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工作坊模式在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明工作坊模式的定义及特点,以期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高师体育 运动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工作坊模式
长期以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都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高师体育院系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仪器设备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考核体系缺失、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1]。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是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体育院系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和陈旧等问题。
工作坊(Workshop)是国际上流行和认可的一种学习方式,已应用于大部分领域,如建筑、销售、培训、高校教学等。但目前还未见到工作坊模式在体育院系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报道,笔者以工作坊模式为例,对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初探。
1 工作坊的概述
1.1工作坊产生的背景
团体是将每个相互联系的个体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系统,这个系统因个体有相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但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个体之间、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动力是不相同的。一个良好的团体应具备个体成员所没有的那种动力特性,将团体中每个成员通过一种民主的方式建立新的团体价值标准,进而优化每个成员的心理环境,改变个体行为[2]。工作坊正是这样一个团体,在团体动力学的背景下被大众所接受,逐渐流行起来。
1.2 工作坊的定义及特点
工作坊在生活中是指工场、车间和作坊。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工作坊的定义发生了改变:在一个10~20人的小团体中,以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为核心,运用成员参与、讨论、演讲、活动等方式来共同探讨某个领域的事件或话题。
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是工作坊模式的核心。这种模式的特点非常鲜明,首先,参与成员规模较小,与“大锅饭”相比,“开小灶”对个体成员的针对性更强,更易参与和体验。其次,形式丰富多彩,应用性很强,在个体成员之间既可以互相探讨某个话题,又可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演讲、游戏等活动,因此在建筑、销售、培训、教学等很多领域都有开展和应用。最后,工作坊模式组织灵活、便于管理,主持人可以根据情况将一个大团体(以80人为例)分成几个小团体(10~20人),每个小团体又有一个负责人,将这些负责人联系起来,使他们管理好自己的小团体,从整体上看可将80人的大团体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2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不足
高校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它在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它有着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3]。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在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于高师体育院系的学生,它是不可或缺的。体育院系的学生普遍对实验的兴趣较高,敢动手,但对实验知识、技能、安全意识不足,结合体育院系学生的特点,从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准备、实施、总结3个阶段,将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归纳如下:
2.1 实验的准备阶段,需增强学生的“预热”意识
体育课上课之前需要“热身”活动,同理,在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使用一些仪器和设备,传统的教学均由实验技术人员或实验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只需上课直接使用,这种模式往往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个实验,如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使用前需要预热20分钟,这一点无法在实验中体现,导致学生没有“预热”意识,操作时开机即使用。
2.2 实验的实施阶段,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实施是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通过直观性示范之后再让学生操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纠正;或者实验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同步实验。前者在教学实际中应用较多,但对于步骤复杂的实验往往时间不够用,后者虽然时间够用,但教师往往因自己作示范而忽略对学生的管理,致使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中并没有动手参与,这对实验教学很不利。
2.3 实验的总结阶段,分析结果,反思并引导学生查缺补漏,找出存在的问题
实验结束之后得到数据,实验教师应作出总结,使学生检查自己的实验数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及时查找原因,这些过程都要写入实验报告,作为学生自己的实验体会。
3 工作坊模式在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以可容纳30人的实验室为例,对工作坊模式在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实验教师是本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主持人,按工作坊模式将30人分为6组,每组5人,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共6位组长。
3.1 实验的准备阶段
实验教师组织6位小组长提前5分钟来到实验室,按组领取仪器设备进行预热,并由小组长告知组内其他4位成员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
3.2 实验的实施阶段
实验教师主讲实验目的、材料、步骤、注意事项、应用,之后将各组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如负责采样、量取试剂、计时等,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师一边示范一边以小组为单位按步骤进行实验。
3.3 实验的总结阶段
在各个小组得到实验数据之后,实验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由各组组长对实验结果做简要的说明,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操作过程是否正确等,听取反馈结果后,实验教师进行总结,指出整个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实验的成败,最后做出中肯的评价,每组成员要写出实验报告作为本次实验的记录。
在实验教学中,动手参与并掌握全部实验流程是极其重要的,运用工作坊模式进行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既可将实验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又可使体育院系的学生共同参与到团体之中,增加实验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这对体育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4 结束语
工作坊模式在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笔者对此模式进行了探索,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去研究这一模式,将其应用于自己熟悉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周学兰,张新定,吴华.高师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75-77.
[2] 王雪华.工作坊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管理论坛:教育研究,2011(8):29-30.
[3] 陆生.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6-153.
关键词:高师体育 运动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工作坊模式
长期以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都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高师体育院系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仪器设备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考核体系缺失、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1]。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是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体育院系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和陈旧等问题。
工作坊(Workshop)是国际上流行和认可的一种学习方式,已应用于大部分领域,如建筑、销售、培训、高校教学等。但目前还未见到工作坊模式在体育院系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报道,笔者以工作坊模式为例,对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初探。
1 工作坊的概述
1.1工作坊产生的背景
团体是将每个相互联系的个体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系统,这个系统因个体有相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但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个体之间、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动力是不相同的。一个良好的团体应具备个体成员所没有的那种动力特性,将团体中每个成员通过一种民主的方式建立新的团体价值标准,进而优化每个成员的心理环境,改变个体行为[2]。工作坊正是这样一个团体,在团体动力学的背景下被大众所接受,逐渐流行起来。
1.2 工作坊的定义及特点
工作坊在生活中是指工场、车间和作坊。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工作坊的定义发生了改变:在一个10~20人的小团体中,以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为核心,运用成员参与、讨论、演讲、活动等方式来共同探讨某个领域的事件或话题。
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是工作坊模式的核心。这种模式的特点非常鲜明,首先,参与成员规模较小,与“大锅饭”相比,“开小灶”对个体成员的针对性更强,更易参与和体验。其次,形式丰富多彩,应用性很强,在个体成员之间既可以互相探讨某个话题,又可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演讲、游戏等活动,因此在建筑、销售、培训、教学等很多领域都有开展和应用。最后,工作坊模式组织灵活、便于管理,主持人可以根据情况将一个大团体(以80人为例)分成几个小团体(10~20人),每个小团体又有一个负责人,将这些负责人联系起来,使他们管理好自己的小团体,从整体上看可将80人的大团体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2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不足
高校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它在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它有着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3]。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在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于高师体育院系的学生,它是不可或缺的。体育院系的学生普遍对实验的兴趣较高,敢动手,但对实验知识、技能、安全意识不足,结合体育院系学生的特点,从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准备、实施、总结3个阶段,将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归纳如下:
2.1 实验的准备阶段,需增强学生的“预热”意识
体育课上课之前需要“热身”活动,同理,在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使用一些仪器和设备,传统的教学均由实验技术人员或实验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只需上课直接使用,这种模式往往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个实验,如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使用前需要预热20分钟,这一点无法在实验中体现,导致学生没有“预热”意识,操作时开机即使用。
2.2 实验的实施阶段,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实施是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通过直观性示范之后再让学生操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纠正;或者实验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同步实验。前者在教学实际中应用较多,但对于步骤复杂的实验往往时间不够用,后者虽然时间够用,但教师往往因自己作示范而忽略对学生的管理,致使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中并没有动手参与,这对实验教学很不利。
2.3 实验的总结阶段,分析结果,反思并引导学生查缺补漏,找出存在的问题
实验结束之后得到数据,实验教师应作出总结,使学生检查自己的实验数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及时查找原因,这些过程都要写入实验报告,作为学生自己的实验体会。
3 工作坊模式在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以可容纳30人的实验室为例,对工作坊模式在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实验教师是本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主持人,按工作坊模式将30人分为6组,每组5人,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共6位组长。
3.1 实验的准备阶段
实验教师组织6位小组长提前5分钟来到实验室,按组领取仪器设备进行预热,并由小组长告知组内其他4位成员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
3.2 实验的实施阶段
实验教师主讲实验目的、材料、步骤、注意事项、应用,之后将各组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如负责采样、量取试剂、计时等,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师一边示范一边以小组为单位按步骤进行实验。
3.3 实验的总结阶段
在各个小组得到实验数据之后,实验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由各组组长对实验结果做简要的说明,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操作过程是否正确等,听取反馈结果后,实验教师进行总结,指出整个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实验的成败,最后做出中肯的评价,每组成员要写出实验报告作为本次实验的记录。
在实验教学中,动手参与并掌握全部实验流程是极其重要的,运用工作坊模式进行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既可将实验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又可使体育院系的学生共同参与到团体之中,增加实验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这对体育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4 结束语
工作坊模式在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笔者对此模式进行了探索,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去研究这一模式,将其应用于自己熟悉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周学兰,张新定,吴华.高师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75-77.
[2] 王雪华.工作坊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管理论坛:教育研究,2011(8):29-30.
[3] 陆生.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