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学会合作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能力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今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科学教学法之一。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建构,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重大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
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班级里的每一位成员意识到合作的力量大于一个人的力量,众人的智慧要强于个体的智慧,从而让学生从主观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分组时先要认真研究,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组建合作小组时一般采用“异质型”(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将全班学生按照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学业水平、性格、性别、家庭背景、心理素质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般3-6人,每组里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学生相互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
但在实际小组合作中,有时小组合作成为优等生的“专利”,他们在合作中往往包办了小组内成员,不能真正发挥组内每名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甚至于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课堂。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因此在小组组建时。教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角色位置及责任意识,让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如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一名监督员等等。此外在小组合作时利用规则规范小组成员的行为,提高小组长的领导水平,使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有效合作。
在实际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有其它的小组组合方式,如同质型、自由组合型、随机组合型、异同混合型等小组组合,教师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灵活选择,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一些毫无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合作探究,学生感觉没有合作的必要,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合作厌烦感。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个人的力量是没办法解决的,需要小组合作才能更好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小组合作测量出操场的面积,如果让学生个人去测量很难完成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测量才是最佳选择。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语言的组织及表达能力,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三、明确合作要求,注重合作过程
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组织学生对问题的结果合作探究,没给学生提出合作要求。没有明确的合作要求,学生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不知自己要干什么。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每一名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合作。小组长怎样组织,小组内成员怎样分工,需要做什么、怎样做,都要使学生明确。在合作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合作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容易点的就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还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密不可分,教师要充当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者、顾问、参与者等多重角色。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小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仔细观察,及时给予关注,对小组合作各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时,在摸白球和红球时,先向学生提出合作要求:1.每5名学生一个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摸球,一人搅球,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摸球的结果,一人记录,一人监督摸球过程是否作假),2.每组共摸20次球,3.摸到红球个数多算男生胜,反之则女生胜。4.结束后小组内成员讨论:这次游戏规则公平吗?在以上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的合作欲望应运而生,人人各负其责,讨论也很认真。
在合作汇报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汇报者的发言人要认真倾听。允许组内成员和组外人员进行评价、补充、纠正和修改,把小组汇报扩展为全班讨论、全班交流。这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既能做到知识资源的共享,使全体成员掌握课堂教学中思维的主导方向,又能防止少数学生开小差。
四、积极总结评价,激发合作热情
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很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而当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时,就会获得合作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数学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群体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间以及小组内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说得最好,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哪一组合作很成功等等。对小组内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也可以适当发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合作快乐,体会合作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夸赞,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协调的环境,而且还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快感、极大的满足感,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不断的探索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
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班级里的每一位成员意识到合作的力量大于一个人的力量,众人的智慧要强于个体的智慧,从而让学生从主观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分组时先要认真研究,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组建合作小组时一般采用“异质型”(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将全班学生按照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学业水平、性格、性别、家庭背景、心理素质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般3-6人,每组里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学生相互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
但在实际小组合作中,有时小组合作成为优等生的“专利”,他们在合作中往往包办了小组内成员,不能真正发挥组内每名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甚至于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课堂。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因此在小组组建时。教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角色位置及责任意识,让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如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一名监督员等等。此外在小组合作时利用规则规范小组成员的行为,提高小组长的领导水平,使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有效合作。
在实际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有其它的小组组合方式,如同质型、自由组合型、随机组合型、异同混合型等小组组合,教师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灵活选择,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一些毫无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合作探究,学生感觉没有合作的必要,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合作厌烦感。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个人的力量是没办法解决的,需要小组合作才能更好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小组合作测量出操场的面积,如果让学生个人去测量很难完成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测量才是最佳选择。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语言的组织及表达能力,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三、明确合作要求,注重合作过程
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组织学生对问题的结果合作探究,没给学生提出合作要求。没有明确的合作要求,学生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不知自己要干什么。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每一名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合作。小组长怎样组织,小组内成员怎样分工,需要做什么、怎样做,都要使学生明确。在合作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合作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容易点的就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还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密不可分,教师要充当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者、顾问、参与者等多重角色。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小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仔细观察,及时给予关注,对小组合作各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时,在摸白球和红球时,先向学生提出合作要求:1.每5名学生一个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摸球,一人搅球,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摸球的结果,一人记录,一人监督摸球过程是否作假),2.每组共摸20次球,3.摸到红球个数多算男生胜,反之则女生胜。4.结束后小组内成员讨论:这次游戏规则公平吗?在以上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的合作欲望应运而生,人人各负其责,讨论也很认真。
在合作汇报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汇报者的发言人要认真倾听。允许组内成员和组外人员进行评价、补充、纠正和修改,把小组汇报扩展为全班讨论、全班交流。这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既能做到知识资源的共享,使全体成员掌握课堂教学中思维的主导方向,又能防止少数学生开小差。
四、积极总结评价,激发合作热情
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很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而当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时,就会获得合作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数学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群体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间以及小组内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说得最好,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哪一组合作很成功等等。对小组内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也可以适当发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合作快乐,体会合作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夸赞,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协调的环境,而且还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快感、极大的满足感,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不断的探索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