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与现实之狼性对人性的冲击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维克多·佩列文的小说《中部地区的狼变问题》通过嵌入一则人变成狼的故事,使小说故事情节本身变得十分玄妙和离奇,作者通过这样一个超现实的故事来巧妙地传达了他对俄罗斯当代社会和人性的批判,让读者深深地去思考人类变得如此麻木不仁和冷漠的原因。
  关键词:维克多·佩列文;中部地区的狼变问题;幻想;狼人
  
  维克多·佩列文是一位当代的俄罗斯作家,他的作品一般被称为“严肃文学”的代表。读其作品,读者很容易被他独特的创作风格所打动,同时,读者也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到底作者为何要采用这种独特的梦呓式的叙事风格。其作品能够做到吸引读者的,不是其拘泥于表面的故事情节抑或是幽默的语言,而是作者用他那独特新颖的叙事方式,对生存在当代人们的人性和生存状态,所作的深刻的佩列文式的解读。由于他的作品在国内的中译版较少,所以很少有人熟悉他的名字和作品。本文主要分析他在小说《中部地区的狼变问题》中娴熟地使用各种独特的写作手法,深刻地批判了当代俄罗斯社会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以及人性的退化。
  小说《中部地区的狼变问题》讲述了一位叫萨沙(Sasha)的主人公,偶然去俄罗斯中部的一个小村庄旅游时,遭遇了一场人变成狼的特殊经历。这个故事更像是主人公做的一场梦,整个故事是按照“现实——非现实——现实”的模式来发展。在故事一开始时,我们还以为这是讲述一位外出观光者的旅游经历。但是当夜晚降临,故事却变得越来越虚无缥缈。紧接着主人公偶至一片森林空地处,发现一群正在野餐娱乐的人,然后这群人逐个变型为狼的模样。而后第二天早上,众人又恢复人形,就像什么事情都未曾发生过一样。所以,整个故事是以一种梦幻的形式呈现的。
  通常来说,文学作品被看作是作家的一种白日梦的记录。按照精神分析的美学观点:“文学艺术是本能冲动的转移,因此,它实质上是一种同现实相反的‘幻想’。现实和幻想是两种极端。现实因有待于创造而具有可塑性,它不是个贬义词,而幻想则反之。幻想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神经官能患者的无目点的幻想;另一种是有目点的、有意志的幻想,它包括爱情、荣誉、道德等需要创造的现实部分。文学作品所体现的幻想主要是后一种幻想。”所以积极的想象对现实生活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由此看来,在这部作品中,作家所进行的想象不是无意义的,它也决不是单纯的一个对梦境和想象的传述。它有着其深刻的内涵。在佩列文的另一部小说《黄色箭头》中,也运用类似的写作手法,其主题也很相似。在这两部作品里,作家主要提出了他对当代社会精神财富匮乏的关注和批评。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存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人都变得机械化、冷漠化,人人都以实现个人利益为主。人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好似按照预先编程好的程序进行,长期以往,人类将会变得冷漠无比,其后果无法想象,最终这样的社会将会像“黄色箭头”里那趟列车一样,开往象征毁灭的断桥。
  这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设置“人变成狼”这个情节的原因。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描述的狼人的生活要比人类的生活优越得多。比如说,变形之后,狼人萨沙经历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他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甚至从此不想再变回人形。而在作者所描述的人类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明显存在着一种退化。并且在这部小说中,狼人的生活远比人类社会的生活丰富、有活力得多。按照我们对动物界狼的习性的了解,狼是有很多优点值得人类学习。比如说,它们的勇敢以及在捕猎时的团队合作精神非常让人钦佩。但它们毕竟是动物,还有其凶残兽性的一面。所以,我们对狼群的生活敬仰的同时,也该看清楚它们兽性残忍的一面。
  此外,在小说中作者把狼人和人类的两种生存状态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变形前人类对其同伴缺乏同情心。比如在故事开始时,萨沙在路边想要搭车,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提供帮助。故事中的人类也被描述得死气沉沉,没有表情,没有活力。同样他们居住的村庄也像是一片荒原。而接下来作者又描述了一幅温暖、有生气的、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但是,这只是存在于萨沙记忆中的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因此在作者眼里,主人公小时候的生活也比现在温暖、有生气得多,但是,现在一切都变得虚无,社会环境变得死气沉沉,这些对比都在为后文狼人的变形在作铺垫。
  其次,在变形之后,世界像涂了颜色一样变得大不同。狼人变得比他们的人形更加地有活力,更加地有感情。狼群里的每个成员都能够相互照应,他们都能做到照顾老弱妇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会以集体的方式去应对和解决。特别是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象征新生力量的萨沙和象征落后力量的尼古拉(Nikolai)之间有一场决斗,如果萨沙能打败尼古拉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在狼群中获得名副其实的地位。同时,狼人的影子起初还是人形的,打败了对方才能转变为狼的影子。在一场险战之后,萨沙打赢了尼古拉,他对尼古拉的“死”感到非常的抱歉。但是,令读者惊讶的是,对败者的惩罚不是让其失去生命,而是让它永远地变回人形。这个情节的设计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社会戏剧性的讽刺,并且通过这种讽刺,也传达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意味。
  最后,能体现出这种强烈对比的例子是萨沙和伊万(Ivan Sergeievich)之间的一个对话,从伊万的话中我们得知,透过他们狼人的眼中,其他所谓人类的影子是形形色色的不同猪、羊等不同的动物的影子,只有狼人的影子才是人的影子。所以,在作者眼中,人的内在本性和人的外在肉体是分割开来的,尽管在这篇小说中的人类具有了人的一般外在的形体特征,但是他们的内在本质却体现为形形色色的动物的本质。所以,通过这样的暗喻和反讽,令我们读者更加深刻地去思考人的本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性到底有没有退化?
  综上所述,维克多·佩列文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当代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现实状态,其中有夸张也有反讽。但是,读者却不会觉得他的描写仅仅是一种臆想,相反读者会去思考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深层次的内涵,会去思考到底人类为何会变得如此麻木不仁和冷漠的原因。这正是作者想要带给读者的一种心理效应,这也正是“严肃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胡金凤.开往断桥的列车——论《黄色箭头》的生命关怀[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2]黄源深,周立人.外国文学欣赏与批评[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俄]维.佩列文.世界文学名著书林:中短篇小说选——黄色箭头[M].王海涛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
  [4]Pelevin,Victor.A Werewolf Problem in Central Russia and Other Stories.Harbord Publishing.1999.
  [5]小说名的译本引自网上: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2500964.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教学手段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它的介入使得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但是如果一味使用和依赖网络反而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网络;语文;利与弊    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有老师的耕耘、同学的创新,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我谈谈它的两面性。  一、网络教学的好处  1.新生事物优势较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各科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目的,使课堂
期刊
摘要:“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这是广大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呼声,经过教学实践,我从中悟出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进的主战场,因此,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而上好每一节课则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课
期刊
摘要:“批判理论”启示我们,受“工具理性”的支配,我们的教育过于看重功利,看重目的,以至于教育成了目的的奴役,而教育过程本身却被忽视了。其实,教育应是目的与过程的统一。  关键词:批判理论;工具理性;目的观;过程观    人接受教育总有某种目的:渴望自己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过上好的生活;能有一颗高尚的灵魂,一个充实的人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等等。人类受教育的这种目的性是合乎情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然而由于对新理念精髓的把握不准,导致一些语文课改头换面,美其名曰贯穿新课程的思想,实际却走入误区,偏离了本身航向,本文对新课改下的几点误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误区    语文,因其学科较强的公共性和文化的普适性,历来是一个大家所关注的领域,改革也显得特别活跃。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中确定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即以学生
期刊
摘要:教育的形式应该是多面的。当代中国的高校在对学生的风险教育上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高校图书馆的罚金制度就是一种风险教育,应该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竞争能力人人才。风险教育是管理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经过风险教育的大学生投放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大风险。  关键词:风险教育;管理育人;罚金    中国现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化着的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
期刊
摘要:写作是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教会学生习作,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甚感困惑、棘手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文教学经验,本文试图从观察感悟生活、阅读积累素材、启发创新思维三方面浅谈中学作文素质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悟生活;积累素材;创新思维    写作是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
期刊
摘要:古诗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不同阶段根据语文程度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关键字:古典诗歌;阶段;水平;意境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它作为文学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文学知识上的
期刊
摘要: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针对建筑类院校的专业特点,对如何全面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一、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创新实验计划”)作为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项目之一,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
期刊
摘要:江苏省扬州中学从办学立意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模式,都充分体现了“科学、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的特色。在实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背景下,认真学习、研究、评价、继承、发扬扬州中学的办学经验、优良传统,无疑可以从中获取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扬州中学;校史;科学人文;办学宗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模式    江苏省扬州中学自1902年创办以来,名声卓著。尤其在著名教育家李更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法律素质进行调研。问卷设计包括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的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常见的法律知识、行为规范和维权意识进行了调研。通过对212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年级大学生对普法教育活动的兴趣最高,高年级则大幅下降。在校大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法治意识,有较强的法律辨识能力、维权意识,但对常用的法律关注度较低。高校的普法宣传方法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