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公开课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对于授课教师的挑战和听课老师的学习机会,公开课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诚然,公开课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还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同时公开课基于公开、示范的性质,承载了太多不该承载的功能,也难免出现一些弊端。教师们若能正视公开课,消除这些弊端,那才是学生真正的福音啊!
  任教以来,公开课听过多次,自己也讲过,得失甘苦,耐人寻味。渐渐地,对于公开课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收获。下面就小学语文公开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摆正心态——不求尽善尽美,视作进步的桥梁
  
  记得任教第一年讲公开课,可能是过于想表现自己吧,我是力求尽善尽美,脑子里总在想:听课的老师会怎样评价,学生的配合会让我满意吗?不会出差错吧?教案设计也算是花费了功夫,临上课时还是有些不知所措,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然“课也无完课”了。虽然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我们可以竭尽全力。一般不要随意打乱教学计划(特殊情况除外),更不能在学生中大肆动员、指定发言人,最忌讳反复“彩排”,而应把功夫放在课前准备上,做到全面备课,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既备教材,更备学生。在教学的总体和局部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精到、巧妙,讲课时集中精力,直面学生,从容应对,更要随机应变。一节课的容量和质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得到准确而全面的体现。
  
  二、全力投入——用心、从容、机智
  
  1、课前用心准备,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课前应反复钻研教材,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力求对教材本身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更重要的就是备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层次以及他们的喜好和特长,再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与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后,还应考虑多媒体电教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来提高教学预期效果。公开课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器材、软件等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性、实践性和有效性。当然,必须是“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用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否则一节课搞得人眼花缭乱,唯独体现不出学生在教师得力得法的引导下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和提高能力。这种生拼硬凑,为智者所不取。
  2、不求面面俱到,但应有所突破
  面面俱到,是初为人师者常犯的毛病,其根子在于对教学规律不甚了解、对学生情况不甚熟悉,其结果往往是浮光掠影、到而不入。因此,面面俱到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低效高耗。如果面面俱到对于初为人师者或者教学经验较少的教师来说情有可原,那么,对于那些上公开课的“名师”们,又该作何理解呢?究其根源,无非是过于想全方位地表现自己,太“贪”了,往往是既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忽略学生来唱独角戏,既想体现创新,传统教法中又不乏精华,干脆一起上了,结果适得其反。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公开教学,只需突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点透穿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在教法及教材处理上进行突破,实施一两点创新探索,也可谓收获不小。更重要的是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更是舞台上的演员,教师则应力争做一名好导演。
  3、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用心做一名好导演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不需要教”便是学而得法。教师唱独角戏,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一无所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做到乐学、勤学、善学,已成为新时期广大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改进教学呢?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解放学生、唤醒学生,更要相信学生,主动提供让他们显示长处、暴露不足的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尽快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到知识、能力和智力上来,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可贵的“教学资源”。这将意味着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唤醒、引导和平等给予;意味着教师学会倾听、学会包容,更学会欣赏。要让学生成为“舞台”上真实而出色的演员,教师则退居幕后,当一名“慧眼识英才”的好导演,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
  
  三、课后反思——总结得失,今后教学中继续奋进
  
  上完公开课,课后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听听评课老师的看法,问问学生的收获与反馈意见,再联系自己课前的设想与预期目标,从课堂气氛、师生双边活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与培养等多方面认真总结得失,整理成教后记,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总之,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也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教学智慧在这样的磨砺中渐渐生长。公开课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而且对于推进新课改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能创造辉煌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型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我们教师都应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为全面深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提高写作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发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解决“无米之炊”。要解决“无米之炊”,需要丰富积累。而积累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观察阅读的习惯,并以学生
期刊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  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合作教学的理论为依据,以原行政班级为单位,把全班学生按性格、性别、年龄、爱好等不同素质,参考学习成绩,根据“四异质”原则,即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外在素质四方面素质的不同,各班级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充分利用合作小组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让知识素质高的学生帮助、带动同伴的学习;让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强的学生负责组织小组活动;让衣着整洁、仪表
期刊
地理学内容广博,大到宇宙万象,小至风土人情。地理学科的教育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本应占有重要一席,但在目前游戏充斥、娱乐万千的社会环境中,中学地理却出现了教师教学吃力、学生学习疲倦的状况。怎样摆脱困境,迎来地理教学的春天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业”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师生关系应当民主、平等、和谐。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只有
期刊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评价不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而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用来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应与教学活动共生共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与鉴
期刊
摘要:教师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精心设计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言艺术 音美 情美 意美 形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
期刊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具和学具上,可以不必局限于实验室的设备,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如讲单摆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
期刊
摘要:证明三角恒等式是三角变换的一个重要内容。恒等式的证明过程,就是消除式子两边的差异的过程,所以,用差异分析解题就能回答“从何处着手”及“向何方进行”这两个问题。  关键词:差异 统一 角的差异 函数名称的差异 结构的差异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过程,即消除等式左右两边表面上的差异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除了熟练三角公式、灵活运用变形方法外,还要善于找出式子两边的差异。三角恒等式两边的差异主要表
期刊
“差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工作,经过我长期观察和思考,特别是近几年把“差生”与“优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对比后,我发现转化“差生”是有窍门的,只要“差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特别是化学这门学科,它虽然是理科,但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
期刊
摘要:初中平面几何使学生感到难学而造成数学成绩两级分化,是由“数”到“形”的转变、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变。因此,数学教师要从概念、定理、几何语言、认识图形和推理等方面,搞好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引导学生“易学、乐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初中平面几何 兴趣 几何语言 证明 入门 教学    初中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期刊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地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