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究竟是什么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13148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纨绔逆袭:天才曾经是不学无术的少年
  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出身名门,家学渊源,祖父是赫赫有名的医生和博物家,父亲继承衣钵也是一名医生,而母亲是科学团体的成员。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天才,少年时代的达尔文不仅没有展现出学习的天分,反而对学习毫无兴趣。比起拉丁文、希腊文和医学等正统学校教育,他更感兴趣的是打猎、骑马、养狗、捉老鼠、收集鸟蛋和矿物……不学无术,是达尔文少年时期的标签。
  达尔文的父亲捶胸顿足地呵斥他“你这样会让自己和全家人丢脸的”。为了让儿子维持体面的生活,父亲建议儿子成为一名牧师,于是达尔文进入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
  这一选择不仅让达尔文在体面生活之余有了更多时间钻研自然史和博物学,也让他认识了植物学教授约翰·亨斯洛、地质学教授亚当·塞奇威克。在他们的关照下,达尔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扩展,通过讲座、考察和小组学习,他在自然历史领域获得了重要经验,同时也让他自己“由一个全无目的性可言的少年嬉游者,变成具有远大抱负志向的人”。
  更为重要的是,1931年,达尔文毕业后,亨斯洛教授推荐自己的爱徒作为博物学家登上英国皇家海军“贝格尔号”,开启长达五年的环球航行,后人总是会将此次航行与达尔文及其发现紧密地联系起来。
  2
  关键证据:达尔文推演进化论的重要材料
  “贝格尔号”从英格兰出发,穿越北大西洋到达南美洲,沿着南美洲的西岸航行,绕过南美洲的合恩岛后进入南太平洋;再沿着南美洲的南岸航行,然后驶向加拉帕戈斯群岛;之后再向南半球出发,到达澳洲的悉尼,沿着澳洲的南岸行驶到达霍巴特;绕过澳洲后进入印度洋,取道非洲的好望角进入北大西洋回英国。
  沿途达尔文如饥似渴地收集一切能够带走的东西,包括动物、昆虫、贝壳、不同沉积层的岩石样本以及化石。这位年轻的博物学家工作起来非常有条理,他把所有的观察结果仔细地记录在航海日志里。
  达尔文与加拉帕戈斯群岛独特的动植物的相遇,可能是与其进化论发展最有关联的事件。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收集到了来自不同岛屿的地雀样本,它们彼此颇为相似却仍有细微不同,一种对自然界的新认识开始在他脑海中成型。回到家中,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确实属于不同种类。达尔文认识到,它们一定有着共同的祖先,但经历了长期的演变。
  3
  智者同行:《物种起源》凝结了时代的智慧
  达尔文所处的时代,人类认知极大扩展,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爆发式涌现。其中有三个方面的理论方法对达尔文推演进化论产生了重大启发,可以称为达尔文构建物种起源理论的“三块拼图”。并且,这一时代的智者们也用最大的包容和善意与达尔文携手共进,最终让《物种起源》隆重面世,成为划时代的巨著。
  第一块拼图:在“贝格尔号”上,达尔文阅读了苏格兰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的革命性著作《地质学原理》,当时他还不知道莱尔会成为他的人生挚友。该书认为地质构造是长期缓慢发展过程的产物,地球必须有已存在好几百万年的历史,才能给他所描述的渐进的地质形成过程留出足够的时间。达尔文从莱尔的地质学理论中吸取了一个观点,即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内,缓慢而渐进地出现的微小改变最终可造成巨大的变化。莱尔用这个概念来解释地貌的形成,而达尔文则用它来解释物种的进化。这将是他要用25年才能完成的理论拼图中的第一块。
  第二块拼图:植物学家约瑟夫·道尔顿·胡克是达尔文的同事和密友。一次通信中,在谈到火山岛特有的植物群时,胡克否定了一位法国同行的观点。他的理由是,尽管那个法国人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生理学家,但你很难把他对植物分类的观点真当回事儿,因为他毕竟“不是分类学家”。胡克的话如醍醐灌顶。达尔文心里明白,他本人也同样在物种分类方面没有扎实的基础,这次通信似乎是一个促成因素,使得达尔文对辨别和区分不同物种的问题非常关注,下决心投身于对海洋藤壶的研究。对藤壶标本所做的研究和比较,使达尔文对通常影响物种进化的诸多因素有了一些关键性的见解。他遇到不止一次的一个因素,就是物种内部变异。对于同一物种的成员之间在各个层次上都存在变异的认识,是达尔文为诠释物种起源而构建的拼图中的重要一块。
  第三块拼图:1838年,达尔文阅读了托马斯·马尔萨斯的著作《人口原理》,书中主张人口增长会受到食物供给、疾病或战争的限制。达尔文认识到,他在动物身上所看到的变异或适应性改变均为“生存的斗争”的结果,拥有或遗传了更加适应生存环境特性的个体更容易繁殖,从而将该特性遗传给下一代。他将这一过程称为“自然选择”。这是达尔文构建物种起源拼图的另一个关键部分。
  19世纪30年代末,达尔文已经把物种起源拼图的所有构件拼合在一起,并很快就开始将之当作“我的理论”来谈论。但他却迟迟不愿将他的理论公之于众,因为他意识到这一理论将会给宗教信仰以及以道德和目的论为主导的世界观,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1858年,达尔文收到了一封来自年轻的自然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的信。在这封信中,华莱士已经独立地得出了与达尔文相同的结论,而且所使用的推理也或多或少相同。达尔文深感震惊,并觉得自己再发表物种起源没有什么意义,他甚至想要烧掉自己的手稿以免世人觉得他卑鄙。
  但在1859年7月1日的林奈学会上,莱尔和胡克成功让华莱士和达尔文的理论同时亮相,并使两人对科学所做出的贡献都得到了认可。他们的“自然选择学说”被称为达尔文-华莱士学说。达尔文因跟华莱士同时发表论文感到愧疚,华莱士却表示能与达尔文一起发表论文是他的荣幸。达尔文很感谢华莱士的宽容大度,并受此激励加快写作进度,最终于1859年11月出版了震惊世界的《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一经出版就大获成功。达尔文根据20多年积累的对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形态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许多领域的大量研究资料,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物种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达尔文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洞见之一,就是所有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橡树、红毛猩猩、海洋中的鱿鱼和雨林中的兰花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当然,这所有的生物中也包括我们人类”,虽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仅仅是含蓄地提到“人类的起源及历史终将被揭示”,也足以引发后来者前赴后继地对人类起源进行争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牛津大论战。
  1871年,达尔文出版了《人类的由来》,公开扩展了物竞天择式进化的适用范围,将人种也纳入其中。达尔文是第一个正确猜测“哪些地区”是我们应该开始寻找人类祖先的地方的人。“已灭绝的类人猿很可能在非洲居住过,它们与大猩猩和黑猩猩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我们的早期祖先更有可能生活在非洲大陆,而不是其他地方。”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达尔文的这个观点并没有引起重视,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对于很多不曾系统了解过達尔文所处时代背景、科学背景的现代人们,很容易轻率地用现代科学材料对达尔文的理论提出挑战和质疑。但正如达尔文自己所说,“无知有时比知识更容易带来自信”,只有把自己置身于那个懵懂的发现时代,你才能够了解这个博物学家是怎样程度上颠覆了整个世界的认知,对西方社会和思想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为现代生物学和进化论奠定基础。
  (本文选自《达尔文传:从平凡顽童到博物学家》)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那年,我在一所大学做辅导员,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各地的父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看望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也让我备感欣慰。  但有一位学生,他却特别失落,因为四年过去了,父母竟然从没有来看望过自己。全院几乎每个学生都曾和父母在校园里散过步,唯独他没有。就为这,他几乎每个星期都往家里写信,希望父母能够来学校看看自己。  我对他说,寒暑假既然父母不方便来,你就回去看看父母呗。他犹
期刊
我们下大力气做的阅读推广,是针对谁的?我坦言,阅读推广对于成年人来说收效不是很大——当然不是没有效果,重点是今天的孩子们能不能养成阅读习惯。怎样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习惯既需要引导,有时候也需要强制。  我在童年的时候,母亲没有阻拦我阅读各种各样的书。那个年代没有适合我们的读物,于是大人的书、小孩的书,甚至很多奇怪的书我都去读。我还用母亲的两个阅览证到处借书看,于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陪伴
期刊
还记得那位帅气儒雅、开朗健谈的东北大个子吗?  2018年,《阅读时代》举办“光辉历程·书香筑梦”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他投来的稿件紧扣征文主题,故事传奇情感真挚,文笔简洁,好读耐看,获得編辑部同仁一致好评,一经刊出果然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征文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章6800余篇,作者中有十数位专业作家,当然,更多的是业余作者:教授、干部、学生、工人、农民和士兵,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和职业。评
期刊
1、《归羊》  汪军  安徽文艺出版社当代中国人的近乡情怯大约是,重返故地之时,眼前变换大半,只剩幼时记忆温存。汪军在《归羊》中构想的郁达夫重访A城,既是从文学的意义上,重续文人的体认自我之路,也渗透着作者自身的境遇与情感,是对故地的一次伤感重逢。  2、《烟火》  王松  作家出版社  长篇小说《烟火》,是王松又一部显示其创作实力的重要作品。这种实力首先表现在,你不需要读完,只消翻开作品阅读一两
期刊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释义】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哲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它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
期刊
垂髫少年惊四座  少时的晏殊,曾经让家人忧心忡忡,因为他到了五岁,都无法自由地跑动跳跃,完全没有邻家孩子活蹦乱跳的机灵劲儿。  直到有一天,他跟随父亲去海边玩耍。和煦的阳光之下,一只飞鸟扇动翅膀,倏忽间便降落在柔软的沙滩上,并留下一处清晰的爪印。眼见此情此景,晏殊居然挣脱父亲的怀抱,飞快地跑向爪印,并大喊道:“爹爹!快来看,这是字!”  打那以后,左邻右舍都称呼他为神童。  到七岁时,晏殊已经能熟
期刊
我认为,人生短短几十年,尽管你可能相信来世,但是我们此世只有这几十年的时间,怎么活完这几十年?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要面临的人生难题。  按照我的看法,人最重要的就是快乐、有趣。我们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做一个有趣的人。  01有趣是人真正的存在  有趣、好玩,应该算是人真正存在的一种方式。  我认为,有趣和好玩有两种来源:一个是遗传,一个生活在充满幽默感家庭的人,或多或少他都会带有遗传的基
期刊
总觉得唐人在饮食方面偏于简单。这可能是我的错觉,但不能怪我,责任在唐诗。  读过的唐诗里,关于饮食的诗句,最令我难忘的是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一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那是描写他到一个老朋友家受到的招待,那顿饭被大诗人写成了千古美餐:是春天,有当令的菜蔬;是雨夜,于是有湿度和气氛;餐桌上有鲜艳悦目的色彩,有朴素而天然的香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食欲美、人情美,在温暖的色调中交织氤氲。  还有
期刊
阅读,党和政府的高度关切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起自己的阅读经历,并强调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七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推动全
期刊
谨以此文缅怀2019年去世的美国两位卓越的文学教授和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和大卫·贝文顿。大卫·贝文顿生前是芝加哥大学英语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著名莎学家、前国际莎士比亚协会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同年去世的耶鲁大学文学教授、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称贝文顿,是“世界上最博学的莎学家之一。”  贝文顿所著的《最悖人道的谋杀》,书名取自《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场,是老国王的鬼魂跟哈姆雷特说的一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