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传记是一个真人的故事。主要是以零星的生活片段和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风貌,除了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一般是不能虚构的,也不能以事件冲突构成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一本传记是关于生活、历史、男人或女人及一群人的一种叙述。我们从很早以前就接触到传记类文本,中学时,在中学生必读书目中就列有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进入高中后我们开始学习文言类的人物传记,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来探讨文言文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传记 名人传 文言类传记
传记有很多的类型。我们最常见的主要有两种:定案本和授权本。定案本的传记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定案本的传记绝不能用来写活着的人。定案本的传记是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人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就像从他本人的眼中所看到的那样。如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不仅详述了苏东坡兴衰荣辱的一生,而且也反映了苏东坡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境况。授权本传记与定案本传记则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类文本的作者在写作时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偏见——这是作者希望读者能以这样的想法来看书中的主角,这也是传主希望世人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他。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传记类文本主要集中在必修四的第四单元,具体的篇目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苏武传》(班固)、《张衡传》(范晔)。按照上面的傳记分类,这些篇目应该属于定案本的人物传记。在阅读这类文本时我们要遵循人生轨迹-事迹贡献-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逻辑线索。
一.人生轨迹
这里所说的人生轨迹即是作者所叙述的传主的人生轨迹。
大部分的人物传记是以时间为顺序来梳理传主的人生轨迹。如在《张衡传》中,作者写他:字子平,南阳郡西鄂县人。年轻时擅长写文章,曾在三辅一带游学。永元中,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顺帝初,曾两次调动官职,又担任太史令。阳嘉元年,他制造出候风地动仪。永和初,张衡离开京城,担任河间王刘政的相。永和四年,去世。作者在这里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从他年少时的求学到他成年后的做官一直写到他的去世。把他的一生通过寥寥几笔给串联了起来。我们读者在阅读时也要深入文本学会梳理传主的人生轨迹,这样有助于我们快速、高效地理解这篇文章。
二.事迹贡献
即传主一生中主要的行为事迹和对那个时代所作的贡献。
作者在叙述传主的人生时,为了表现传主的某些品质而会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如在《张衡传》中作者写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当时的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到一般官吏没有不极度奢侈的。在这时,张衡不惧权贵,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出了闻名后世的《二京赋》,借此用来讽喻和规劝朝廷。在汉顺帝初年的时候,张衡曾离开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又奢侈,不遵从典章法制;又有许多豪门大户,彼此勾结起来专干坏事。张衡一到任,就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同时收捕,于是举国上下秩序井然,人人都称赞他政治清明。通过这些事件写出了张衡从政为官的态度:不贪图荣华富贵,不攀附权贵,敢于向邪恶势力作斗争,敢于对不良的社会现象发表出自己的看法。
除了此,作者还列举张衡在天文和历法等方面的贡献。如,写他通晓器械制造技术,尤其对研究天文阴阳历算更专心。他精心研究考核天文、气象,精妙而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道理,制作了浑天仪,并写成了《灵宪》、《算罔论》等书。
他曾制作出候风地动仪。这种地动仪可以提前告诉人们即将到来的地震为人们敲响警钟,也可以测试出地震发生的方位。人们都很叹服地动仪的精妙,肯定了张衡在这方面的贡献。他的这个发明创造给远古那个封建、愚昧、落后的时代带来了曙光。
三.思想观点
这里的思想观点是作者通过为传主作传所传达出来的传主的思想观点。
在《张衡传》中作者通过对张衡一生的叙述,向我们传达出了传主在治学上、政治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思想。治学上:1、通过介绍他的品行,他虽才华过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神情。平常举止稳重,性情淡薄宁静,不喜欢结交庸俗的人。这些都暗示了他稳重自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2、写他创作《二京赋》来刺世,表现出他严谨的创作态度。政治上:传达出张衡不慕富贵,不畏强权的态度。数次征召,他都不应。说明他不慕名利,即使做官也只是想借自己的力量为贫苦老百姓谋求福利。科学上:他阅读广泛,尊重科学,敢为人先。所有这些通过作者的叙述把传主的思想传达给读者,也让我们读者通过阅读《张衡传》而从传主身上学到他为学做人、为官治世的思想。
四.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即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作者在创作传记时,对传主的态度主要有三种:积极正面的支持,消极负面的批评,以及既不赞扬也不批评的中立态度。通过通读文本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本文时对传主张衡是持赞扬支持的态度的。这样一来,我们就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本文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主要节选了他在政治、文学和自然科学三个方面成就的有关段落。
作者在传记中赞扬歌颂张衡的事迹与贡献外,从中还揭示出了张衡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社会现状。西汉末年,由于阶级矛盾渐趋激化,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东汉统治者为加强统治,把封建迷信思想与儒家经典结合起来,以此来麻醉人民的意志。作者借此文也间接地抨击了当时的政治弊端。
通过对《张衡传》一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按照人生轨迹-事迹贡献-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这一方法来阅读传记类文本是快速且有效的。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的有效和合理性,我翻阅了2016年课标全国一的高考试题。在语文文言文部分是一篇人物传记《曾公亮传》,在这篇文章下面有四个题目,其中一个题目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协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这一类型的题很明显是对文章中传主的事迹、贡献来考查的。如果我们在开始阅读时就遵循这样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就依照此方法来梳理归纳传主的事迹。那么,当我们阅读完这篇文章来解答后面的习题时,我们就不用再把选项带入题中来一一检查选项的对错了。这样就为我们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地提高了文言文阅读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
[2]彭恺奇、陈果安、李幼奇、曹天喜、刘良初.文学写作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杨栋梁.传记文阅读指津[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2017,(2).
[5]吴铜运.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5.
(作者介绍:李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关键词:传记 名人传 文言类传记
传记有很多的类型。我们最常见的主要有两种:定案本和授权本。定案本的传记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定案本的传记绝不能用来写活着的人。定案本的传记是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人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就像从他本人的眼中所看到的那样。如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不仅详述了苏东坡兴衰荣辱的一生,而且也反映了苏东坡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境况。授权本传记与定案本传记则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类文本的作者在写作时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偏见——这是作者希望读者能以这样的想法来看书中的主角,这也是传主希望世人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他。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传记类文本主要集中在必修四的第四单元,具体的篇目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苏武传》(班固)、《张衡传》(范晔)。按照上面的傳记分类,这些篇目应该属于定案本的人物传记。在阅读这类文本时我们要遵循人生轨迹-事迹贡献-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逻辑线索。
一.人生轨迹
这里所说的人生轨迹即是作者所叙述的传主的人生轨迹。
大部分的人物传记是以时间为顺序来梳理传主的人生轨迹。如在《张衡传》中,作者写他:字子平,南阳郡西鄂县人。年轻时擅长写文章,曾在三辅一带游学。永元中,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顺帝初,曾两次调动官职,又担任太史令。阳嘉元年,他制造出候风地动仪。永和初,张衡离开京城,担任河间王刘政的相。永和四年,去世。作者在这里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从他年少时的求学到他成年后的做官一直写到他的去世。把他的一生通过寥寥几笔给串联了起来。我们读者在阅读时也要深入文本学会梳理传主的人生轨迹,这样有助于我们快速、高效地理解这篇文章。
二.事迹贡献
即传主一生中主要的行为事迹和对那个时代所作的贡献。
作者在叙述传主的人生时,为了表现传主的某些品质而会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如在《张衡传》中作者写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当时的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到一般官吏没有不极度奢侈的。在这时,张衡不惧权贵,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出了闻名后世的《二京赋》,借此用来讽喻和规劝朝廷。在汉顺帝初年的时候,张衡曾离开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又奢侈,不遵从典章法制;又有许多豪门大户,彼此勾结起来专干坏事。张衡一到任,就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同时收捕,于是举国上下秩序井然,人人都称赞他政治清明。通过这些事件写出了张衡从政为官的态度:不贪图荣华富贵,不攀附权贵,敢于向邪恶势力作斗争,敢于对不良的社会现象发表出自己的看法。
除了此,作者还列举张衡在天文和历法等方面的贡献。如,写他通晓器械制造技术,尤其对研究天文阴阳历算更专心。他精心研究考核天文、气象,精妙而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道理,制作了浑天仪,并写成了《灵宪》、《算罔论》等书。
他曾制作出候风地动仪。这种地动仪可以提前告诉人们即将到来的地震为人们敲响警钟,也可以测试出地震发生的方位。人们都很叹服地动仪的精妙,肯定了张衡在这方面的贡献。他的这个发明创造给远古那个封建、愚昧、落后的时代带来了曙光。
三.思想观点
这里的思想观点是作者通过为传主作传所传达出来的传主的思想观点。
在《张衡传》中作者通过对张衡一生的叙述,向我们传达出了传主在治学上、政治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思想。治学上:1、通过介绍他的品行,他虽才华过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神情。平常举止稳重,性情淡薄宁静,不喜欢结交庸俗的人。这些都暗示了他稳重自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2、写他创作《二京赋》来刺世,表现出他严谨的创作态度。政治上:传达出张衡不慕富贵,不畏强权的态度。数次征召,他都不应。说明他不慕名利,即使做官也只是想借自己的力量为贫苦老百姓谋求福利。科学上:他阅读广泛,尊重科学,敢为人先。所有这些通过作者的叙述把传主的思想传达给读者,也让我们读者通过阅读《张衡传》而从传主身上学到他为学做人、为官治世的思想。
四.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即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作者在创作传记时,对传主的态度主要有三种:积极正面的支持,消极负面的批评,以及既不赞扬也不批评的中立态度。通过通读文本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本文时对传主张衡是持赞扬支持的态度的。这样一来,我们就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本文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主要节选了他在政治、文学和自然科学三个方面成就的有关段落。
作者在传记中赞扬歌颂张衡的事迹与贡献外,从中还揭示出了张衡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社会现状。西汉末年,由于阶级矛盾渐趋激化,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东汉统治者为加强统治,把封建迷信思想与儒家经典结合起来,以此来麻醉人民的意志。作者借此文也间接地抨击了当时的政治弊端。
通过对《张衡传》一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按照人生轨迹-事迹贡献-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这一方法来阅读传记类文本是快速且有效的。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的有效和合理性,我翻阅了2016年课标全国一的高考试题。在语文文言文部分是一篇人物传记《曾公亮传》,在这篇文章下面有四个题目,其中一个题目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协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这一类型的题很明显是对文章中传主的事迹、贡献来考查的。如果我们在开始阅读时就遵循这样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就依照此方法来梳理归纳传主的事迹。那么,当我们阅读完这篇文章来解答后面的习题时,我们就不用再把选项带入题中来一一检查选项的对错了。这样就为我们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地提高了文言文阅读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
[2]彭恺奇、陈果安、李幼奇、曹天喜、刘良初.文学写作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杨栋梁.传记文阅读指津[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2017,(2).
[5]吴铜运.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5.
(作者介绍:李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