路基强夯法实例分析
(一)郊区路基地层除表层耕植土、基岩外,较多为冲击土壤。表层耕植土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
(二)路基强夯法处理分析
.路基土为湿陷性黄土;局部有碎石。路基开槽深浅度,为0.6~1.5m。路基位于郊外,周围1.5公里没有建筑,建设单位选择强夯法对路基处理。
(三)路基强夯法实施
1.有效加固深度:设计者采用加固深度修正系数0.5。根据 0.5?(13*9) =5.4m,满足了加固处理深度要求。2.强夯机械设备:15T履带吊车;夯锤:圆柱型,直径2.1m,高1.2m,锤重13t;自动脱钩装置。3.夯击点布置:按正方形4.5*4.5㎡。4.单击夯击能、夯击次数:单击夯击能:锤重13t,落距9m,单点夯击能为l170kN?m;夯击次数8~l0击,夯区分两遍点夯,一遍普夯,设计路基承载力fk≥190kPa。5.强夯效果:开挖基坑0.3—1.1m,夯后路基平均下沉量为0.54—0.58m;在夯后14天,通过承载各项试验和质量检测,结果显示,湿陷性黄土特征已得到大大改良,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路基土满足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强夯达到预期目标。
七、结语
强夯法施工简单,地基的加固处理效果好,尤其对湿陷性黄土特征改良明显,不仅提高了地基土的强度,而且降低了其压缩性实用性强,发挥强夯法优势,提高经济收益。但强夯前的准备和土质检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现场勘查分析论证,建筑物的防振、隔振措施和含水量对强夯法的影响,施工土质及天气情况等考虑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适宜强夯。探索更为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法减少其弊端。
参考文献
1.乔锋,“试论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 今日科苑》,2009年第12期。
2.杨新平,“强夯处理回填土地基应注意的问题”,《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第8期。
3.马小锋,“浅谈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山西建筑》,2008年第34期。
4.丁正磊,“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