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生本教育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e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课改和新课标的最新要求、现存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出发,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的特点及意义和作用,并例举相关案例,以说明此教学方式的合理性。最后,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生本教育模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生本;语文阅读教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意义与任务,倡导儿童的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一系列的改革和标准的提出让人们逐渐认识到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的重要性和改革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从目前学校语文阅读现状看,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出现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阅读、思考的现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课堂没有在文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间架起桥梁使得儿童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没有被唤醒,学生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却没有处于阅读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讲解过多,导致学生没能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基本上学生的思考就是重复教师讲授的观点,没能充分发挥出文学供读者个性化解读的文学特点;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不足,导致阅读教学中最基础的“读”的环节的缺失,无法发挥阅读教学应达到的效果……这些现存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促使人们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在众多的新颖性阅读教学方法的提出中,引起笔者关注最多的是基于生本教育模式下的语文阅读。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以学生为本”,即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体现在:①生本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即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品位、审美情趣等等语文素养。②生本的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③生本的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即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读、学生悟、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刘彩云的《“生本”教育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有一个符合生本教育模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案例:
  【案例】《数星星的孩子》
  (课文大意:本文讲的是汉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
  课前老师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上课时老师让同学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各自喜欢的句子和感受。
  学生有如下回答:
  生1:“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我喜欢这一句,因为我觉得这一句很美,写出了夜晚星空的美。
  生2:“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我喜欢这一句,因为我觉得这一句有“坐、靠、仰、指、数”几个动词。
  生3:“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我喜欢这一句,因为这一句说明张衡数星星数得很认真。
  案例中,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读、配动作读、想象读等形式,不仅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而且在读中进一步理解了文本内容,深入阅读的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占据重要地位,文本中的词语、句子有时并不需要老师过多讲解和分析,学生通过反复读能实现,学生能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调动了自己的情感,自己建构、体验文章。
  由此可以看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将阅读教学的主体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读,让学生感悟,而教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这一阅读教学的模式,与新课标的改革理念相契合,让学生与文本获得了思想和心灵的碰撞交流。
  那么如何更好地将生本教育模式融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呢?以下是笔者结合相关研究归纳总结的基于生本教育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初步设想。
  一、预习环节
  教师将阅读文本下发给学生,学生用工具书等方式疏通字词,排除阅读干扰。通过多次阅读、朗读,读熟文本,明白文本的大致内容和谋篇布局结构,利用圈点勾画批注等阅读方法个性化地阅读文本。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以自己课下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也可以在课堂的提问环节中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读文本,能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精读环节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先小组内解决组员的问题,将小组不能解决的、具有普遍疑问的问题交给教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伟大的悲剧》的课文题目矛盾吗?为什么这个事情是个悲剧?为什么这个悲剧是伟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也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真正做到“学学生想学的”。
  三、课外阅读拓展环节
  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得益于课堂内,更得益于课外的拓展,教师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或篇目,最好进行简单、有趣的介绍。推荐的书目要精选,重质不重量,尤其不要堆砌一堆书目丢给学生。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阅读量,还能获得课堂知识的迁移和巩固,符合语文素养强调“功夫在诗外”的特点。
  生本教育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但符合新课标的改革理念,而且强调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将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刘彩云.“生本”教育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学语文旬刊,2010(15):34-35.
  [3]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葛文斌.生本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模式探微[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03):18-19.
  [5]林平福.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阅读教学的课堂[J].华夏教师,2014(12):72-73.
其他文献
本文意在以“主体间性”这一哲学观念衍生的审美主体间性思想教育观为切入点,对高校党的思想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教学中的师生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体系方面做一些探讨.以探究
《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第九条指出:“中国教会要在爱中建立自己,在基督里合而为一.”此条款内容来自圣经,它与新约《以弗所书》4章1节至16节完全契合,为中国教会的行政管理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程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加强和社会的联系开展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情感教育;策略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的行为养成起着决定的作用,实施情感教育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 。语文是所有基础学科中情感性最强烈的学科之一,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
《红楼梦》是曹雪芹用北方方言写成的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作者大量地运用谐音双关来反映主题,构建结构,塑造人物等。本文主要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学应当摒弃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一味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是注重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开展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活动,实行课堂提问,引导和刺激学生进行知识思考、知识学习、知识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所以,以新课程要求为准,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
施洗约翰的时期,是人们对天国意义的讨论纵横捭阖的时期.当时,约翰的处境艰难、复杂而紧迫,然而他的事工可谓卓有成效,直接为耶稣揭示天国、建立教会起到“修直”和“预备”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对于高中英语来讲意义重大,虽然现在的英语教学模式不单单只是应试教育,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依然会习惯性地以应试教育的角度看待所学知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的教育改革如果没有学生的配合也是不行的,情感上的共鸣能够激发出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情感是理解事物的基础,学
摘 要:在中学的德育教育中,音乐是重要的教育元素。中学音乐教育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中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本论文针对德育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学生;音乐教育;德育教育;渗透  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学教育改革,要求对中学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
摘 要: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语言类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初中英语的学习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不过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很薄弱,对于脱离本土文化特点产生的外来文化语言,学生的知识有很多“文化空白”;另一方面,传统英语的教育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实用性”,学生学习的往往是“中国式”英语,这对于学生以后的交流是很不利的,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学会“
艾儒略在转述耶稣生平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借鉴了中国史传传统的一些典型方法,从而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中国儒家强调经史一体、“六经皆史”的以史证经传统,讲史实为证经.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