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工作,经过我长期观察和思考,特别是近几年把“差生”与“优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对比后,我发现转化“差生”是有窍门的,只要“差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特别是化学这门学科,它虽然是理科,但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而成绩一直徘徊在六七十分,甚至为及格而发愁的“差生”,则肯定是在记的方面出现了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差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差生”的“差”是暂时的,正因为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更何况在一个学校里的“差生”,到了另一个学校可能就是优秀学生,乃至尖子生。把“差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正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做好的关键一步。下面就我的经验和学识,谈几点看法:
一、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差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
要指导差生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 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问老师呀等大道理。面对化学没有学好的“差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十字交法、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差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如:知道这几个“差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了,就适当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暗暗地、一步一步地证明他们已经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正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差生”的进步。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差生”做不好计算型化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如: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计算,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尽可能都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再找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最后设未知数列方程,这些最基本的做题习惯,几乎所有的“差生”都没有掌握。知识点和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差生”转化的秘诀所在。
二、要明确告诉“差生”:只要按照老师的方法学习,短期内就会有明显的进步。
要有相应的测试,测试成绩的提高是学习进步的主要标志(至少“差生”这样认为)。不要把验证进步的期限超过三个月,这样“差生”会觉得太久。测试之后一定要及时与“差生”共同分析错因,分析是知识点的问题还是做题习惯问题。
三、在课堂上多给“差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说题”。
要启发引导他们分析题目中每一句话的含义,说出解题的思路,从“说题”入手,揭开试题的神秘面纱。 教师说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同样,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说题,是短期内提高成绩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招不只是对“差生”有益,几乎对所有的学生都有益。“差生”的考试成绩之所以差,大多是不会思考。“说题”的最大功效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也暴露出来,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当场辅导,辅导这一个,受益的是全班学生。在课堂上说题,一人说题众人听,其他人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开拓思维。若是连续提问,比一比看谁说得更有条理,看谁说得更简练,还有一种竞赛的气氛。毕竟,这是从学生角度的思维,若是正确的,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若不正确,可以当场纠正,解决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时,“差生”可能会用“不会”为理由逃避“说题”,这时老师一定不能让他坐下,否则他永远也无法走出“差生”的怪圈。他说不会,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其实他是能说出一些的,只不过平时一直被无形的“差生”的阴影笼罩,会的也不自信了。这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就题目回答问题。老师当场引导他把题目最关键的部分回答出来,把一个题目分解成多个小问题,让他一一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做评判(这样对已经会了的同学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裁判,即使会了也会有兴趣听下去的)。如:题目中要求计算的是物质的量浓度,就启发他说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再问题目中关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叙述,然后再逐步引导他把答案说出来。这样做可能会多浪费一些课堂时间,但是换来的是“差生”的勇气和走出自卑的喜悦,还是值得的。全国特级教师、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成功,恐怕有一半是得益于此,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说题”这一名词,但他的确是做了类似的工作,在“差生”的转化上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成绩。
四、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本”,记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顿悟”到的“一句话知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是必须记在纸上再看一遍才能理解和掌握的,这是减少“一错再错”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时我想到了考试作弊成功者的窃喜。其实会作弊也是一种能力——姑且称之为“作弊能力”。作弊为正人君子和大多数人所不耻,但推敲一下考试作弊的手法也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些启示:估计考试要考这一点而又不会,抄下来,带入考场,如果有,则抄……而我们的“差生”呢?他甚至不知道某一知识点是必考的,会不会也不清楚,你问哪里不会,他随口答曰:“都不会!”这是典型的自卑者逃避现实的回答——越自卑越封闭,越封闭越落后,越落后越自卑,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这时,老师要耐心地,特别要和蔼可亲地启发学生怎样把不会的记下来,记在“小本本”上。“都不会”也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这里要强调一点:是“记”而不是“抄”。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每一处都在教学中实践过。结果证明,“差生”之所以差,“优生”之所以优,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差和优。“差生”要转化为“优生”,关键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无定法,却也不可无法,“差生”是“当局者迷”,作为“旁观者清”的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差生”尽快冲破迷雾,清清楚楚学习,明明白白考试,昂起头来做一个优秀学生。这大概也是老师最快慰的事情。
一、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差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
要指导差生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 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问老师呀等大道理。面对化学没有学好的“差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十字交法、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差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如:知道这几个“差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了,就适当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暗暗地、一步一步地证明他们已经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正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差生”的进步。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差生”做不好计算型化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如: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计算,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尽可能都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再找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最后设未知数列方程,这些最基本的做题习惯,几乎所有的“差生”都没有掌握。知识点和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差生”转化的秘诀所在。
二、要明确告诉“差生”:只要按照老师的方法学习,短期内就会有明显的进步。
要有相应的测试,测试成绩的提高是学习进步的主要标志(至少“差生”这样认为)。不要把验证进步的期限超过三个月,这样“差生”会觉得太久。测试之后一定要及时与“差生”共同分析错因,分析是知识点的问题还是做题习惯问题。
三、在课堂上多给“差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说题”。
要启发引导他们分析题目中每一句话的含义,说出解题的思路,从“说题”入手,揭开试题的神秘面纱。 教师说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同样,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说题,是短期内提高成绩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招不只是对“差生”有益,几乎对所有的学生都有益。“差生”的考试成绩之所以差,大多是不会思考。“说题”的最大功效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也暴露出来,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当场辅导,辅导这一个,受益的是全班学生。在课堂上说题,一人说题众人听,其他人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开拓思维。若是连续提问,比一比看谁说得更有条理,看谁说得更简练,还有一种竞赛的气氛。毕竟,这是从学生角度的思维,若是正确的,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若不正确,可以当场纠正,解决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时,“差生”可能会用“不会”为理由逃避“说题”,这时老师一定不能让他坐下,否则他永远也无法走出“差生”的怪圈。他说不会,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其实他是能说出一些的,只不过平时一直被无形的“差生”的阴影笼罩,会的也不自信了。这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就题目回答问题。老师当场引导他把题目最关键的部分回答出来,把一个题目分解成多个小问题,让他一一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做评判(这样对已经会了的同学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裁判,即使会了也会有兴趣听下去的)。如:题目中要求计算的是物质的量浓度,就启发他说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再问题目中关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叙述,然后再逐步引导他把答案说出来。这样做可能会多浪费一些课堂时间,但是换来的是“差生”的勇气和走出自卑的喜悦,还是值得的。全国特级教师、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成功,恐怕有一半是得益于此,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说题”这一名词,但他的确是做了类似的工作,在“差生”的转化上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成绩。
四、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本”,记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顿悟”到的“一句话知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是必须记在纸上再看一遍才能理解和掌握的,这是减少“一错再错”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时我想到了考试作弊成功者的窃喜。其实会作弊也是一种能力——姑且称之为“作弊能力”。作弊为正人君子和大多数人所不耻,但推敲一下考试作弊的手法也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些启示:估计考试要考这一点而又不会,抄下来,带入考场,如果有,则抄……而我们的“差生”呢?他甚至不知道某一知识点是必考的,会不会也不清楚,你问哪里不会,他随口答曰:“都不会!”这是典型的自卑者逃避现实的回答——越自卑越封闭,越封闭越落后,越落后越自卑,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这时,老师要耐心地,特别要和蔼可亲地启发学生怎样把不会的记下来,记在“小本本”上。“都不会”也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这里要强调一点:是“记”而不是“抄”。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每一处都在教学中实践过。结果证明,“差生”之所以差,“优生”之所以优,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差和优。“差生”要转化为“优生”,关键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无定法,却也不可无法,“差生”是“当局者迷”,作为“旁观者清”的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差生”尽快冲破迷雾,清清楚楚学习,明明白白考试,昂起头来做一个优秀学生。这大概也是老师最快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