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瓜含油量高达80%,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开发潜力。笔者通过收集和保存云南各地野生油瓜種质资源共39份,在云南省景洪市进行栽培试种,观测其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云南野生油瓜种质资源个体差异非常大,最大与最小种仁质量差20.8 g,种子质量和体积并不能作为衡量种仁质量的标准。研究结果为野生油瓜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野生油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油瓜(Hodogsonia macrocarpa)属葫芦科,又称油渣果、猪果、有棱油瓜、油渣瓜,是生长在热带森林里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1853年,Hooker和Thomson注意到,油瓜被锡金人当作一种食品,1861年油瓜油见诸报道嘲。油瓜含油量极高,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分所蔡宪元等测定,油瓜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50.98%,主要由油酸、亚麻酸和次亚麻酸组成,是一种产于热带的极具开发潜力的野生油料能源植物。1933年,我国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在云南南部发现油瓜,1958年后,国内开始对油瓜植物学、油脂化学、驯化栽培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油瓜是一种很值得引种驯化的野生油料植物。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这一高含油量的野生油料植物又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如孟博等对油瓜进行了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试验研究,希望通过组织培养解决野生状态下油瓜出苗较少的问题,以期达到将油瓜开发为生物柴油原料植物的目的。
油瓜可分为2个变种,即有棱变种和无棱变种。有棱油瓜的特点是:叶片多数掌状三裂,果有明显的11~13条隆起的棱子,果皮上腺点不显著;无棱油瓜的特点是:叶片多数掌状五裂,果实扁圆,无棱,腺点明显且多。经实地考察发现,从北纬25°到28°、从低海拔的河口一直到海拔2 000 m的高山都有油瓜的分布,如勐海县景波大山、勐海县的小糯友乡均有分布。野生油瓜一般分布在高温、高湿和微酸性土壤的山地、山谷、路边的疏林或密林中,或攀援于树上。其生长环境年平均温度22℃以上,最低温度0℃左右,轻霜日数不超过5~20 d,年降水量1 400 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0%。
油瓜种质外壳十分坚硬,不同油瓜的种仁大小及种子含油量差别很大,种仁与总质量比差异明显(图1)。这些是油瓜种植和加工环节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开展油瓜种质资源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为了开发利用云南野生油瓜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实现产业化发展,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从西双版纳(34份)和德宏(5份)2个地方收集到野生油瓜种质资源共39份,对从中筛选的26份种质进行了种质分析评价,同时在云南景洪进行试种。
2结果与分析
2.1油瓜特性分析
由图2~5可知,‘云油2号’种仁最重,可达33.4 g;‘云油30号’种仁最轻,为12.6 g;最重与最轻种仁相差20.8 g。‘云油4号’种子体积最大,‘云油8号’种子体积最小。‘云油29号’种子最重,‘云油17号’种子最轻。‘云油2号’种仁含量最高,占总质量的70.15%;‘云油30号’种仁含量最低,占总质量的37.4%。由此可见,通过种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难判断种仁的质量。
2.2油瓜试种与观测
2.2.1种子的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质的适应性,选择壳果质量大于40 g,果仁与总质量比大于60%的种质作为育苗材料。
2.2.2育苗 油瓜种子在果实达到生理成熟之前即已达生理成熟,此时种子具有正常的发芽力。油瓜种子既无休眠期,也无后熟过程,故宜于采后即播。种子在带种壳播种时,幼根由于受到发芽孔大小不一的限制,不易伸出壳外,而剖除种壳后以单个种子播种,幼根则生长茁壮。单个种子萌发后从幼根旁边的一侧或两侧生出2~3个幼芽,甚至多达4~5个幼芽。出苗率可达95%以上。
2.2.3移栽 油瓜幼苗长出4片以上真叶即可移栽,移栽要注意轻拿轻放,将营养袋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用剪刀剪开营养袋并除去,然后四周用土填满并压紧。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在控制苗的爬行方向时,动作一定要轻,特别是苗尖,要带干净的手套轻拿,否则容易感染而凋萎。
2.2.4棚架建设 有研究表明,油瓜植株距支撑树的树干远的植株长势较强,距支撑树的树干越近的长势越弱。油瓜作水平棚架式栽培,用铁丝或其他金属材料搭建棚架,油瓜枝蔓的卷须常见干枯,植株长势不好。这是由于铁丝或金属材料在强烈的日照下温度过高而对油瓜枝蔓造成灼伤。因此,棚架应使用水泥桩,水泥桩高1.8 m,桩间距和行距保持在3 m×3 m以内。
2.2.5中耕管理 在热带地区,很多藤本植物生长非常茂盛,与油瓜竞争肥水,严重影响油瓜的正常生长,此类植物需及时除掉。在光弱的地方,油瓜藤一直向上攀爬,分蘖枝很少;在光强的地方,油瓜藤不再向上攀爬。不同时期要对光照适当控制,光照太弱,油瓜长势不好;光照太强,油瓜攀爬性差。研究表明,人工栽种油瓜需要40%~60%的遮阴度。
2.2.6病虫害观测 通过1年的观测,油瓜病虫害很少发生,有大量蚂蚁在植株上活动,但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这与蔡希陶对油瓜生长习性的阐述中相一致。油瓜茎蔓、叶腋上腺点分泌的汁液是蚂蚁喜欢的蜜源,而蚁群落户油瓜植株,作为油瓜的保卫,使油瓜免遭其他昆虫或鸟兽的伤害。
2.2.7生育期观测 油瓜生长迅速,当年种植当年就能开花。油瓜夜间开花,白天凋谢,授粉时间极短,可通过人工授粉方式来提高授粉率。油瓜花朵五瓣,呈乳白色,周边有金色丝状线条(图6)。油瓜花期较长,花量较大,基本一年四季都有开花。成熟油瓜似小西瓜大小,种子似鹅蛋大小。
3讨论与结论
云南野生油瓜种质个体差异非常大,最高与最低种仁质量相差20.8 g,仅根据种子的质量和体积大小很难挑选出优良种质,需要通过种仁含量区别种子的优劣。通过试种试验表明,野生油瓜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可以进行人工种植,并且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都没有问题,但坐果率较低,目前还不能进行产业化种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开展研究,解决油瓜坐果率低的问题。
关键词:野生油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油瓜(Hodogsonia macrocarpa)属葫芦科,又称油渣果、猪果、有棱油瓜、油渣瓜,是生长在热带森林里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1853年,Hooker和Thomson注意到,油瓜被锡金人当作一种食品,1861年油瓜油见诸报道嘲。油瓜含油量极高,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分所蔡宪元等测定,油瓜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50.98%,主要由油酸、亚麻酸和次亚麻酸组成,是一种产于热带的极具开发潜力的野生油料能源植物。1933年,我国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在云南南部发现油瓜,1958年后,国内开始对油瓜植物学、油脂化学、驯化栽培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油瓜是一种很值得引种驯化的野生油料植物。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这一高含油量的野生油料植物又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如孟博等对油瓜进行了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试验研究,希望通过组织培养解决野生状态下油瓜出苗较少的问题,以期达到将油瓜开发为生物柴油原料植物的目的。
油瓜可分为2个变种,即有棱变种和无棱变种。有棱油瓜的特点是:叶片多数掌状三裂,果有明显的11~13条隆起的棱子,果皮上腺点不显著;无棱油瓜的特点是:叶片多数掌状五裂,果实扁圆,无棱,腺点明显且多。经实地考察发现,从北纬25°到28°、从低海拔的河口一直到海拔2 000 m的高山都有油瓜的分布,如勐海县景波大山、勐海县的小糯友乡均有分布。野生油瓜一般分布在高温、高湿和微酸性土壤的山地、山谷、路边的疏林或密林中,或攀援于树上。其生长环境年平均温度22℃以上,最低温度0℃左右,轻霜日数不超过5~20 d,年降水量1 400 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0%。
油瓜种质外壳十分坚硬,不同油瓜的种仁大小及种子含油量差别很大,种仁与总质量比差异明显(图1)。这些是油瓜种植和加工环节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开展油瓜种质资源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为了开发利用云南野生油瓜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实现产业化发展,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从西双版纳(34份)和德宏(5份)2个地方收集到野生油瓜种质资源共39份,对从中筛选的26份种质进行了种质分析评价,同时在云南景洪进行试种。
2结果与分析
2.1油瓜特性分析
由图2~5可知,‘云油2号’种仁最重,可达33.4 g;‘云油30号’种仁最轻,为12.6 g;最重与最轻种仁相差20.8 g。‘云油4号’种子体积最大,‘云油8号’种子体积最小。‘云油29号’种子最重,‘云油17号’种子最轻。‘云油2号’种仁含量最高,占总质量的70.15%;‘云油30号’种仁含量最低,占总质量的37.4%。由此可见,通过种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难判断种仁的质量。
2.2油瓜试种与观测
2.2.1种子的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质的适应性,选择壳果质量大于40 g,果仁与总质量比大于60%的种质作为育苗材料。
2.2.2育苗 油瓜种子在果实达到生理成熟之前即已达生理成熟,此时种子具有正常的发芽力。油瓜种子既无休眠期,也无后熟过程,故宜于采后即播。种子在带种壳播种时,幼根由于受到发芽孔大小不一的限制,不易伸出壳外,而剖除种壳后以单个种子播种,幼根则生长茁壮。单个种子萌发后从幼根旁边的一侧或两侧生出2~3个幼芽,甚至多达4~5个幼芽。出苗率可达95%以上。
2.2.3移栽 油瓜幼苗长出4片以上真叶即可移栽,移栽要注意轻拿轻放,将营养袋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用剪刀剪开营养袋并除去,然后四周用土填满并压紧。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在控制苗的爬行方向时,动作一定要轻,特别是苗尖,要带干净的手套轻拿,否则容易感染而凋萎。
2.2.4棚架建设 有研究表明,油瓜植株距支撑树的树干远的植株长势较强,距支撑树的树干越近的长势越弱。油瓜作水平棚架式栽培,用铁丝或其他金属材料搭建棚架,油瓜枝蔓的卷须常见干枯,植株长势不好。这是由于铁丝或金属材料在强烈的日照下温度过高而对油瓜枝蔓造成灼伤。因此,棚架应使用水泥桩,水泥桩高1.8 m,桩间距和行距保持在3 m×3 m以内。
2.2.5中耕管理 在热带地区,很多藤本植物生长非常茂盛,与油瓜竞争肥水,严重影响油瓜的正常生长,此类植物需及时除掉。在光弱的地方,油瓜藤一直向上攀爬,分蘖枝很少;在光强的地方,油瓜藤不再向上攀爬。不同时期要对光照适当控制,光照太弱,油瓜长势不好;光照太强,油瓜攀爬性差。研究表明,人工栽种油瓜需要40%~60%的遮阴度。
2.2.6病虫害观测 通过1年的观测,油瓜病虫害很少发生,有大量蚂蚁在植株上活动,但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这与蔡希陶对油瓜生长习性的阐述中相一致。油瓜茎蔓、叶腋上腺点分泌的汁液是蚂蚁喜欢的蜜源,而蚁群落户油瓜植株,作为油瓜的保卫,使油瓜免遭其他昆虫或鸟兽的伤害。
2.2.7生育期观测 油瓜生长迅速,当年种植当年就能开花。油瓜夜间开花,白天凋谢,授粉时间极短,可通过人工授粉方式来提高授粉率。油瓜花朵五瓣,呈乳白色,周边有金色丝状线条(图6)。油瓜花期较长,花量较大,基本一年四季都有开花。成熟油瓜似小西瓜大小,种子似鹅蛋大小。
3讨论与结论
云南野生油瓜种质个体差异非常大,最高与最低种仁质量相差20.8 g,仅根据种子的质量和体积大小很难挑选出优良种质,需要通过种仁含量区别种子的优劣。通过试种试验表明,野生油瓜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可以进行人工种植,并且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都没有问题,但坐果率较低,目前还不能进行产业化种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开展研究,解决油瓜坐果率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