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又称“卒中”。目前脑梗死诊断标准按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中医证候诊断按《中医内科学》中风病中经络风痰阻络证标准诊断。
资料与方法
2005年至今收治脑梗死患者共计60例,分为两组。一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配针灸穴位疗法28例,男20例,年龄50~78岁;女8例,年龄45~78岁。治疗方法:阿斯匹林片0.1g,1次/日;胞二磷胆碱0.5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日,脑水肿明显者都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根据治疗组的基础加用中药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法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丹参、桃红、红花、地龙、生姜、大枣、当归、川芎、甘草),日1剂,水煎内服。按照病的转机情况可两组均连续应用半月后或者1个月停药观察1周。
二组: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加味配合针灸穴位疗法32例,男22例,年龄50~78岁;女10例,年龄45~78岁。针灸穴位疗法:①半身不遂:百会、风池、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使用针刺、百会穴沿皮刺。风池斜刺1寸,上下肢穴位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初病宜泻,久病宜补,可配合电针,选2~3对穴位加电,使有关肌群节律性地收缩,促进恢复。通络活血,祛风化痰,调和气血,治中风脑梗死的半身不遂。②口眼喎斜:翳风、地仓、夹车、合谷、攒竹、四白、夹承浆、内庭、太冲等穴;面部穴位透刺,肢体穴位用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中风口眼喎斜,亦可用治面神经麻痹周围性者。③随症选穴:语言謇涩加内关、通里、廉泉、哑门、流涎加承浆;肘部构挛加曲泽、尺泽;腕部拘挛加大陵;膝部拘挛,阳陵泉。踝部拘挛加太溪;手指拘挛加八邪;足趾均拘挛加八风。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处方:黄芪60g,丹参2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红花10g,水蛭6g,豨莶草10g,全虫15g,地龙10g,蜈蚣3条,桑枝15g,牛膝15g,日1剂,水煎分2次服,30天1个疗程。
西药治疗,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日,睡前服;尼莫地平20mg,3次/日口服,脑复康0.8g,3次/日口服。30天1个疗程。
结果
一组:男性组,中药、针灸有效19例,无效1例;女性组,中药针灸有效5例,显效2例,无效1例。
二组:男性组,中药、针灸有效20例,显效1例,无效1例;女性组,中药针灸有效7例,显效2例,无效1例。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风痰瘀阻经络型:其病因是由于痰浊上扰,阻滞经络、脉络,使经脉失养,肢体失用而致肢体偏瘫、麻木等症。痰具黏滞难去的特点,治疗时有一定难度,所以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起到治疗痰浊上扰的作用,方中白术、茯苓健脾燥湿,以杜绝生痰之源。半夏、陈皮化痰以治中风之标;天麻平肝以熄风;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以行气活血化痰之功;地龙疏通经络之效;生姜、大枣、甘草温胃健脾以助白术、茯苓之力作用。而全方共奏健脾化瘀、活血化瘀、行气通络、镇肝熄风之功本,证药相符,故临床见其良好疗效,总有效率>90%,有待于今进一步研讨。近年的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增高,导致脑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影响功能的恢复[1~2]。
以上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取得较好效果。益气活血通络汤以黄芪为君药,黄芪益气通脉,大剂量能启痿,常用30g,最多用至120g,气促血行,黄芪与活血药合用,更能促进血运,改善血循环,扩张血管,消除因气虚而气滞血瘀,促进脑脉通畅,恢复滋养。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能行气活血,化瘀通脉;水蛭、全蝎、蜈蚣、地龙能化瘀祛风通络,《本草经百科录》曰水蛭“性迟缓而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开宝本草》谓全蝎能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手中搐掣”,《医学哀中参西录》说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滇南本草》谓地龙能“祛风,治口眼喎斜,强筋治痒”。叶天士很重视用虫类药物治疗经脉阻塞,废痿疼痛,他说:“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本草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方中鸡血藤祛风舒筋活络、活血养血,《本草纲目拾遗》认为鸡血藤“能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症”。桑枝、牛膝以增强通经活络之力,并能引藥行四肢。本方功能切中病机,故获良好疗效。正如王清任所说:“气通血活,何患不除。”益气活血通络汤具有益气活血散瘀、舒筋活络、通血脉功效,从而纠正气血逆乱,使之瘀散脉通,阴阳平衡,从而改善大脑血循环与侧支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使意识、语言、肌力复常,故疗效理想,显示了中医治疗脑梗死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家录.中风对证自疗丛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2 张玉萍,主编.针灸薪传集.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资料与方法
2005年至今收治脑梗死患者共计60例,分为两组。一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配针灸穴位疗法28例,男20例,年龄50~78岁;女8例,年龄45~78岁。治疗方法:阿斯匹林片0.1g,1次/日;胞二磷胆碱0.5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日,脑水肿明显者都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根据治疗组的基础加用中药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法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丹参、桃红、红花、地龙、生姜、大枣、当归、川芎、甘草),日1剂,水煎内服。按照病的转机情况可两组均连续应用半月后或者1个月停药观察1周。
二组: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加味配合针灸穴位疗法32例,男22例,年龄50~78岁;女10例,年龄45~78岁。针灸穴位疗法:①半身不遂:百会、风池、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使用针刺、百会穴沿皮刺。风池斜刺1寸,上下肢穴位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初病宜泻,久病宜补,可配合电针,选2~3对穴位加电,使有关肌群节律性地收缩,促进恢复。通络活血,祛风化痰,调和气血,治中风脑梗死的半身不遂。②口眼喎斜:翳风、地仓、夹车、合谷、攒竹、四白、夹承浆、内庭、太冲等穴;面部穴位透刺,肢体穴位用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中风口眼喎斜,亦可用治面神经麻痹周围性者。③随症选穴:语言謇涩加内关、通里、廉泉、哑门、流涎加承浆;肘部构挛加曲泽、尺泽;腕部拘挛加大陵;膝部拘挛,阳陵泉。踝部拘挛加太溪;手指拘挛加八邪;足趾均拘挛加八风。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处方:黄芪60g,丹参2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红花10g,水蛭6g,豨莶草10g,全虫15g,地龙10g,蜈蚣3条,桑枝15g,牛膝15g,日1剂,水煎分2次服,30天1个疗程。
西药治疗,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日,睡前服;尼莫地平20mg,3次/日口服,脑复康0.8g,3次/日口服。30天1个疗程。
结果
一组:男性组,中药、针灸有效19例,无效1例;女性组,中药针灸有效5例,显效2例,无效1例。
二组:男性组,中药、针灸有效20例,显效1例,无效1例;女性组,中药针灸有效7例,显效2例,无效1例。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风痰瘀阻经络型:其病因是由于痰浊上扰,阻滞经络、脉络,使经脉失养,肢体失用而致肢体偏瘫、麻木等症。痰具黏滞难去的特点,治疗时有一定难度,所以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起到治疗痰浊上扰的作用,方中白术、茯苓健脾燥湿,以杜绝生痰之源。半夏、陈皮化痰以治中风之标;天麻平肝以熄风;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以行气活血化痰之功;地龙疏通经络之效;生姜、大枣、甘草温胃健脾以助白术、茯苓之力作用。而全方共奏健脾化瘀、活血化瘀、行气通络、镇肝熄风之功本,证药相符,故临床见其良好疗效,总有效率>90%,有待于今进一步研讨。近年的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增高,导致脑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影响功能的恢复[1~2]。
以上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取得较好效果。益气活血通络汤以黄芪为君药,黄芪益气通脉,大剂量能启痿,常用30g,最多用至120g,气促血行,黄芪与活血药合用,更能促进血运,改善血循环,扩张血管,消除因气虚而气滞血瘀,促进脑脉通畅,恢复滋养。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能行气活血,化瘀通脉;水蛭、全蝎、蜈蚣、地龙能化瘀祛风通络,《本草经百科录》曰水蛭“性迟缓而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开宝本草》谓全蝎能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手中搐掣”,《医学哀中参西录》说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滇南本草》谓地龙能“祛风,治口眼喎斜,强筋治痒”。叶天士很重视用虫类药物治疗经脉阻塞,废痿疼痛,他说:“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本草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方中鸡血藤祛风舒筋活络、活血养血,《本草纲目拾遗》认为鸡血藤“能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症”。桑枝、牛膝以增强通经活络之力,并能引藥行四肢。本方功能切中病机,故获良好疗效。正如王清任所说:“气通血活,何患不除。”益气活血通络汤具有益气活血散瘀、舒筋活络、通血脉功效,从而纠正气血逆乱,使之瘀散脉通,阴阳平衡,从而改善大脑血循环与侧支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使意识、语言、肌力复常,故疗效理想,显示了中医治疗脑梗死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家录.中风对证自疗丛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2 张玉萍,主编.针灸薪传集.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