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而形象思维仍起主导作用,认识事物仍靠直观的积累。他们习惯于感性思维,而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都还没有形成,因而,从加强学生实验着手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课中实验引入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的知识之间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其具有学习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一、创设实验情境导入
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多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初中生对形象思维的兴趣远胜于抽象思维。现代研究表明语言信息与形象信息在头脑里的比例是1:1000,一位法学资深教授说,破案人员如能见过案犯一面比被害人述说100遍印象还要清楚深刻。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杨振宁教授说过:“物理本身是现象而不是推演”,物理教育家朱正元说过:“对于物理概念,规律等理论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道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所以教师创设实验情景可以将枯燥乏味物理概念、规律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
兴趣也是推动人认识活动行为的重要动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兴趣浓厚,便会抱积极的态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无穷的乐趣。实验调查表明:初中生普遍喜欢物理实验,非常喜欢的达90%以上,创设恰当的实验情境,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对学科产生亲切感和广泛的好奇心,产生持之以恒的巨大驱动力,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得力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
二、激发认知冲突,保持学生有意注意
新奇生动的实验现象往往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但不是所有学生的想法都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得到答案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
三、明确学习目标,建立联系
在激起思维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学生带着急于解决思维冲突的迫切心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使实验导入与新知识的学习密切联系起来。
实验导入作为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第一,惊奇现象导入。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也相当有效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如,压力压强——躺钉床实验:用一个密封好的水袋代替气功大师放在有成千上万钉子的钉床上,水袋安然无恙, 上面再放一块玻璃,用小铁锤子在玻璃上猛敲一下,玻璃碎了,可水袋毫发无伤。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二,故事与实验相结合导入。
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和物理知识有关的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时,先给学生讲著名的“撞船事件”:在1912年秋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之一——远洋轮船“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突然一艘跟它平行行驶的小船竟毫不服从舵手的操作,几乎笔直的向“奥林匹克号撞去”。这究竟是为什么?然后教师用一支大号注射器、水槽、两只小船,进行模拟实验。当用注射器向两船中间注水时,流速变大,两只小船向中间靠拢。学生惊讶不已,同时也意识到:流体流速与压强存在一定的关系。
第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经历出发,分组实验竞赛导入。
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摩擦力》这一节时,可以分别让一男一女两个同学进行提瓶子比赛,教师事先在两个瓶子中的其中一个瓶颈上抹油,另一个不抹油。实验时,让男生提已抹油的瓶颈,大家会看到,纤弱的女生很快就把瓶子提起来了,而壮实的男生怎么也完不成任务。学生心里就会疑惑:这是为什么呀?从而引入我们熟悉的摩擦力现象。
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进行引人,能较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与积极性;能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技能、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去,使自己始终处于“兴趣 → 探究 → 成果 → 应用”等最大限度调动思维、智能的兴奋状态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建构新的认知体系,解决思维冲突,积极主动地加工信息而获得信息思维组块,要比“听” 来的或者“看” 来得要牢固许多倍,生动、鲜活许多倍。
总之,物理课中的这些实验导入环节,并不是死板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地加以应用。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整体课堂结构,有不同的导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课堂实验导入可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新知识与旧经验衔接自然,能调动学生知识、方法上的准备; 实验与语言的配合密切,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积极的去思考。因此,实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物理课中实验引入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的知识之间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其具有学习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一、创设实验情境导入
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多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初中生对形象思维的兴趣远胜于抽象思维。现代研究表明语言信息与形象信息在头脑里的比例是1:1000,一位法学资深教授说,破案人员如能见过案犯一面比被害人述说100遍印象还要清楚深刻。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杨振宁教授说过:“物理本身是现象而不是推演”,物理教育家朱正元说过:“对于物理概念,规律等理论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道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所以教师创设实验情景可以将枯燥乏味物理概念、规律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
兴趣也是推动人认识活动行为的重要动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兴趣浓厚,便会抱积极的态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无穷的乐趣。实验调查表明:初中生普遍喜欢物理实验,非常喜欢的达90%以上,创设恰当的实验情境,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对学科产生亲切感和广泛的好奇心,产生持之以恒的巨大驱动力,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得力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
二、激发认知冲突,保持学生有意注意
新奇生动的实验现象往往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但不是所有学生的想法都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得到答案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
三、明确学习目标,建立联系
在激起思维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学生带着急于解决思维冲突的迫切心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使实验导入与新知识的学习密切联系起来。
实验导入作为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第一,惊奇现象导入。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也相当有效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如,压力压强——躺钉床实验:用一个密封好的水袋代替气功大师放在有成千上万钉子的钉床上,水袋安然无恙, 上面再放一块玻璃,用小铁锤子在玻璃上猛敲一下,玻璃碎了,可水袋毫发无伤。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二,故事与实验相结合导入。
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和物理知识有关的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时,先给学生讲著名的“撞船事件”:在1912年秋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之一——远洋轮船“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突然一艘跟它平行行驶的小船竟毫不服从舵手的操作,几乎笔直的向“奥林匹克号撞去”。这究竟是为什么?然后教师用一支大号注射器、水槽、两只小船,进行模拟实验。当用注射器向两船中间注水时,流速变大,两只小船向中间靠拢。学生惊讶不已,同时也意识到:流体流速与压强存在一定的关系。
第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经历出发,分组实验竞赛导入。
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摩擦力》这一节时,可以分别让一男一女两个同学进行提瓶子比赛,教师事先在两个瓶子中的其中一个瓶颈上抹油,另一个不抹油。实验时,让男生提已抹油的瓶颈,大家会看到,纤弱的女生很快就把瓶子提起来了,而壮实的男生怎么也完不成任务。学生心里就会疑惑:这是为什么呀?从而引入我们熟悉的摩擦力现象。
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进行引人,能较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与积极性;能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技能、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去,使自己始终处于“兴趣 → 探究 → 成果 → 应用”等最大限度调动思维、智能的兴奋状态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建构新的认知体系,解决思维冲突,积极主动地加工信息而获得信息思维组块,要比“听” 来的或者“看” 来得要牢固许多倍,生动、鲜活许多倍。
总之,物理课中的这些实验导入环节,并不是死板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地加以应用。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整体课堂结构,有不同的导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课堂实验导入可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新知识与旧经验衔接自然,能调动学生知识、方法上的准备; 实验与语言的配合密切,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积极的去思考。因此,实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