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云自治县宗地乡民族小学贵州紫云550808)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正规教育的最初学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工具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比较重视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特点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传统与创新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审视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却是一种低效教学。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学习任务的适切性;学习环境的宽松性;教学过程的科学性以及评价反馈的包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了解有效教学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使用教学技巧开展语文课程的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学习任务的适切性。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学习任务的适切性特点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师应该确立适切的课时教学目标,进而达成教学课程目标。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教学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
(二)学习环境的宽松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兴趣,促进身心素质的健康成长。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小型活动,像朗诵比赛、辩论赛、记生字生词比赛以及情景表演等,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和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语文教师在进行有效的语文科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三个儿子》时,语文教师首先准备一桶水,在教到妈妈拎着水走到三个儿子面前的情景,三个儿子中只有那个没什么特别的孩子去接妈妈手中的水桶时,让学生上台演示一下,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且让学生发表一下个人感受。做动作的学生兴致勃勃地上台,台下的学生们也十分兴奋。这名学生在做完动作后,表达出在拎着水桶时,感觉水桶沉甸甸的,走了几步桶里的水就会晃荡,感觉非常吃力。其他的学生对观察到的情景也进行激烈的讨论,对提水同学的动作和表情认真的描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感受进行总结。
(四)评价与反馈的包容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评价和反馈的包容性,对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农业的变化真大》一课时,让学生说一下农业的变化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阐述到农业的变化可真大呀,有袁隆平爷爷发明的杂交水稻,温室大棚,鲜艳的棉花和无土栽培出瓜果等。学生说的虽然不够准确,但是教师在认真倾听后,评价学生说的很好,对文章内容掌握的非常好,看到了农业的变化,杂交水稻的广泛种植,温室大棚、彩色棉花和无土栽培技术的使用,了解到农业的发展情况,并且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合理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教学活动发挥着导向、控制的功能,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有激励的作用,使教师使用教材教授的知识技能更具实用性,还能成为评价教学的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语文作为百科之母也不例外,单元目标约束篇目目标,又细化为课时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所以教师要在通读课标、熟读课文、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二)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①对话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作为实用性的学科,具有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作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中小学,听与说课堂教学中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语文也应该具备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说是信息的输出,是思维的物化。述说活动是述说者将自己的内部语言所承载的思维借助词语按照一定句式、快速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注重对话的活动的有效性。
②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以合理的小组设置为前提,以科学的运作过程为基础,以学生创造力的提升为归宿,以有效问题的探讨为保障的. 小组成员的个性、爱好、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一般地,学生自发形成的小组学习责任心强,自觉性高,探究、交流的氛围好,规避了组内个别学生一言堂的缺限。他们有上进心和荣誉感,与别的合作小组之间能形成比、赶、超的良好竟争氛围,为小组全面投入有效学习拉开了序幕。 参与式课堂实践证明:如果制定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会无所适从,导致合作学习的环节无效。如果讨论的问题过易过难,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所以,具体明确的目标是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根本保证。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成为每个人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养成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龙宝新、陈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 (4): 33-34
[2]杨舟.新课程背景下小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5
[3]程瑞雪.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上下位联系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51
[4]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 (3): 12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正规教育的最初学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工具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比较重视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特点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传统与创新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审视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却是一种低效教学。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学习任务的适切性;学习环境的宽松性;教学过程的科学性以及评价反馈的包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了解有效教学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使用教学技巧开展语文课程的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学习任务的适切性。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学习任务的适切性特点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师应该确立适切的课时教学目标,进而达成教学课程目标。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教学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
(二)学习环境的宽松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兴趣,促进身心素质的健康成长。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小型活动,像朗诵比赛、辩论赛、记生字生词比赛以及情景表演等,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和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语文教师在进行有效的语文科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三个儿子》时,语文教师首先准备一桶水,在教到妈妈拎着水走到三个儿子面前的情景,三个儿子中只有那个没什么特别的孩子去接妈妈手中的水桶时,让学生上台演示一下,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且让学生发表一下个人感受。做动作的学生兴致勃勃地上台,台下的学生们也十分兴奋。这名学生在做完动作后,表达出在拎着水桶时,感觉水桶沉甸甸的,走了几步桶里的水就会晃荡,感觉非常吃力。其他的学生对观察到的情景也进行激烈的讨论,对提水同学的动作和表情认真的描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感受进行总结。
(四)评价与反馈的包容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评价和反馈的包容性,对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农业的变化真大》一课时,让学生说一下农业的变化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阐述到农业的变化可真大呀,有袁隆平爷爷发明的杂交水稻,温室大棚,鲜艳的棉花和无土栽培出瓜果等。学生说的虽然不够准确,但是教师在认真倾听后,评价学生说的很好,对文章内容掌握的非常好,看到了农业的变化,杂交水稻的广泛种植,温室大棚、彩色棉花和无土栽培技术的使用,了解到农业的发展情况,并且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合理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教学活动发挥着导向、控制的功能,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有激励的作用,使教师使用教材教授的知识技能更具实用性,还能成为评价教学的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语文作为百科之母也不例外,单元目标约束篇目目标,又细化为课时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所以教师要在通读课标、熟读课文、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二)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①对话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作为实用性的学科,具有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作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中小学,听与说课堂教学中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语文也应该具备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说是信息的输出,是思维的物化。述说活动是述说者将自己的内部语言所承载的思维借助词语按照一定句式、快速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注重对话的活动的有效性。
②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以合理的小组设置为前提,以科学的运作过程为基础,以学生创造力的提升为归宿,以有效问题的探讨为保障的. 小组成员的个性、爱好、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一般地,学生自发形成的小组学习责任心强,自觉性高,探究、交流的氛围好,规避了组内个别学生一言堂的缺限。他们有上进心和荣誉感,与别的合作小组之间能形成比、赶、超的良好竟争氛围,为小组全面投入有效学习拉开了序幕。 参与式课堂实践证明:如果制定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会无所适从,导致合作学习的环节无效。如果讨论的问题过易过难,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所以,具体明确的目标是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根本保证。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成为每个人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养成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龙宝新、陈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 (4): 33-34
[2]杨舟.新课程背景下小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5
[3]程瑞雪.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上下位联系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51
[4]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 (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