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这是广大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呼声,经过教学实践,我从中悟出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进的主战场,因此,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而上好每一节课则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本质就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不断获得发展的过程。那么,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才能达到上述目标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师对学生享有绝对的知识权威,大多数学生只能唯言是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要逐渐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激情的语言、鼓励的目光、亲切的表情去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和心理障碍,让他们敢说敢想、敢问敢答。有些历史现象,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有些历史规律,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表述,有些历史观点的分歧,能让学生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合理评价,这方面可采用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倡导的“延时评价”法,这种评价法,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好奇心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把握好新课的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时期”时,我在上课开始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学生很快安静下来,接着,我提出这样的问题:“1979年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那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壮丽的诗篇,‘诗篇’又指什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预习的知识思考讨论,表现得很积极,不仅巩固所学知识,且很快进入新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变换多种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教”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思、导疑、导练和学科管理上。“学”是主体,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使整个教学处于互动合作中,形成教得轻松,学得积极的良性循环模式。为此,我常常采取自学——辅导式、活动——参与式和探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再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电教手段,把超容量的信息渗透与学生的活跃性有机联结起来,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形象地反映一些历史事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感染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我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近代到现代的服装、房屋、交通工具的演变,让学生观察这些事物的变化,然后讨论西方理念传入中国后,中国的服装、家居、交通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再激发学生设计出将来流行的服装、房屋样式,让他们把设计出的成果在班级展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敢于创新,处理好教材相关内容
教材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把一堂课上好需要的不仅是单纯的教材,而是要超越教材,这就要围绕教学内容引进更多更实用的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但绝不能唯教材是举,教材怎么讲,就怎么教。这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只能是把教材当作一种工具,而不应是教材的奴隶,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敢于创新,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对给定的教材合理使用,发挥教材潜在的功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连云港编写组.新课改后理念时期的实践与探索[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7.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进的主战场,因此,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而上好每一节课则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本质就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不断获得发展的过程。那么,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才能达到上述目标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师对学生享有绝对的知识权威,大多数学生只能唯言是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要逐渐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激情的语言、鼓励的目光、亲切的表情去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和心理障碍,让他们敢说敢想、敢问敢答。有些历史现象,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有些历史规律,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表述,有些历史观点的分歧,能让学生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合理评价,这方面可采用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倡导的“延时评价”法,这种评价法,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好奇心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把握好新课的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时期”时,我在上课开始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学生很快安静下来,接着,我提出这样的问题:“1979年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那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壮丽的诗篇,‘诗篇’又指什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预习的知识思考讨论,表现得很积极,不仅巩固所学知识,且很快进入新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变换多种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教”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思、导疑、导练和学科管理上。“学”是主体,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使整个教学处于互动合作中,形成教得轻松,学得积极的良性循环模式。为此,我常常采取自学——辅导式、活动——参与式和探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再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电教手段,把超容量的信息渗透与学生的活跃性有机联结起来,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形象地反映一些历史事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感染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我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近代到现代的服装、房屋、交通工具的演变,让学生观察这些事物的变化,然后讨论西方理念传入中国后,中国的服装、家居、交通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再激发学生设计出将来流行的服装、房屋样式,让他们把设计出的成果在班级展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敢于创新,处理好教材相关内容
教材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把一堂课上好需要的不仅是单纯的教材,而是要超越教材,这就要围绕教学内容引进更多更实用的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但绝不能唯教材是举,教材怎么讲,就怎么教。这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只能是把教材当作一种工具,而不应是教材的奴隶,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敢于创新,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对给定的教材合理使用,发挥教材潜在的功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连云港编写组.新课改后理念时期的实践与探索[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