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突破时空的界限,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充满整个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专心致志的,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用电教;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是它最基本的特点,正是它的这一特点使很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因为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点在低年级表现更为突出。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手段的出现,能很好的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突破时空的界限,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充满整个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专心致志的,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呢?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 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 中,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 学生观察、探究。如在教学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时:小华统计一个路口 在 10 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 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 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 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 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 态之中。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如果能把课文内容通过色彩、画面演化成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使学生既见其形,又闻其声,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在《荷叶圆圆》教学时,我先播放课件 :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让画面定格在特写的荷叶上,接着优美的音乐继续,随着教师的激情导入出示动画: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的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在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就让学生自主读,“披文入情”领略文章的语言美。
课文是优美的,但文字本身不具有形象感。借用多媒体课件 直观形象的优点,可以展示文字所无法呈现的美,使教材的“形”得以最大程度的扩展。本课课件 一方面从文章的童趣出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人化了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从课文蕴涵的美感出发,置入了许多美仑美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这时的“美”与“趣”就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的美与趣,并能更好的呈现和融合。
三、巧妙运用,激活学生思维
可以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根据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恰当的媒介,并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来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为让学生认识同样多,教师用媒体演示:二年级一班和二班举行拔河比赛,但老师的哨声一直不肯吹响,请同学们观察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很快发现一班有13人参加,二班有12人参加,不能开始比赛。教师向追问原因,学生回答道:两个班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人数相同时比赛才公平。由此可见,学生对“同样多”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讨论怎样才能开展比赛。学生经过探讨学习,得出一班下去1人或者二班增加1人,两个班的人数同样多了就可以参加比赛。
在讲“比多少”的概念时,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在一张幻灯片上画了5个小男孩,另一张幻灯片上画了7顶帽子,当抽拉画有帽子的幻灯片时,前5顶帽子都戴在了小男孩的头上,后2顶帽子就没有人戴了。通过这一动画的演示,学生马上就会比较出帽子多而人数少,同时还比较出帽子个数比人数多2。
学生有了找同样多和比多少的知识经验,再让他们把不同样多的两排圆变成同样多时,学生的思维空间就像电脑内存一样扩大和不断增长着。在学生说出加上一些、减去一些等方法后,他们还能意犹未尽地说着:把两排各留几个保证同样多,把两排多出来的转移到第三排,使三排同样多……学生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使学生的思维驶上了一条认识和发展的快车道。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最后,望各位教师在实践中能得出更多的心得与经验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用电教;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是它最基本的特点,正是它的这一特点使很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因为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点在低年级表现更为突出。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手段的出现,能很好的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突破时空的界限,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充满整个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专心致志的,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呢?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 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 中,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 学生观察、探究。如在教学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时:小华统计一个路口 在 10 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 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 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 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 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 态之中。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如果能把课文内容通过色彩、画面演化成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使学生既见其形,又闻其声,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在《荷叶圆圆》教学时,我先播放课件 :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让画面定格在特写的荷叶上,接着优美的音乐继续,随着教师的激情导入出示动画: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的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在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就让学生自主读,“披文入情”领略文章的语言美。
课文是优美的,但文字本身不具有形象感。借用多媒体课件 直观形象的优点,可以展示文字所无法呈现的美,使教材的“形”得以最大程度的扩展。本课课件 一方面从文章的童趣出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人化了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从课文蕴涵的美感出发,置入了许多美仑美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这时的“美”与“趣”就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的美与趣,并能更好的呈现和融合。
三、巧妙运用,激活学生思维
可以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根据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恰当的媒介,并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来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为让学生认识同样多,教师用媒体演示:二年级一班和二班举行拔河比赛,但老师的哨声一直不肯吹响,请同学们观察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很快发现一班有13人参加,二班有12人参加,不能开始比赛。教师向追问原因,学生回答道:两个班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人数相同时比赛才公平。由此可见,学生对“同样多”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讨论怎样才能开展比赛。学生经过探讨学习,得出一班下去1人或者二班增加1人,两个班的人数同样多了就可以参加比赛。
在讲“比多少”的概念时,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在一张幻灯片上画了5个小男孩,另一张幻灯片上画了7顶帽子,当抽拉画有帽子的幻灯片时,前5顶帽子都戴在了小男孩的头上,后2顶帽子就没有人戴了。通过这一动画的演示,学生马上就会比较出帽子多而人数少,同时还比较出帽子个数比人数多2。
学生有了找同样多和比多少的知识经验,再让他们把不同样多的两排圆变成同样多时,学生的思维空间就像电脑内存一样扩大和不断增长着。在学生说出加上一些、减去一些等方法后,他们还能意犹未尽地说着:把两排各留几个保证同样多,把两排多出来的转移到第三排,使三排同样多……学生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使学生的思维驶上了一条认识和发展的快车道。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最后,望各位教师在实践中能得出更多的心得与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