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引入网络教学对高校视唱练耳课改的意义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acmacy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对学生而言亦不陌生。将网络教学引入视唱练耳教学中来,将对教学体制的改革、视唱练耳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新观念的树立以及缓解教学压力、拓展教学内容、解决学生课外自我练习不便的问题等方面意义重大。视唱练耳课程改革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使网络教学与课堂现场教学互补互辅,以实现教学人性化为改革方向。
  [关键词]网络教学;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教学对学生而言亦不陌生,它正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对以往传统的现场课堂教学发起挑战,它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自主、灵活、便捷、丰富等特点,逐渐获得了广大学习者的青睐。那么,如果将网络教学的模式引入学校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来,将会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何意义呢?是否能给我们的教改带来新的思路和契机呢?
  一、网络教学的引入,将促进视唱练耳教学体制改革
  目前国内各大音乐院校现行的视唱练耳教学体制,主要采取两种形式:学年制和分级制。
  学年制是一种以年级招生人数的多少,大致按不同专业或不同程度来分班的年级分班授课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学籍管理和学校的统一课程表安排。但近年来随着学生的扩招、新招专业的增设、视唱练耳入学考试方式的改革,学生视唱练耳入学水平的差距日益悬殊。在此制度下的教学效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经常造成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吃不饱又浪费时间;基础差的学生又有压力,感觉吃不了、咽不下的被动局面。
  分级制打破了以往班级间的年级界限,而是按照学生的实际视唱练耳水平来组织分班,不同年级同一水平的学生在同一班级学习。尽管分级制较过去的学年制已经有了较大的弹性,但仍未离开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授课的概念。它仍然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个人按照自己的情况和喜好而产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不适应现代教育开放的趋势。
  此外,无论是学年制还是分级制的班级授课制度,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一些学生由于要频繁地参加各种演出、排练、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而大量缺课,事后又很难得到及时的补课,累积下来,本已跟不上的学习越来越跟不上。“21世纪,伴随着知识经济形态的出现,教育与就业的界线将日益淡化,在学校和工作场所交替活动,将成为每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基本生存模式[1]。”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学习与实践交替”的学习状态将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已经越来越影响当前的视唱练耳课堂教学。
  又如分级制中,一些学生因不能通过某一级别的考试而重修,由于这些重修生来自不同年级,重修课的排课无法兼顾所有年级的课表,常常会因为课程时间相冲突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教学教务带来许多的麻烦。
  因此,视唱练耳教学无论是学年制还是分级制,改革传统的单一班级集体、现场教学的模式,将网络教学的形式引入进来,施行以学生个人自主的网络个别化学习和教师班级指导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制将成为必然。学生通过网络上相关程度课程的个别化学习以及与老师的交流,重修生延长学习的过程可以利用共同课以外的其他时间、通过网络课程来学习、达标;而某些缺课的学生也可随时随地地在有计算机和网络终端的地方把遗漏的课程补齐。同时,将这种新型的教学体制与学分制相结合,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学分限度与要求,教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网络辅助的学习建议,学生则根据教师的建议制定自己个人的学习计划和进度表,并通过网络按自己喜好的方式学习,根据个人能力的不同获取相应的学分。既满足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又更好地体现了学分制。
  二、网络教学的引入,将有利于树立新型教育观念
  随着新型教学体制的建立,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将改变,而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内外教与学的结合为中心的教育觀念将取而代之。未来的学生将能更有效地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进行学习——在电子教师帮助下的自主学习。届时,传统的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将会更多地让位给学生在课堂外,通过网络、线上的自主学习为主。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间不是进行重复性劳动——而是更像一位“导师”的创造性劳动,是在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做那些计算机暂时还不能胜任的指导性工作。此外,教师的另一职责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根据教学的规律,及时地修改和完善网络教学系统,做“电子教师”的教师,教会计算机怎样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网络教学的引入,将促进新型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的构建
  网络教学的引入,将使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钢琴和黑板(白板)为主要载体,转向以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手段和网络传输为载体;从教师大班上课的现场教学方式,转向以学生个人自主的个别化学习和教师班级集体指导式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并通过学生的肢体反应以及作业反馈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相应调整后面的教学策略。但这种方式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其按“一刀切”的课程进度组织教学)。而新型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具有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等特点,借助它将有利于构建一种既不失集体影响又能允许有个人独立探索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而成为能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难度和进度的主人。每个学生都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提取学习材料进行自主练习,并通过输入装置,如:鼠标、键盘以及触摸屏等多种灵活的方式与计算机交互作用,完成和提交作业、并提出问题,再由网络传送给教师及学习同一课程的其他同学,使所有的学习者及教师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互相传递教与学的反馈信息。
  四、网络教学的引入,将缓解因课时减少和学生人数增多带来的教学压力   随着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随着各高校对“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课程设置理念的普遍认同,视唱练耳课程的必修课时也相应削减。但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与其他纯理论性课程不同:它是一种技术训练性的课程,必须有一定练习的量的积累才能获得质的提高。在目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课时的减少就等于减少了学生练习的量,这对于音乐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形成非常不利。这就需要学生更多地在课堂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做练习。
  同时,扩招和新专业增设所带来的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视唱练耳课堂由过去的一位老师带领一个班十几人的技术训练、到现在一个班几十人的技术训练,教师们都感到了教学压力。
  引入网络教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程度和弱点,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各自练习的重点。学生也可以在课下利用网络,灵活机动地安排自己的练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做充足训练,使自己赶上课程的标准进度。同时,由于“电子教师”的耐心和不知疲倦,它会根据学生的需求“无数遍”地进行辅导,因此差生面对“电子教师”也没有了窘迫感,减轻了他们学习的心理压力,容易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能缓解教师由于课时减少和學生数量增多带来的教学压力,同时也使教师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监督者,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别化教学。
  五、网络教学的引入,将极大地解决学生课后自我听觉练习不方便的问题
  利用计算机、手机、Pad等电子终端进行课后自我听觉练习,学生自己一人就可单独完成。由于计算机记录的是数字信息,方便、快捷、准确、高效是它的主要优势,学生只需动一下手指,就可以无数次地反复听辨,而不用再求助于同伴,也不用为同伴的钢琴技术不达标而发愁。此外,网络因其大容量、多信息、快捷便利的特点,学生还可借助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通过网络上相关站点的搜寻和链接,方便地收集到无限多的听觉练习素材。
  在学生的课后自我听觉练习受时、空条件限制方面,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络资源,学生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主进行自我听觉练习,并与老师交流探讨,及时获得相关指点。从而突破了课室和琴房的使用时间、空间限制,使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性自我听觉练习成为可能。
  此外,网络练习软件所特有的严谨、规范、客观与公正性,能够对学生的自我练习结果给出及时、恰当的反馈评价。在学生的课后自我听辨练习中,计算机的作用相当于教师现场批改作业,对于学生每一次的练习结果,计算机都会给出正误比例及得分。特别是学生假期里在家庭做练习时也能即时获得反馈,这更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六、网络教学的引入,将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
  过去由于设备的落后、课时的有限,视唱练耳课堂无法实现多音色、多律制的教学,使听觉训练与实际音乐作品严重脱节,而纳入多元文化音乐的听辨内容就更加无法实现。引入网络教学,可以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无限大的信息量,使拓展教学内容成为可能。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帮助学生在视唱练耳训练中与各时期、各地域的音乐文化接轨,使教学的内容空间得到极致扩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于教育领域,不仅丰富了学习资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而且还将影响教育观念、体制、模式等的一系列革新,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从视唱练耳学科角度来看,引入网络教学,将为该课程的教与学开辟新的载体,传统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改革,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使网络教学与课堂现场教学“互补互辅”,以实现教学“人性化”为改革的方向。
  注释:
  [1]周明诚,彭小云.艺术学校(院)教学模式创新与规范化管理及规章制度实务全书[M].广州: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257.
  [收稿日期]2019-10-18
  [作者简介]赵海鹰(1975— ),女,星海音乐学院讲师。(广州 510006)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反思音乐律动教学中不同年段的差异,进行基于学生音乐经验的律动教学思考。并尝试探索以学生音乐经验为基础,在中高年级开展渐进式发展的律动感知活动、同型同构的多感官体验活动、交流合作式的创造性活动的律动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音乐经验;律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9-0090-02  一、问题的提出:音乐课堂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音乐、舞蹈专业毕业考核基本沿袭着以毕业论文为主的考核模式,此种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一现象已经逐渐引起国内各高等院校的反思。本文旨在将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代替毕业论文这一创新性改革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将其进行理论梳理,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经验的,适应新时代普通高校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考核新模式。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学院;
期刊
[摘 要]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和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改革,相关教学理念认为,在键盘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和声技术训练是培养学生键盘和声的最有效方式。但是基于目前我国音乐教学现状,大多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实践性较低,教学方法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忽视学生教学主体的同时,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优秀教学内容知识,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为此,本研究从高校音乐专业键盘和声训练角度出发,就
期刊
[摘 要]视唱练耳教学作为当前师专院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能力是非常巨大的,是展现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展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教学的专业教导过程中,有效引入多声思维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本文阐述了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和多声思维训练运用于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就多声思维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从多声部弹唱、多声部重唱、钢琴伴奏的单声部
期刊
[摘 要]合唱指挥这门课程是我国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现阶段我国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还处于较为传统的模式,逐渐显露出明显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探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具有实际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该研究,切实有助于提高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改革,优化合唱指挥课程的设置,从激起学生们更大的积极参与度出发,使学生们以热爱促动力,从而更好地做到教学服务实践。  [关键词]合唱指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音乐教育越发得到了重视。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从古至今一直传承的文化。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如何继续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成为当下音乐教育的重点。本文就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现状  (一)流行音乐体系的入侵  随着流行音乐体系的出现,现在
期刊
[摘 要]研究首先对特色教育理念进行理论层面的界定,阐释教育导向功能、教育规范功能、教育反馈功能。同时结合实际提出特色教育理念下音樂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机制,即:教学目标突出适应性,强化音乐人才教育的专业性;课程设置突出基础性,强化音乐人才教育的多元性;音乐教学突出差异性,强化音乐人才教育的针对性。  [关键词]特色教育理念;音乐专业教育;教育大纲  音乐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是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
期刊
[摘要]从左手揉弦对音色产生的变化中可以分辨出来演奏者是在紧张还是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器乐演奏,经络遍布全身,连接人体内脏、骨头和肌肉,假如在揉弦之前伸展开我们的经络,可以避免在器乐演奏中由于揉弦导致手指、手臂痉挛和人体器官的神经疼痛。本文分别挑选了古典乐派和民族乐派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左手揉弦技术分析,希望对这些作品的演奏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左手揉弦技术;人体经络;古典乐派;民族乐派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吉林大学2017年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结项成果。文章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本院及其他兄弟院校的本门系列课程调研结果,因地制宜地分析了目前吉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传统音乐》系列课程的改革方向、改革内容与目标,并力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多元探索。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国传统音乐(I-IV)》系列课程是吉
期刊
[摘 要]艺术的发展始终建立在艺术史的基础上,从艺术的起源,直到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艺术始终都在完善它的表达方式。艺术哲学正是在宏观的艺术史的长河中赖以存在,包括美学从哲学的分离,艺术的审美始终也是作为艺术品的价值所在。《艺术哲学》一书在本文做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是从史学的角度考察西方艺术史实,且这本书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非常大。本文以丹纳编著的《艺术哲学》为主要范例,从西方艺术的角度探究艺术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