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素质调研与建议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法律素质进行调研。问卷设计包括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的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常见的法律知识、行为规范和维权意识进行了调研。通过对212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年级大学生对普法教育活动的兴趣最高,高年级则大幅下降。在校大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法治意识,有较强的法律辨识能力、维权意识,但对常用的法律关注度较低。高校的普法宣传方法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兴趣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质;调研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骨干力量,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法治建设,更直接影响国家的法治进程。2010年是“五五”普法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为了检验广东海洋大学普法效果,保障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围绕大学生关注的法律、最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以及依法维权等方面,对大学生法律素质进行调研。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指:由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实践能力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重点是对法律基本知识有一般了解,建立依法行为的思想意识,对违法行为进行抵制和制止的能力。对大学生法律素质进行调研,可以了解现代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和促进法治意识提高,了解大学生对常见法律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为高校依法办学和普法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和建议。对于培养政治坚定、遵纪守法、专业合格、思想开放的大学生,建设法治、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根据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内涵要求和目前大学生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设计了调研问卷,在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共发放2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126份,有效率为92.4%。所有的统计数据以有效问卷为基础进行计算。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1~4年级本科生,来自经济管理学院、工程学院、水产学院、理学院、文学院等15个学院。调研时间为2010年4月至5月。
  二、低年级学生对普法教育活动更感兴趣
  参加本次问卷的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比例分别为:60%、24%、14%、2%。问卷的发放场所是学生食堂、宿舍大院,并没有刻意选择调研对象。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参加普法活动的兴趣就大幅地下降,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注意。
  要警惕部分高年级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处在学校向社会的过渡期,忙于考研、找工作等,错误地认为违法违纪、依法维权离自己很远,对普法教育不感兴趣,忽视法律素质培养,导致不遵守学校制度、违法、个人权益受到侵害等现象不断发生,给学生、家人、学校和社会造成损失和痛苦。
  三、大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法治意识
  (一)学生具备较强的法律辨识能力
  从表1的7项问卷内容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具备了较强的法律辨识能力,大部分参加问卷的学生能以合法的方法处理问题,对法律的认可度和自觉守法觉悟较高。但被兼职中介骗的有16%,被短信骗取钱财的有7%,曾经参与传销或被传销所骗的有5%,比例还是较高的,因此法治意识、防范能力有待提高。
  


  
  (二)知识产权意识已在学生中树立
  针对大学生在平时学习和撰写论文时需大量查阅、参考、引用别人的智力成果,在高校知识产权上最容易出问题的实际情况,在问卷上设置了相关的问题,结果表明,学生在引用他人的文章、资料、数据时有17%的学生每次都会注明出处,63%的学生有时会注明。在大部分学生的思想上已基本树立起了知识产权的意识。
  (三)法治意识模糊现象还较为严重
  虽然每年高校里都进行着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但事实提醒着高校的师生,法治意识模糊,思想不清,行为不规范,对一些违法现象不以为然,甚至参与违法行为的情况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严重。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存在违法的倾向,容易走入违法的道路。例如,有18%的学生认为开设法律基础课意义不大,12%的学生在使用他人的智力成果时从来不注明,16%的学生认为赌博只是娱乐,参与也没关系,当与同学发生激烈纠纷时有5%的学生倾向于通过打架解决问题,8%的学生认同在公共场所或宿舍随手拿走同学物品的行为,2%的学生表示可以将同学遗留物品占为己有。这些学生在总的比例上虽然是少数,但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对象,其相对比例就比较高了,如果不给予必要的重视和采取适当的措施,这个群体出问题的机率就会大大高于其他学生,值得我们思考和引起注意。
  (四)大学生对常用法律的关注程度不高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只有17%~46%的学生使用或者学习过在大学生活中常涉及的法律法规,最高的3个是劳动合同法(46%)、治安管理条例(37%)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6%),最低的3个是就业促进法(1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8%)和知识产权法(21%),总体比例相当低。可见学生对法律的关注度十分不够。学生对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条例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对重视,也正好和大学生关心就业劳资双方权利、义务,关心自身安全和消费有关。
  


  由于经济社会的一些片面引导和学生认识上的偏差,部分学生对学法、守法、用法不重视。虽然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学习了《法律基础》课,但《法律基础》课程更多的是对法律意识、精神和制度的简单介绍。从调研发现,在校大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法律学习、分析和运用。
  五、大学生维权意识较强
  (一)维权意识
  由问卷数据可知,在校大学生维权意识较强,表现如下:认为法律对大学生维权有用的占97%,其中非常有用的占54.6%;一般的占42.5%;必须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人身自由、个人财产及隐私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的有81%;认为拥有拒绝参与或执行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违纪或不道德行为的权利占76%;希望学校教学计划吸收学生的意见或建议的有69%;对学校维护学生权益的效果表示肯定,其中非常好的占11%,一般的占67%,合计78%。同时,不满意学校维护学生权益所做工作的学生有22%,应引起学校重视。
  (二)维权能力
  在校大学生依法维权能力已具备一定基础。例如,2006年至2010年上半年,因在考试或其他活动中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受到学校处理,认为处理偏重或不合理而提出申诉的有28人次,得到减轻或取消处理的有10人次,正在复议等待处理的有2人次,效果很好。虽然曾被兼职中介骗钱的有16%,但被骗后学生都知道要依法维权,采取直接找公司索回钱的有15%,向劳动监管部门申诉的有58%;购物后发现商品有影响使用的缺陷时,66%的学生会索赔或投诉,但也有34%的学生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六、普法宣传方法公式化难以吸引大学生
  目前高校的普法途径主要是通过课堂、网络、广播、书报刊、橱窗、横幅和一些普法活动,虽然大学生获得法律的知识有多种途径,但流于公式化,大部分途径都是简单地宣读、张贴、罗列,缺乏生动、清新、贴近生活、易被接受的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不大,使普法的效果不够理想。例如和学生关系较大的《就业促进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没听说过的达32%、26%、26%、20%;不知道或不关心学校学生申诉委员会、《学生申诉处理暂行办法》的分别高达76%、65%。这些足以说明宣传引导方式方法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七、建议
  (一)一年级是强化法律素质的最佳时段
  从参加调研的学生比例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的热情最高,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期。在一年级的时候激发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兴趣,逐步学习、掌握与他们学习生活相关的法律内容,并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进行初步的运用,使学法、守法、用法形成习惯,从而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观念、法律的实践能力在后面几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着较高法律素质的专业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上要充分注意这个特点和情况,在一年级就开始强化教育、引导、初步运用,而不是等到二、三年级逐步加强。
  (二)在实践中持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在整个学习期间,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观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增强他们守法、用法的法律实践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首先就必须提高教职工的法律素质,特别是和学生经常在一起的教师和辅导员的法律素质;其次是建立校内法律咨询组织,由学生社团和学校常设机构兼职承担这些职责,解答和指导学生就学、就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及时提醒、消除学生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第三是将案例和学生的具体法律需求相结合,让法律问题生活化、生动化,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理解、掌握和使用法律,提高法律的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
  (三)普法宣传教育必须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正是处在血气方刚、思想活跃、智力聪慧、个性张扬、易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时期,独生子女占了较大比例。普法宣传教育必须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这些特点,除了使用一般的途径方法外,更多地从网络、手机上着手,通过短文、短信、漫画、游戏等方式进行法律要点宣传讲解、案例分析。充分发挥青年学生这支生力军的作用,组织他们或让他们组织各类适合学生的普法活动,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形成集体力量和凝聚力,产生荣誉感,从而在兴趣、思想和行动上使学生持久地、自觉自愿地接受普法教育和去宣传、教育别的同学,使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深入人心,使学法、守法、用法变成一种深植于思想的观念和行为规范,实现普法的最大价值。
  (四)强化高年级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
  三、四年级学生面临学习的主要课程有过半以上已结束,或进入学习专业课阶段或将到企业实习、或做论文、或为考研做准备或在努力找工作等大量现实和紧逼的一系列问题。这时候的思想已不再全部围绕着校园的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兴奋点更多的开始倾向社会,对学法的兴趣不高,法治意识也会被社会上的一些负面现象冲淡,是比较容易违反管理制度、在法律边缘游走,从而导致违法违规现象增多的时期。所以,对高年级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更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等任务重了,相比低年级学生成熟了而有所放松,必须结合其大学生活进入后半部分、学业即将结束等情况,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实践运用,一方面强化他们的法治意识,另一方面增强他们依法维权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和走向社会。
  (五)将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普及度和实效作为检验法律素质培养效果的主要标准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高校必然的社会责任,也是高校建设的需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既要强调形式也要突出内容,把握好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要长期持续坚持,通过调研、跟踪、分析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了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程度,根据实践要求调整培养的方式方法,保证这项工作的广泛性和不同年级的逐步深入,注重效果。将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普及度和实效作为检验高校法律素质培养效果的主要标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输送专业过硬、法律素质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晓宇,俞卫真.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素质及其培养[J].黑龙江史志,2009,(20):137-138.
其他文献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彰显着职业教育的特色。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与探索表明,建立顶岗实习动力机制,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发挥顶岗实习导向功能,不仅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涵,也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企业师傅指导下完成的技能训练过程,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
期刊
摘要:网络教学手段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它的介入使得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但是如果一味使用和依赖网络反而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网络;语文;利与弊    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有老师的耕耘、同学的创新,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我谈谈它的两面性。  一、网络教学的好处  1.新生事物优势较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各科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目的,使课堂
期刊
摘要:“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这是广大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呼声,经过教学实践,我从中悟出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进的主战场,因此,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而上好每一节课则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课
期刊
摘要:“批判理论”启示我们,受“工具理性”的支配,我们的教育过于看重功利,看重目的,以至于教育成了目的的奴役,而教育过程本身却被忽视了。其实,教育应是目的与过程的统一。  关键词:批判理论;工具理性;目的观;过程观    人接受教育总有某种目的:渴望自己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过上好的生活;能有一颗高尚的灵魂,一个充实的人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等等。人类受教育的这种目的性是合乎情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然而由于对新理念精髓的把握不准,导致一些语文课改头换面,美其名曰贯穿新课程的思想,实际却走入误区,偏离了本身航向,本文对新课改下的几点误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误区    语文,因其学科较强的公共性和文化的普适性,历来是一个大家所关注的领域,改革也显得特别活跃。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中确定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即以学生
期刊
摘要:教育的形式应该是多面的。当代中国的高校在对学生的风险教育上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高校图书馆的罚金制度就是一种风险教育,应该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竞争能力人人才。风险教育是管理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经过风险教育的大学生投放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大风险。  关键词:风险教育;管理育人;罚金    中国现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化着的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
期刊
摘要:写作是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教会学生习作,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甚感困惑、棘手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文教学经验,本文试图从观察感悟生活、阅读积累素材、启发创新思维三方面浅谈中学作文素质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悟生活;积累素材;创新思维    写作是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
期刊
摘要:古诗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不同阶段根据语文程度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关键字:古典诗歌;阶段;水平;意境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它作为文学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文学知识上的
期刊
摘要: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针对建筑类院校的专业特点,对如何全面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一、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创新实验计划”)作为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项目之一,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
期刊
摘要:江苏省扬州中学从办学立意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模式,都充分体现了“科学、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的特色。在实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背景下,认真学习、研究、评价、继承、发扬扬州中学的办学经验、优良传统,无疑可以从中获取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扬州中学;校史;科学人文;办学宗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模式    江苏省扬州中学自1902年创办以来,名声卓著。尤其在著名教育家李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