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观自然风物,看社会万象,美无处不在,美对人类如此重要,我们不仅感受美、追求美,而且创造美、思索美,从而将美的精神传承下去。
爱美是人的天性,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
马克思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由此可见,学校的劳技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充分挖掘劳技教学中的美育因素,不仅可以给小学生美的感受,培养小学生美的鉴赏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追求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备受感染,还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获取学科文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示激发学生寻找美、探索美与创造美。
一、在劳技创作中发现美、认识美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劳技实践的制作对象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不同方面美的事物。有的是木工制作的家具,从风格上看,有古典的美,有现代的美;从颜色上看,有深沉稳重的美,有轻快活泼的美。有的是布艺制作的衣物、饰品,有的美得淡雅,有的美得艳丽。
学生想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往是模糊的。社会上低俗的审美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以怪为美,甚至以丑陋为美,对整个社会的审美氛围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美。有些学生总把社会上体现颓废的新、奇、特认定为美的标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纠正,正确认识美。美应该是带给人们积极向上情绪的美好事物,而不是破败、压抑人情感的东西。
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木艺、布艺、铁艺等制作的笔筒、手机袋及各种装饰品。让学生分析这些物品的美之所在,培养小学生正确审美,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渗透美的教育。在彩环折纸一课中,课前为学生展示各种颜色搭配的、各种尺寸的彩环,展示其他同学折纸的作品,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为什么美?美在什么地方?从色彩、造型等方面分析和认识,正确认识美的事物体现的积极含义。
二、在劳技创作中感受美、欣赏美
劳技实践过程中,材料准备十分重要。准备材料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条理分析。准备的材料将要呈现什么样的结果,自己在心中要先打个底,选材颜色、质地不同,将如何影响最后的作品,心中也要预先明确。
如制作小乌龟时,选择单色、彩色或中间有六边形格子的纸,使最后的小乌龟体现不同形态。选择中间有六边形格子的纸制作的小乌龟,在龟背上就会拥有逼真的龟背花纹,学生据此判断,从而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最合适的纸。再如制作爱心的时候,有学生想要用黑色的纸制作。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判断,作品爱心表达的含义,根据作品代表的含义选择,黑色显然是不合适的,大多数学生选择的都是红色或粉红色的纸,其他学生选择暖色调的纸。
在彩环折纸一课中,学生准备材料的时候根据自己将要制作的作品选择色和大小尺寸。由于需要8张正方形纸,因此在颜色选择上有几种不同情况。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选择所有纸的颜色都是一样的,这种选择制作的作品最后效果比较简洁。也可以选择两种颜色,每种颜色4张纸,或者选择四种颜色,每种颜色2张纸。最后制作的作品在色彩上会比较丰富。而在色调选择上,可以是对比鲜明的,也可以是色调一致的,作品都将体现出各自风格。对于纸张尺寸的选择,则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但不宜过大或过小。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应当培养条理美。从原材料的选择,到设计,到最后的加工制作,都应把美的理论贯穿始末。先要预计自己的作品最后将呈现的效果,加工过程中需要做到精心、细心、耐心。
如彩環制作过程中,每一步的折叠都要到位,点与点、线与线、边与边都要对整齐,折后要压平。各单元部件的大小要尽可能缩小误差,使以后各单元部件拼合时,整个作品呈现出更完整、自然的最佳状态。
每位学生制作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出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这也是一种美育的渗透。学生评价其他学生的作品时,将从色彩搭配、整体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学生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与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在评价、比较过程中进一步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渗透小学生的美育教育。
三、在劳技创作中创造美、传承美
学生的劳技实践不仅是模仿的过程,更应该是创造的过程。“授之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我们在劳技教学中教给学生的是正确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劳技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与创造。
例如,学习彩环制作的时候,学会一个单元部件的折法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完整成品尝试拼合,这就是一个创造的基础过程。随后,还可以更进一步创作,单个彩环用8个单元拼合,再折8个单元部件,可以拼合一个双环。在单元折纸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可以创造的图形结构。学生只要根据不同数量的单元部件,就可以拼合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结构。如教学时,教师教学生用3个某种单元部件,可以拼合成一个有5个角、6个三角形面的立体结构。学生利用相同方法,将4个单元部件、6个单元部件,甚至是12个、15个、30个、90个单元部件进行拼合,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想要创作的作品。学生在不断创作、创新的过程中,将美物化成一个个不同作品,不停地探索,最后将一件件美的艺术品展现在我们眼前。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各种色彩、各种造型结构的劳技作品进行再次创作。将这些作品用来布置教室和家中的居室,根据教室和居室的主色调和风格进行合理搭配和装饰,形成温馨、美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再创造美的过程,创造美是一个较难的过程,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后,要大胆让学生尝试,顺应小学生好动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劳技实践过程中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学生在劳技学科中不断创作,不断增强劳技作品的美感,从而贡献美、传承美,继承美的精神。
美的教育是实现学生和谐完美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美的教育是对理想的追求,是用美的理念、美的形式、美的方法塑造美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学习美的知识、提炼美的智慧、完善美的行为、塑造美的灵魂、创造美的价值。
总之,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劳技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潜在的、是潜移默化的,能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悟。通过对学生美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修养,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言行素养,将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升华到心灵对美的需求和感知。
在劳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到美就在劳技实践整个过程中,美就在自己身边,美应由自己创造,美更在每个人的心中。经过劳技教学中对学生美的教育,使学生确立健康的、正确的审美意识,从而创造美的生活、美的未来。
爱美是人的天性,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
马克思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由此可见,学校的劳技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充分挖掘劳技教学中的美育因素,不仅可以给小学生美的感受,培养小学生美的鉴赏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追求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备受感染,还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获取学科文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示激发学生寻找美、探索美与创造美。
一、在劳技创作中发现美、认识美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劳技实践的制作对象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不同方面美的事物。有的是木工制作的家具,从风格上看,有古典的美,有现代的美;从颜色上看,有深沉稳重的美,有轻快活泼的美。有的是布艺制作的衣物、饰品,有的美得淡雅,有的美得艳丽。
学生想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往是模糊的。社会上低俗的审美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以怪为美,甚至以丑陋为美,对整个社会的审美氛围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美。有些学生总把社会上体现颓废的新、奇、特认定为美的标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纠正,正确认识美。美应该是带给人们积极向上情绪的美好事物,而不是破败、压抑人情感的东西。
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木艺、布艺、铁艺等制作的笔筒、手机袋及各种装饰品。让学生分析这些物品的美之所在,培养小学生正确审美,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渗透美的教育。在彩环折纸一课中,课前为学生展示各种颜色搭配的、各种尺寸的彩环,展示其他同学折纸的作品,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为什么美?美在什么地方?从色彩、造型等方面分析和认识,正确认识美的事物体现的积极含义。
二、在劳技创作中感受美、欣赏美
劳技实践过程中,材料准备十分重要。准备材料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条理分析。准备的材料将要呈现什么样的结果,自己在心中要先打个底,选材颜色、质地不同,将如何影响最后的作品,心中也要预先明确。
如制作小乌龟时,选择单色、彩色或中间有六边形格子的纸,使最后的小乌龟体现不同形态。选择中间有六边形格子的纸制作的小乌龟,在龟背上就会拥有逼真的龟背花纹,学生据此判断,从而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最合适的纸。再如制作爱心的时候,有学生想要用黑色的纸制作。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判断,作品爱心表达的含义,根据作品代表的含义选择,黑色显然是不合适的,大多数学生选择的都是红色或粉红色的纸,其他学生选择暖色调的纸。
在彩环折纸一课中,学生准备材料的时候根据自己将要制作的作品选择色和大小尺寸。由于需要8张正方形纸,因此在颜色选择上有几种不同情况。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选择所有纸的颜色都是一样的,这种选择制作的作品最后效果比较简洁。也可以选择两种颜色,每种颜色4张纸,或者选择四种颜色,每种颜色2张纸。最后制作的作品在色彩上会比较丰富。而在色调选择上,可以是对比鲜明的,也可以是色调一致的,作品都将体现出各自风格。对于纸张尺寸的选择,则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但不宜过大或过小。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应当培养条理美。从原材料的选择,到设计,到最后的加工制作,都应把美的理论贯穿始末。先要预计自己的作品最后将呈现的效果,加工过程中需要做到精心、细心、耐心。
如彩環制作过程中,每一步的折叠都要到位,点与点、线与线、边与边都要对整齐,折后要压平。各单元部件的大小要尽可能缩小误差,使以后各单元部件拼合时,整个作品呈现出更完整、自然的最佳状态。
每位学生制作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出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这也是一种美育的渗透。学生评价其他学生的作品时,将从色彩搭配、整体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学生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与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在评价、比较过程中进一步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渗透小学生的美育教育。
三、在劳技创作中创造美、传承美
学生的劳技实践不仅是模仿的过程,更应该是创造的过程。“授之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我们在劳技教学中教给学生的是正确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劳技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与创造。
例如,学习彩环制作的时候,学会一个单元部件的折法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完整成品尝试拼合,这就是一个创造的基础过程。随后,还可以更进一步创作,单个彩环用8个单元拼合,再折8个单元部件,可以拼合一个双环。在单元折纸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可以创造的图形结构。学生只要根据不同数量的单元部件,就可以拼合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结构。如教学时,教师教学生用3个某种单元部件,可以拼合成一个有5个角、6个三角形面的立体结构。学生利用相同方法,将4个单元部件、6个单元部件,甚至是12个、15个、30个、90个单元部件进行拼合,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想要创作的作品。学生在不断创作、创新的过程中,将美物化成一个个不同作品,不停地探索,最后将一件件美的艺术品展现在我们眼前。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各种色彩、各种造型结构的劳技作品进行再次创作。将这些作品用来布置教室和家中的居室,根据教室和居室的主色调和风格进行合理搭配和装饰,形成温馨、美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再创造美的过程,创造美是一个较难的过程,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后,要大胆让学生尝试,顺应小学生好动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劳技实践过程中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学生在劳技学科中不断创作,不断增强劳技作品的美感,从而贡献美、传承美,继承美的精神。
美的教育是实现学生和谐完美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美的教育是对理想的追求,是用美的理念、美的形式、美的方法塑造美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学习美的知识、提炼美的智慧、完善美的行为、塑造美的灵魂、创造美的价值。
总之,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劳技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潜在的、是潜移默化的,能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悟。通过对学生美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修养,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言行素养,将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升华到心灵对美的需求和感知。
在劳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到美就在劳技实践整个过程中,美就在自己身边,美应由自己创造,美更在每个人的心中。经过劳技教学中对学生美的教育,使学生确立健康的、正确的审美意识,从而创造美的生活、美的未来。